秋意漸濃,詩人筆下最詩意的秋天,莫過於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古代詩人們筆下的秋天大多都有幾分悲苦。因為秋天落葉帶來的蕭瑟之景,象徵著一年的即將結束,也象徵著人的生命即將走入黃昏。

宋玉在很早的時候就寫出「悲哉秋之為氣也」,就像是給古典詩詞注入了悲秋的靈魂,千百年來一直影響不斷。當然也有很多的詩人力爭反叛其中的傷感,比如劉禹錫就有著名的「我言秋日勝春朝」。到了另外一個宋代詩人的筆下,更是把秋天的愜意和詩意寫了出來。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這首古詩就是宋代楊萬裡的《秋涼晚步》,楊萬裡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詩人,和陸遊等人齊名。雖然他的詩歌當中沒有陸遊那種炙熱的愛國情懷,但是卻勾勒了獨屬於文人的精神世界。他就如同唐代的王維一般超然於世,把更多的筆觸都放到了眼前景色的描繪,時常有經典之語,比如本文的這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尤為精彩。

古詩的一開始詩人盡力的反駁古往今來的悲秋文學傳統。「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大多數古人認為秋天都是極其悲傷的,但是詩人認為卻未必如此。「輕寒正是可人天」,輕微的帶著絲絲寒意的季節,實際上是令人感覺到最為舒適的。

今天也是如此,寒潮逐漸到來,但是還沒有到非常寒冷的時候。這個季節無論是舒適度,無論是空氣的清新度,都讓人最為愜意,天邊美麗的景色更是加了不少分。

古代詩人們悲秋大多數都寫池塘裡的殘荷,作為最經典的意象。「留得枯荷聽雨聲」看起來就有幾分悲苦。在秋風蕭瑟的背景之下,看到滿池塘的枯荷敗葉,確實令人心情很不好。

但是在楊萬裡的筆下卻發現了更經典的圖景之美。「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綠色池塘裡的荷花雖然都落盡了,但還有新長出來的如銅錢那麼圓的小荷葉。他並不否認秋天的到來,讓滿池塘的荷葉荷花都陷入頹敗之勢。但是他也能夠從中發現新生的荷葉,帶給這滿眼蕭瑟的秋天,一線美麗的生機。

楊萬裡最善於發現生活中獨特的美感,如他之前著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也同樣精美,同樣富於詩意。

相關焦點

  • 詩人尋找秋天的詩意,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渾然天成,最為經典
    所以在對秋天的傷感之中又加上了一層對故鄉的懷念,使得他們的詩詞很少展現出昂揚的一面。但是在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宋代詩人的作品當中,卻看到了秋天的詩意。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 詩詞:不同朝代詩人筆下的秋天,究竟會碰撞出什麼樣的詩意所在?
    如果你問小月最喜歡哪個季節,小月也說不上來,但是秋天先來了,那就暫且先喜歡這個秋天吧!不僅小月喜歡秋天,古代的詩人們也喜歡。所以,今日我們便來感受一下古代不同朝代下,詩人們眼中秋天的詩意所在!梧桐葉上的每一滴雨,讓人感到濃濃的秋意;一聲聲滴落在芭蕉葉上的雨聲,滴滴答答,使得愁思更濃。本首散曲的起句,詩人便以「雨打梧桐」破題,烘託出「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蕭瑟落寞氛圍。因為「梧桐」、「芭蕉」、「夜雨」這些元素,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總是和離愁、客思、寂寥悲傷聯繫在一起。
  • 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是最有秋意的詩句,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
    除此之外,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是最有秋意的詩句,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但是卻不好將其分類。因為其既不屬於前者的哀怨,也不屬於後者的曠達,反倒是使得這首詩有了別具一格的魅力。且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秋意漸濃,來寫一句話送給你的秋天
    【秋意漸濃,來寫一句話送給你的秋天】說給小布聽隨著溫度漸漸下降,申城也逐漸有了秋意~走在路上不僅可以聞見淡淡的桂花香,隨手一拍都是五彩繽紛的美麗景色。你最愛秋天的什麼呢?美景、美食?又或是一些獨家記憶?歡迎寫一句話給送給秋天~
  • 杜牧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全詩寫秋日雨景,寫得很唯美字字皆有秋意
    那麼到了晚唐之後,雖然社會動蕩,可是在文學上依舊強盛,而此時最具有表性的詩人,那就是李商隱和杜牧,兩人也是被後世稱為「小李杜」,也就是說他們的成就可以和李杜相媲美,所以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
  • 八首描寫秋天景象的詩詞,秋色共長天一色,唯有詩詞醉心田
    小編選取八首描寫秋色秋景的詩詞,讓美好的秋意長留在心間,讓回憶不在模糊,讓冬季不在寒冷,讓下一個秋天更值得期待。 《秋夕》唐代:白居易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因為這首詩喜歡秋的浪漫和詩意,一改過去悲秋寂寥的沉悶形象,不以季節改變而情感跌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顏色和高亮時刻,就如每個人都有波峰波谷的變化,緊守內心,春不隨人變,冬也不因人而改,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出門散步的楊萬裡信手拈來,寫下一首有趣的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整個詩派的特點是講究用詞用典,無一字不出處,奉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祖師爺,學習這一詩派的文人,那麼都可以歸到江西詩派,所以並不單純的所指江西詩人。江西詩派到了南宋之後逐漸沒落,最主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作品過於刻板,楊萬裡正是發現了這一弊端,於是在後期又獨創了誠齋體,風格簡練猶如大白話,不會刻意去引用典故,更加不會使用生僻的字,只要一讀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秋天是什麼時候來的?詩人一首古詩,14個字刻畫出姍姍來遲的細節
    在我們還毫無察覺的時候,秋天就已經來到了。不知道都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吐槽悶熱的天氣,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感覺到晚上睡覺已經有了絲絲的涼意。秋天就是在這種不聲不響中來到了我們的世界當中,就連太陽也比以往落山落得早多了。秋天是什麼時候來的?清代詩人一首古詩,14個字刻畫出秋日姍姍到來的細節。
  • 秋意漸濃,和孩子一起品讀這些秋天的詩詞吧!
    ——宋·柳永《二郎神·炎光謝》節選人活一世,不過百年,最理想的生活狀態,莫過於塵世裡的一抹歲月靜好與現世安穩。珍惜身邊事,憐取眼前人,必將收穫美好,一路芬芳。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因為有家,才有了深深的牽掛;因為有家,才有了靈魂的歸屬。秋意漸濃,在以後的每一天,與家人平淡相守,幸福相擁,才是世間最暖的天倫之樂。
  • 詩人尋找秋天的詩意,半夜睡不著寫了7個字,乃是秋日最美之景
    每個人眼中對秋天的感知是不一樣的,宋代詩人的筆下有最為詩意的秋天。我們看前三句都是平淡無奇,但最後七個字卻讓我們眼前一亮,因為寫出了秋天獨有夜晚的美麗。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絢爛多彩,秋意漸濃;疊翠流金,醉美東太行
    十月是東太行最絢爛的季節,隨著秋意的漸濃,似火的顏色一層一層地向上蔓延,在它們點綴下的東太行顯得格外有意境。 無論多沉重的愁苦和雜念,都揉進東太行秋天的斑斕與零落裡,剛剛好。
  • 詩人筆下的秋天好美啊!
    詩人筆下的秋天好美啊!古人一葉而知秋,秋來之,萬物凋零。秋風瑟瑟,站在秋風中的詩人往往抒發離別之情,或離別之愁,或壯志未酬,或萬千思緒。讓我們走進詩歌的世界,領會詩人的悲。《野望》隋末唐初詩人王績作品《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
  • 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因此,古代的很多詩人和文學家也總是喜歡用詩詞來寫秋天,從而表達自己心中的愁緒。不過,也有一些詩人和文學家喜歡用詩詞來表現秋天之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 雙清詩詞鑑賞丨秋意襲人,思念隨風,詩意愈濃
    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感受這漸濃的秋意吧。序:壬戌重九,偕路君丹甫、許志澄侄婿暨麓、荔、芝諸侄女,同登箱根山頂。路君陝中將領,去年逼於馮玉祥軍,率所部退駐蜀邊,沈機觀變,故末句雲。萬古青山頭盡皓,鬢髮初斑,未許儕年老。簇簇楓林秋更好,紅深印入人懷抱。幾隊登高驚窈窕,不插茱萸,念是鄉關渺。風助驅車雲作導,期君叱吒長安道。
  • 描寫秋天的句子,描寫秋天的段落,寫作文必備
    雖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猶存「我言秋日勝春朝」;儘管看遍「綠池落盡紅蕖卻」,卻仍現「荷葉猶開最小錢」……秋,詩意充盈,萬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層林盡染,嘆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10、秋,因落木蕭蕭、紅葉百轉,給人以盛極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懷。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把縷縷哀怨、愁緒,薰染得迷離盡致。
  • 40位知名詩人,一人一句雪的詩詞,治癒一整個冬天
    詩人們也愛雪,在他們筆下,雪帶來詩意,預示著美好;雪也帶來嚴寒,讓人懊惱。40位詩人,一人一句雪的詩詞,看看他們筆下的冬日精靈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虞美人·寄公度》)
  • 秋意漸濃,那些關於秋天的詩意美文(原來秋天這麼美)
    立秋節氣已過,炎熱暑氣會逐漸消退,秋天也將邁著瀟灑的步伐款款而來。不要以為秋天儘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蒼涼,它還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絢美,有遍野金黃、秋收萬顆子的豐碩。秋天來了,新學年也開始了。我們欣賞著秋天裡新英格蘭樹林的瑰麗色彩。
  • 七首秋天詩詞: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秋天,真的要來了。這個季節,最適合在午後品讀唐詩宋詞,一杯花茶,一碟點心,偷得浮生,半日閒。有人說,秋天是寂寞的,也有人說,秋天是淡然的,那麼,詩人眼裡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蕭瑟秋夜裡,燭光畫屏,羅扇流螢,本是一片靜好。只是,夜色裡的石階如冷水,靜坐寢宮,獨自一人,只能默默凝視牛郎織女星。
  • 12首秋日詩詞:木葉落,雁南飛,正是天涼好個秋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宋·楊萬裡《秋涼晚步》秋,不悲。綠池中的紅荷雖已落盡,銅錢大小的新葉還有長出,其實,希望無處不在。在古時,良人遠徵,秋分過後秋漸濃,這些兵士也更加思念家鄉。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