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098字,閱讀約3分鐘
說到封建刑罰,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滿了野蠻和暴力。在人道主義尚未出現的封建時期,君權大於一切,普通人的生死在統治者面前只是輕描淡寫,更不用說那些犯了罪的犯人了。因此,古代酷刑多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確立對酷刑的認知,大概是在殷商時期,商朝最後一位君主辛帝和他的妃子妲己共同開啟了殘酷統治。其中,二人創造的炮壺刑,堪稱後世歷代酷刑的鼻祖。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寫到「周被重刑」,意思是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酷刑的先驅。
戰國秦國,商鞅將我國古代酷刑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的墨刑,即在犯人臉上刺上一些侮辱性的符號,在商鞅變法中得到推廣。同時,商鞅還發明了車劈刑,俗稱「分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商鞅自己也死於刑罰之下。
然後是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暴力。特別是在反腐敗鬥爭中,朱元璋發明了許多非人的酷刑。比如梳洗,脫皮,抽腸等等,還是很難聽到。最後,清朝作為封建酷刑的最後狂歡,絕非危言聳聽。
在如此複雜的古代酷刑中,有一種酷刑可以說是另類的方式。也就是筆者今天要給大家的笑刑,號稱酷刑中最「溫柔」的懲罰。它既不打你,也不罵你,但煎熬程度絕對與任何一種血腥折磨不相上下。
笑刑,顧名思義,就是讓人發笑。其實最早是從歐洲傳過來的。17世紀的那個時候,歐洲還在打「三十年戰爭」,他們用笑聲對待戰俘。行刑過程是先在犯人腳底塗抹蜂蜜和白糖,然後帶上一隻山羊,山羊會情不自禁地舔犯人的腳底。這樣,受害者就會癢的受不了,笑個不停。半小時後,他會活著笑死。
這種懲罰的原理無非是利用笑聲使大腦缺氧,最終導致死亡。然而,整個過程相當漫長和艱難。所謂打打殺殺,不過如此。刑罰傳入我國後,許多官員甚至犯人都嗤之以鼻,認為只是抓耳撓腮,毫無畏懼。然而,經過真正的親身體驗,大家明白了笑的力量。
一般來說,基本上沒有人能堅持半個小時。基本上15分鐘後,他們就受不了把犯罪事實全部交代。確實有勇士能堅持半個小時,最後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缺氧而死。然而,沒有一個折磨人的死亡過程可以像笑一樣簡單。
在各種血腥酷刑橫行的封建時代,笑刑的確是另一種方式,堪稱古代最奇葩的刑罰。而這些刑罰都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不了了之。
在法治高度文明,人道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這些過去的折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同時,這也在警示人們,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遵紀守法始終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
這裡是《小蕾要加油哦》,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