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小咪
這兩天,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發布數據:
2018年結婚率為7.2‰,創下了2013年以來的最低。且從2013年後,結婚率是逐年下降,差不多每年下降5至6個百分點。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婚姻」作為人生四大喜事的責任擔當,如今卻高開低走,甚至有網友預言,結婚率還會越來越低!
這是人性的變質,或是社會的退步?
很顯然,不是。
有數據顯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結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只有4.4‰、5.9‰,是全國倒數兩名,廣東、北京、天冿等地結婚率也偏低。
專家們指出,結婚率下降,除去結婚年齡上升、結婚意願下降、生活成本上升提高兩個原因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選擇不結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南開大學教授原新表示,2015年全國30-34歲女性不結婚比例在6%左右,是1990年的10倍左右。
此外,2018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全國離婚案中,有73.4%是老婆要離婚的。
很扎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向來被定為:不結婚的女人,是可恥的「聖鬥士」、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成的女人,為什麼會成為決定「結婚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她們決定為自己的子宮做主時,到底在想什麼呢?
01
「生個孩子吧,不生孩子的女人,就不完整」。
前幾天,看了個廣告:
南昌某生殖醫院,以「我曾因不孕淪為全村的笑柄,承受家暴長達14年」為廣告詞,甚至附上二維碼,掃碼即得她是如何「逆襲命孕」。
言外之意,女人不生孩子,就要被家暴、被恥笑。
都9012年了,居然能想出這樣的文案,真懷疑他們的文案團隊是從遠古穿越來的,再要不就是敲定文案的決定者還活在古時候?
果不其然,一片罵聲之後,廣告被相關部分強制撤銷了。其實,要撤掉的何止廣告,更是「女性不生娃就錯」的陳舊迂腐觀念。
上下五千的傳統,女人的必須功能就是」傳宗接代」,最好是一索得男。
這種思想,一代代傳承下來,有時候,女人也在不經意間認同了這樣的言論。
「母憑子貴。沒有孩子的女人,註定一輩子孤獨終老,無依無靠」。
多少女人被這樣的思想所禁錮,又有多少女人,害怕在年老色衰,體弱多病時,久病床前,無人照扶。
禁錮有多深,反抗就有多強烈。
不是女人無力支撐自己的生活,而是女人的能力一直被時代壓制,才從出生起,就畏首畏尾,低眉順眼。
「給我一個槓桿,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不誇張的說,女人也有這樣的氣魄。
當時代給予女性群體一個槓桿,讓她們享有同樣的學習、就業機會,照樣可以風生水起。
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什么女人的任務就是相夫教子,通通都可以被推翻。
她們要自己的「德性」,而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我的子宮,我做主,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進步,更是女人開始接納和認同自我的開端。
生了孩子,也不見得人生有多完整,充其量只是經歷了人生的某些經歷而已。
完整的人生,從來沒有固定模式,我樂意,我開心,就是最好的完整。
02
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須品,時代發展,讓人的選擇多元化,對待婚姻的謹慎,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進步。
還記得,前段時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演員焦俊豔向papi醬吐糟,深受爸爸催婚煩擾。
爸爸覺得,結婚生子是人必須經歷的事,一個人若是不結婚,是不完美的,更是人生一大缺憾。
焦俊豔則表示,走「結婚生子」這條路的人太多了,她看到了這條路走到最後,大概是一種什麼結果,所以想選擇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不少人認為,女性不想結婚,是被婚姻裡的黑暗面嚇到了,其實,不全是。
而是女性通過個體努力,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逐漸提高。
以前,孩子是寄託女人一生的唯一。那時的女人,不能工作、沒有一技之長,衣食住行,在家靠父母,出嫁靠夫家,老了靠子女,一旦依附崩塌,她們的人生也陷入絕望。
現在女性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改變,買房買車、修燈搬煤氣,全都可以依靠個人力量實現,選擇空間的變大,女性首先想要逃出的就是「結婚、生子」的固化模式。
就像焦俊豔計劃的那樣,她想凍卵,想什麼時候要孩子就什麼時候要孩子,或者年邁一些,和朋友們一起住進養老院。
單身可以落戶,不結婚一樣可以有孩子。
不拘泥於一種生活方式,尊重當下的感受,過一種更豐富快樂的生活,是女性的第二大進步。
有人批判她們,這是對孩子不負責,父母雙全、家庭完整,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不否認,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幸福成長的根基,但不是唯一因素。
家的意義,不是房子有多大、家裡有多少人,而人在這個家裡的作用,人與人之間,是否有流動著的愛。
03
嫁的男人是人是鬼,生個孩子就知道。
扎心的同時,也讓女性看清了一個現實。
不好的婚姻,不僅是前半生的痛,更會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古有一家三才子:蘇洵、蘇軾、蘇轍;
現有一家三渣男:「天下第一作爹」蘇大強、「啃老媽寶男」蘇明成,是明目張胆的,各有各的渣,而實際生活中,更多是具有殺傷力、隱藏性的「同款蘇明哲」。
名校畢業,氣質儒雅,脾氣也不壞,往人前一站,妥妥的鑽石高富帥。
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時,看不出什麼問題,甚至會有點讓人虛榮感膨脹,但一遇到事,「渣男」體質就暴露無疑。
先是為了回國奔喪,不顧妻子勸告,丟了工作,這免強可以理解;
接著,寧願死抱著「名校畢業高材生」的面子,也不願做一般的工作,眼睜睜看著老婆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
最讓氣得想給他寄把刀的是,為了原生家庭,不顧一切放棄小家,只為了充起「我是大哥」的面子,根本不懂得尊重妻子,在他的邏輯裡:老婆孩子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就應該跟他一起吃苦。
當「生育」不再是女人體現價值的渠道,那麼,婚姻關係也就從依附變成合夥,合伙人是豬隊友,還是神助攻,決定著婚姻的質量和長短。
其實,女人不是不願意吃苦,只是不想忍受被強行壓制的苦,這種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以孝順、親情綁架家人,誰又能受得了。
而母性是女人的天性。愛一個人,就想為他生個孩子,依然是許多女人內心浪漫的體現,只不過,女性自我不斷完善時,而男人卻還活在過去,導致女人們不是不想生孩子,很多時候,只是不想婚內生孩子。
生一個孩子,女人從鬼門關走一趟,結果,生了孩子後,原以為看到的是「愛情結晶」,沒想到,迎來的是「愛情的試金石」,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經成了「隱形二胎媽媽」,老大是孩子他爹,老二才是孩子。
男人的「巨嬰」狀態,拖垮的是女人,是家庭,更是孩子。
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慎重考慮:生了孩子後,隊友能否幫忙,這個家,又是否可以給孩子幸福的環境。
生個孩子,如果只是證明孩子他爹的幼稚,還不如不生,帶一個總比帶兩個輕鬆。
04
在以前,生孩子是女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給予其它任何選擇項,漸漸的,成為一種壓力。
生不出孩子,就自責;
生不出男孩,就自棄;
為了生孩子,女性被動了太多年,壓抑了太久,在自我意識漸漸復甦後,衡量要不要生孩子,甚至拒絕生孩子,是發展的必然。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生孩子更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不亂生孩子,是女人的本份。
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一個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