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觀音山同心鎖
「今年,是觀音山與深圳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粵港澳萬人相親會的第1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38屆,我們希望能將這一品牌繼續辦下去。同時,我們也希望能與深圳報業集團進行合作,共同把青少年啟智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打造成一個響噹噹的新品牌。對於觀音山的發展,我們計劃通過舉辦更多慈善、文化活動,把觀音山塑造成一個大家心裡公認的文化名山。」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接受深圳報業集團記者專訪時,談了觀音山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家內地民營企業,近年來,觀音山緊緊圍繞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創新發展的理念部署景區轉型升級,抓緊抓實打造全域優質旅遊景區目標,實現文旅融合的良好態勢,摘得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中國環境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聯合主辦「綠色亞太2019環保成就獎」之「傑出生態保護示範區」國際大獎,以及榮獲「2018年廣東人最喜愛的國內旅遊目的地」、「森林美景攝影地」等多項榮譽,為推動東莞觀音山那景區各項事業發展、高品質建設優質景區打下堅實基礎。東莞觀音山生態文化雙輪驅動,繪就粵港澳旅遊新篇章!
植7千沉香種3千花樹,打扮奼紫嫣紅文旅基地
粵港澳萬人相親會之所以能成功舉辦38屆,黃淦波告訴記者,首先是合作夥伴好,東莞觀音山與深圳報業集團、香港商報聯合舉辦,報社每一屆都廣泛進行宣傳、推廣、招募、落地以及在活動執行,把相親會做大、做強、做精、做好;其次是群眾基礎好,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估計廣東有3500萬適婚青年,這也是3000多萬家庭的一個牽掛;第三是,之前缺乏一個男女青年相親交往的可以信任的線下平臺,大家無法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去做同樣的事情,缺乏一個契機。在多種因素下,觀音山萬人相親會應運而生,從第一屆幾百人甚至幾十人參加,到今天每屆幾千人,已從量變到質變,已經成為中國線下相親舉辦時間最長、互動節目最多、成功率最高、最適合單身青年的線下相親活動,說明活動是成功的。雖然觀音山每次都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去辦這樣半公益乃至公益的活動,但這是公益善事業,一定要把它辦好,也希望通過深圳報業集團宣傳,讓更多適婚青年來相親,說不定緣分就在東莞觀音山。
位於東莞樟木頭鎮的觀音山景區群山環抱,在18平方公裡的公園裡,原始次生林鬱鬱蒼蒼,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素有「南天聖地、百粵秘境」和「天然氧吧」之美譽。近年來,觀音山提出打生態牌,創文化名山,部署景區轉型升級。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
黃淦波表示,觀音山從1999年建園伊始便確立了「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思路,並堅持以「生態建園、文化立園」的經營理念,多年來堅持開展生態旅遊活動和生態體驗教育,發起「共建生態文明、同享碧水藍天」倡議,每年持續開展植樹造林、認養樹木、森林科普、生態徒步等公益活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觀音山豐富的山水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無數作家、詩人、書畫家走進景區採風、研討,創作出諸多生態作品,在自然的懷抱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詩與遠方。
黃淦波舉例說,近年來,中外作家村、廣東重要的康養示範基地、中國書法的重要比賽交流平臺、多種珍稀植物的培育基地等落戶觀音山,南中國重要的文化旅遊基地在觀音山形成,這些都說明觀音山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與支持。
黃淦波表示,為了更好的打造生態改造,這兩個月已種7000棵沉香苗,大概兩三年後就會開花;近期還要種8種開花的樹,大概是3000棵;今年還要種一批1000多棵櫻花。經過兩三年的改造,今後觀音山花海從每年的3月份一直開到11月,整個觀音山會裝扮得更加漂亮。打算把1公裡長的吉祥大道打造成花海,現正在逐步落實之中。深圳的生態保護、園林綠化、花卉的培養和展示都是觀音山學習的榜樣,觀音山在很多方面,都在跟著他們默默學習,希望把深圳先進的理念、先進的做法、先進的模式延伸到觀音山來。
黃淦波說:「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落地與進程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時代。觀音山將憑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心的獨特地理位置,抓住機遇,應運而上,進一步豐富旅遊精品路線,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搞文學創作寫漢賦比賽 將文化元素植入名山
粵港澳萬人相親會現場
據了解,為了打造文化名山,觀音山的文化活動一場接一場,每年舉辦規模較大、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就有40場,平均一個月三場。
對此,黃淦波表示,觀音山要想成為名山,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文化。但是這個文化要怎麼植入?
「我們把可以在觀音山落地的文化分成幾類,第一類是文學,散文遊記和詩詞歌賦。我們以觀音山為根據地,讓全中國的作家到觀音山來參加活動,寫觀音山,寫全國的美景,這樣就慢慢讓觀音山跟文學緊密的聯繫起來。」黃淦波說,我們又同書法報合作,搞全國的書法比賽,每年一屆,今年是第十一屆,現在每年的徵集量已經有一萬多人參加,全中國600多萬書法家,那觀音山就慢慢成為他們心目中的一個高地。我們通過長時間、大規模的搞書法比賽,傳統文化的瑰寶就等於落戶了觀音山,在觀音山的平臺上發揚光大,等於觀音山又跟中國的文字、書法藝術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比如說漢賦,我們又搞了全國的比賽,全中國當年寫漢賦的有800多人,我們這次比賽是600多作者參加,等於把中國這批高端的文人全部動員起來了,大家一起來書寫觀音山賦,最後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字字如珠,非常的妙美,把觀音山的美展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活動,又把中國文學比較典型、比較高端的形式又落戶到觀音山。」黃淦波說。
黃淦波告訴記者,觀音山每年還搞三次的萬人登山比賽、五六十場公益活動,讓這些文化理念通過觀音山的平臺推廣出去,讓大家又認可觀音山的文化含義,通過這些活動讓一個原來跟文化沒有一絲一毫關係的不毛之山,變成跟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現代每一個家庭有某種聯繫的一個文化名山。有散文了,有賦了,有書法了,有慈善公益了,又辦啟智行,就是讓青少年跟著父母到觀音山一起朗誦《弟子規》,一起來體驗《弟子規》的寓意,給父母倒茶端飯,給父母洗腳,讓他們從小體驗父母的艱難,讓他們從小培養出孝心,又把中國的孝文化在觀音山落地,發揚光大。
青少年啟智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至今已舉辦九屆,以「德智啟蒙孝行天下」為主題,旨在弘揚孝道,引導青少年及家長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對於青少年教育啟蒙的示範作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進社會。今年5月11日,觀音山舉辦了第九屆青少年啟智行傳統文化體驗行動,數百個家庭齊聚觀音山用別樣的方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活動過程,許多家長和孩子深受感染,皆淚灑衣襟,動情相擁。
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蔣子龍(右)為東莞觀音山題寫:姻緣觀音山。
「我們希望能有機會與深圳報業集團合作,共同把這個活動打造成深莞兩市甚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新品牌。」黃淦波最後表示。
生態文旅樣本是如何煉成的
20年前,地處廣東東莞的觀音山只是一座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荒山。20年後,觀音山早已煥然一新,這裡風景如畫,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實際上,改革開放40年,觀音山砥礪奮進20年,建成了國內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躋身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領跑南粵生態文化旅遊,持續一枝獨秀。
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遊客每年達百萬人次以上,在全國接待遊客的2000餘處森林公園中名列前茅。
東方祥龍舞,南粵巨子情。專家分析指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取得的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歸功於其董事長黃淦波不忘初心,逐夢前行,20年如一日的勵精圖治。
站在新起點上,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以文化元素、文化活動為抓手,真正把生態文化資源轉化成旅遊產品,促進旅遊轉型升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森林生態、文旅結合產業的樣本,實現旅遊作為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高品質供給」。
打造生態文明標杆
多年以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公園園區18平方公裡區域,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天然氧吧。園區內群山連綿、林木蔥鬱,擁有全東莞保護得最好、最完整、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同時,空氣中負離子極高,對改善環境的作用不言而喻。
走進觀音山,層層疊疊的綠色包圍著一脈相連的數座秀美山峰。10多座主峰簇擁環繞、互競姿色,常年雲霧繚繞,景色變幻莫測。遊客置身其中,頓有清涼之感,愜意無限。
觀音山90%以上的區域幾乎無人涉足,基本保持著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據專家考證,這裡動植物資源豐富。園內現有1000多種植物,有獸類、飛鳥類、甲殼類、昆蟲類等300多種動物。
另外,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還用生態文明促進公園的增長方式轉變。2003年1月11日,公園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古樹博物館,提高了人們保護環境與探知古環境、古氣候的意識。
2007年2月,原國家林業局發文稱讚其是全國的一個樣板。一個月後,黃淦波作為特邀委員參加了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把保護森林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呼聲帶進了人民大會堂。
有關專家認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文明的建設事跡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典型意義。具體來講,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正承載著工業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修復功能,既符合綠色發展的主流趨勢,又提升了公園本身的社會價值。
成為文化旅遊樣板
文化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旅遊產業同樣需要文化的強力支撐。建園之初,黃淦波就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貼上了文化旅遊的標籤,並藉助文化活動、文學創作等弘揚了觀音山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文化的碰撞與互動,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性、藝術性、神秘性和多樣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文化旅遊景區的樣板。
目前,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每年推出了近50場豐富多樣的文化旅遊活動,主要圍繞佛教文化、健康文化、姻緣文化、公益文化、傳統文化等系列文化主題展開深挖。
據了解,「中國東莞觀音山健康文化節」已經成為旅遊界的特色文化品牌,該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促進了觀音山旅遊品牌的升級換代。每一屆健康文化節,觀音山景區都會根據不同年份策劃不同活動,確定不同主題,以烘託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良好願景。通過文字、圖片來展現自然之美、謳歌祖國,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實際上,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文化旅遊活動繽彩紛呈,全面開花。觀音山詩歌節、書法藝術大展、中國作家高峰論壇、觀音山遊記徵文、港深莞觀音山徒步節、萬人相親會等文化活動,源源不斷地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旅遊大餐。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未來版圖中,文化和健康將成為品牌定位的發展方向。黃淦波表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將不斷培育新的文化旅遊經濟增長極,以幸福旅遊推動幸福廣東建設為宗旨,為提升東莞文化旅遊形象、繁榮文化旅遊事業做出新貢獻。
樹立公益模範旗幟
首屆港深莞觀音山徒步節
「舉辦活動,構築了一個多層次、多形式的立體文化平臺,就是希望把全中國文化人士都匯集到這裡來,共同展現五千年的優良文化;搭建一個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的舞臺,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東莞也有璀璨文化的一面。」黃淦波說。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這樣做更大的意義在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遺產,發揮文化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喚起全社會、全民族的生態與環境意識,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保護和發展環境的同時蕩滌內心的汙垢。
從文化、美學角度系統總結人類在長期森林經營中積累的智慧和經驗,重新認識和協調人與森林的關係,探討森林的文化和美學價值,以及如何在森林經營中注入有效的文化與美學因素的技術,開展文化與美學層次的森林經營是黃淦波的另一個希望所在。
2015年10月,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啟動了百場公益群藝匯演大型公益惠民文化項目,得到廣東省各大文藝團體的積極響應,以及廣東文藝界的高度評價。在表演形式上做到了種類多樣、雅俗共賞,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公園多次舉辦教育捐助、災情援助等慈善活動。
有關專家認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樹立了一面公益模範的旗幟,大力促進了公益事業的發展,更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其為善的靈魂思想將得到不斷提升。
吹響升級發展號角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廣東一直被認為是國內最大「旅遊出發地」,而不是「旅遊目的地」,廣東旅遊品牌的建設與突圍任重道遠。
對此,黃淦波表示,對旅遊業來說,品牌建設要注重誠信服務和文化創新,而景區的質量則是品牌延續的生命力。在重構廣東旅遊業新優勢,加快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中,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打響南粵生態文化旅遊品牌。目前,觀音山已吹響全面升級發展的號角。
「我們銳意改革,打造林業產業發展的4.0版。」黃淦波介紹,靠「賣山頭」「砍樹」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即1.0版;保護森林即「看樹」,靠政策補助生存,這是2.0版;通過發展森林旅遊,即通過「生態」「景觀」獲得經濟效益,這是3.0版;而觀音山通過「文化」「品牌」獲得可持續發展,是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的4.0版。
黃淦波的願景是,作為東莞民營經濟的典型代表,依據發展規劃,他誓要把觀音山建成比肩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生態文化名山。通過不斷的建設發展,努力向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邁進。
知行合一,方能致遠。黃淦波表示,儘管目前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但有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公園將持續積極踐行國家生態環境政策,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始終立足生態文明保護傳承,完善制度建設和實踐檢驗,在發展中將自然生態與人文活動完美結合,讓遊客在綠水青山中親近自然,在人文活動中品味幸福。
粵港澳首屆觀音山森林文化節精彩綻放
觀音山森林詩歌童樂會
人類從森林走出來,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對於森林的熱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感受森呼吸,體驗林距離,在一呼一吸間,感受與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已經成為一種都市時尚。順應時代潮流,東莞觀音山景區12月1日推出粵港澳首屆觀音山森林文化節,為期一個月,持續至2020年1月1日,並於12月15日推出開幕式暨木林森計劃啟動儀式。期間,觀音山還舉行了森林宣言暨萬人籤名活動、森林詩歌童樂會、森林精靈大冒險等多項精彩活動,市民、遊客可漫步林間、洗滌塵埃、回歸本心,更可報名參與「木林森」公益植樹計劃,一人一棵樹,聚成一片林,打造詩畫般的家園,為地球增添一層保護色。
觀音山公園20周年慶 2000份大禮包感恩回饋
「森林可以沒有人類,人類不能沒有森林。」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表示,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森林的饋贈。近年來,東莞觀音山景區積極踐行黨中央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始終堅守「守住綠水青山,留住生態文化名山」的信念,在景色建設中,始終堅持把保護森林放在首位,把觀音山打造成為集森林氧吧、文化體驗和姻緣許願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據悉,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觀音山坐擁東莞市內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是東莞重要的生態屏障。園區總面積18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2%,園內擁有1000多種植物,300多種動物,多種國家保護的瀕危物種。
2019年,適逢觀音山公園迎來建園20周年慶之際,依託森林文化,積極挖掘森林文化趣味遊。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市民、遊客了解、親近森林,感受森林的魅力,也以此作為觀音山踐行「兩山論」的又一項重要舉措。本屆觀音山森林文化節活動通過舉辦一系列的生態文化活動,吸引更多市民親近自然、走進觀音山、暢享「森呼吸」,更為保護環境、保護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品鑑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東莞觀音山採風
此外,芳華二十載,觀音山公園為回饋東莞市民,特準備了2000張觀音山景區旅遊年卡,額滿即止。東莞戶籍居民可憑本人身份證到觀音山門樓遊客服務中心免費登記領取。
踐行「木林森」計劃 打造觀音山新景「鳳凰林」
為喚醒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初心,2019年12月1日起,位於東莞樟木頭的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森林文化節,組織森林宣言暨萬人籤名活動、森林精靈大冒險、森林詩歌童樂會等一系列「有氧」活動,吸引更多市民親近森林、保護自然,一起「森」呼吸,過文明健康「有氧」生活。
當今,人們對於城市森林公園、城郊森林的需求越來越大。據統計,2019年中秋假期,東莞森林公園接待遊客超過68萬人次;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走進森林享受「森」呼吸的遊客突破160萬人次。「車龍圍園」已成為節日東莞森林公園的獨特「風景」。
隨著大灣區城市聯動日益增強,預計東莞2030年常住人口超千萬,未來東莞市民對森林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人口增長與森林公園飽和的矛盾逐漸突出。為緩解人們對森林的渴望,打造東莞人身邊的「城郊森林」,觀音山森林節開幕式將啟動「木林森」公益植樹計劃,一人一棵樹,聚成一片林。
據介紹,本次「木林森」計劃既有意義,又很有趣。眾所周知,鳳凰木,取名於「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複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豔的樹木之一,開花之際非常漂亮。本次活動聯合鳳凰網廣東,組織廣大市民、企業團體共同種植鳳凰木,打造成觀音山景區新景「鳳凰林」。
粵港澳首屆觀音山森林文化節圍繞「森林+親子」主線,打造森林保護、森林氧吧等主題活動,努力把觀音山的「森林名片」傳遞不同的年齡群,傳遞給這座城市更多的家庭。
開創生態旅遊綠色發展之路
東莞觀音山美如畫
在倡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的新趨勢下,東莞觀音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建園以來,就堅守「保護先行、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經營理念,在前期開發和後期保護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造林相、撫育林木、除蟲防火,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多年來,還堅持開展生態旅遊活動和生態體驗教育,持續開展植樹造林、認養樹木、生態徒步等有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活動,在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這一片青山綠水的前提下,發展生態旅遊,成為業內生態旅遊文明發展的標杆,彰顯生態文明之美。
將觀音山建成美麗幸福的森林康養基地
談及到生態旅遊與大健康,不得不提到一個專業名詞——森林康養。隨著人們對度假需求增長,傳統的旅遊觀光逐漸向休閒度假轉變。森林康養作為大健康產業與生態旅遊產業相結合的產物,能夠同時滿足人們對於旅遊休閒和健康療養的雙向需求。森林康養將以「生態+旅遊」為核心,推進康養與旅遊、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
東莞觀音山為水泥林立的城市提供了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森林康養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風景區。觀音山森林資源豐富,天然的優勢讓「森林康養」發展前景不可小覷。觀音山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健康養生創造了良好的天然條件,喚醒了廣大遊客正確的康養意識,達到愉悅心情、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利用森林區域的空間及地形等條件,提供滿足各類遊客需求的運動機會,實現以運動方式促進遊客健康;通過森林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森林文化載體的適度建設,提升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進而實現提升遊客綜合文化素養。
景區負責人表示,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掘利用自然資源,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多樣化的旅遊目的地,大力推動生態旅遊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將觀音山建設成為美麗幸福的森林康養基地。(程功明、應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