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手爸媽緊張不已的新生兒黃疸,究竟多嚴重?

2020-12-25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約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可出現不同程度黃疸。大部分黃疸可自然消退,但由於膽紅素具有神經毒性,少數患兒可因嚴重高膽紅素血症引起膽紅素腦病,導致神經損害和功能殘疾,對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危害。

在臨床就診過程中,常常遇到兩類家長,一類家長因不了解或不重視黃疸可能產生的危害,對黃疸值的檢測意識不強,常常耽誤最佳幹預的時機,一類家長因了解黃疸可能產生的危害,而非常焦慮,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如何適時、有效、安全、經濟的幹預,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醫療資源浪費,目前國內外主要還是參照美國兒科學會(AAP)2004年制定的新的≥35周新生兒黃疸臨床診療指南,我國也在2014年重新修訂了新生兒黃疸診療原則的專家共識。基於以上兩個重要文獻,將家長常常遇到的問題總結如下: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

生理性黃疸產生的首要原因是膽紅素大部分來源於我們的紅細胞。由於胎兒在宮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為胎兒紅細胞,嬰兒出生後,逐步破壞被替換為成人紅細胞,破壞的紅細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同時,另一方面,我們的膽紅素要在肝膽中代謝後排出體外,而新生兒往往肝膽的發育還不成熟,就會導致膽紅素的代謝異常,從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區別?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對於家長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1.發生時間:生理性黃疸多發生於生後2-3天,如果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就要考慮病理性黃疸,常常是溶血等原因所致,尤其是媽媽是O型,孩子是A型或B型血的時候,這個發生的機率更高。

2.黃疸程度:生理性黃疸一般為輕中度黃疸,如果為重度黃疸,就要注意排除病理原因黃疸,簡單的方法是,如果僅僅是頭面部的黃疸,一般為輕度,頭面、軀幹的黃疸一般為中度,發展到四支末端的黃疸,一般為重度。當然肉眼觀察常常不準,故需要積極檢查黃疸值非常重要。

3.消退延遲或退而復現:生理性黃疸多數2-4周左右漸消退,足月兒一般2周,早產兒一般4周,病理性黃疸常常超過2-4周。生理性黃疸退了以後,不會再次反覆或者加重,而病理性黃疸可能會在黃疸一度減輕後再次發作。

新生兒黃疸何時需要治療?

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的界定是決定是否需要採取幹預措施的關鍵。國內許多醫療機構仍然沿用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為:膽紅素值足月兒≤220.6μmol/L(12.9 mg/L),早產兒≤255μmol/L(15.0 mg/L),但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低於現行生理性黃疸標準,如也有形成膽紅素腦病的可能,如早產兒。而超過生理性黃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兒不一定會造成病理性損害,如母乳性黃疸,因此,單純沿用膽紅素≤205~255μmol/L作為新生兒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分標準已不適用。更不能用一個固定的界值作為新生兒黃疸的幹預標準,國內指南在對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的認識方面已與國外同步。

新生兒黃疸的幹預標準應為隨胎齡、日齡和出生體重而變化的多條動態曲線,如美國AAP制訂的≥35周新生兒不同胎齡、日齡和有無高危因素下的光療參考曲線圖(見圖)。

怎麼判斷母乳性黃疸?

現在都提倡母乳餵養,發生母乳性黃疸的機率增加了,發生率大概在30%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有1/3的母乳餵養的孩子會出現黃疸,所以這也是我們臨床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要判斷母乳性黃疸需要前提幾個條件,一個是純母乳餵養或者母乳餵養為主,二是一般情況好,吃玩睡基本正常,三是檢查沒有肝損害等表現。

第3條需要去醫院檢查。如果不願意抽血檢查,經皮測膽紅素是一個輕到中度黃疸的孩子,考慮不除外母乳性黃疸時,可以嘗試暫停母乳餵養3天,如果黃疸明顯下降,說明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家長該如何處理?

目前來說,如果確診是母乳性黃疸後,一般來說是不需要停母乳的。一般來說,母乳性黃疸對機體基本沒有損害,但個別母乳性黃疸出現重度黃疸時,還是建議醫院就診,個別孩子可能還是需要積極治療,比如暫時改為配方奶或者光療等。

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在停母乳餵養後,黃疸下降,如果再次母乳餵養,可能黃疸又會加重,呈一個波浪形的變化,如果黃疸沒有很明顯的加重,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母乳性黃疸一般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兩種。一般早髮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即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並於第4~6天最明顯,然後在兩周內消退。往往被家長和臨床忽略。

如果黃疸持續時間長達12周消退者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因此黃疸超出12周黃疸仍未消退,建議醫院進一步檢查。

家長對待新生兒黃疸的態度?

1.積極觀察:新生兒初生住院期間一般都有黃疸檢測,出院後一定要仔細觀察,在自然光下,如果發現手心、足心出現黃疸,一般為重度,一定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2.積極監測:尤其在出生後1-2周,膽紅素在超過20mg/dl時,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損傷腦細胞,因此在生後1-2周內,建議常規到社區醫院做經皮膽紅素監測。

3.積極餵養:高膽紅素血症,常常因為攝入量不足,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所致,所以鼓勵母乳餵養,有助於退黃。

4.合理治療:當需要治療時,藍光治療仍是首選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輸液或其他藥物治療,需要由醫生綜合判斷病情後,再做決定。

治療黃疸的常見誤區?

1.曬太陽:新生兒皮膚薄嫩,容易曬傷,而且光照時間有限,所以作用有限,不推薦。

2.停母乳:新生兒黃疸早期往往是母乳攝入不足,膽紅素經大小便排出不多,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使黃疸增高不易消退。母乳量充足後,如果考慮母乳性黃疸,而且黃疸值<15mg dl,仍然推薦繼續母乳餵養。3.口服茵梔黃:從西醫角度因缺少循證學依據,加上中藥成分複雜,容易有不良反應等,所以國內外黃疸治療指南上都未推薦。但是從中醫角度,茵梔黃仍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藥,對於家長需要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即可。 作者:劉維民,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副主任醫師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新手爸媽快收藏,一張黃疸圖輕鬆應對新生兒黃疸!
    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輕重?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當寶寶出現生理性黃疸時,新手爸媽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聽從醫生的建議,科學護理,寶寶很快就會康復的。但是也不能不重視,甚至聽老一輩的方法去治療,有可能因為時間拖延較長使黃疸變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膽紅素腦病。
  • 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怎麼做?
    這可能是大部分新手媽媽們遭遇的第一個難題,但是,媽媽們要知道,黃疸並不是病,是一種新生兒特有的代謝狀況,不要太過緊張。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三大類: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
  • 十個寶寶九個黃疸?治療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需了解
    每一個新手父母面對自己剛出生的寶寶時都會百感交集,其中最多的應該是興奮喜悅,畢竟這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血脈延傳。但同時父母心裡也會忐忑緊張,因為他們不知道寶寶是不是健康,因為對於任何一個父母而言,寶寶的健康遠比一切都重要。
  • 新手爸媽必備:新生兒黃疸如何識別?
    新手爸媽必備:新生兒黃疸如何識別?原標題:《【掌健識】新手爸媽必備:新生兒黃疸識別與應對》閱讀原文
  • 新生兒為何有黃疸?新手爸媽該如何面對?!
    對於新手媽媽,在孩子生下不久後,高興的心情還沒有完全平復,就可能遇上一個難題:新生兒黃疸!是的這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媽遭遇的第一個難題,幾天不退的新生兒黃疸讓許多家長心裡非常關鍵,甚至成了心病。那麼,要如何判斷寶寶的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呢?通過曬太陽的方法能消除黃疸嗎?今天時光婦兒的楊瑞青大夫就和各位新手爸媽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 新生兒黃疸知識大全,新手爸媽快收藏!
    小琳這兩天剛升級為新手媽媽,寶寶出生後,小琳看著寶寶是越看越喜歡,可是看著看著,突然發現寶寶的臉怎麼看起來黃黃的呢?小琳問了身邊的朋友,有經驗的寶媽說寶寶可能是黃疸,建議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於是小琳帶著寶寶去醫院檢查了膽紅素水平,醫生明確說是病理性黃疸,需要住院治療。
  • 新生兒黃疸亂投醫?!新手爸媽注意,不是所有「退黃」方法都靠譜
    寶媽反饋,當媽玻璃心,自己的寶寶剛出生第三天,得了黃疸,看著孩兒眼睛皮膚變黃,內心不知道啥滋味,雖然新生兒都得黃疸,但是看見自己的小寶寶得了黃疸心裡不舒服!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新生兒黃疸,是很多新手爸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麼,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原因呢?
  • 新生兒出現黃疸,新手爸媽先別慌!兒科醫生教你詳細「黃疸攻略」
    新生兒黃疸,是我們兒科臨床中很常見的情況,也是很多新手爸媽所擔心的問題。黃疸的生成主要與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代謝有關係,由於新生兒的一些生理特點,其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1%—2%,因此極易出現黃疸。
  • 新生兒吐奶嚴重,新手爸媽應該怎麼做?
    經過十月懷胎之後,小夫妻終於升級成了新手爸媽,由於沒有帶娃的經驗,所以在面對嬌小的新生兒時,總是錯漏百出,對寶寶出現的各種症狀也不能從容應對。特別是當新生兒出現吐奶症狀後,家長更是緊張不已,不知該如何是好。寶寶吐奶的原因是什麼?
  • 新手媽媽第一課:新生兒黃疸知識,你get到了嗎?
    作者: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老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新生兒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有統計顯示,80%的早產兒、60%的足月兒都會出現黃疸現象,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對於新手媽媽們來說,初為人母的您,是否已經做好準備面對這一關?破開新生兒黃疸的「迷霧」(一)新生兒黃疸,到底是什麼?
  • 盤點這些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新手爸媽第一課!
    小寶寶的到來讓全家人都欣喜激動,但是有些小寶寶也會帶給新手爸媽一份「見面禮」,剛升級父母,對於照顧寶寶一無所知,更別說這樣的小狀況了。今天就給新手爸媽們普及一下常見新生兒疾病的常識及預防與應對措施。>④ 新生兒便秘嚴重,出現腹脹,影響胃納,可考慮給予甘油灌腸或口服乳果糖軟化大便處理等,但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新手爸媽在家如何觀察?
    若黃疸出現在出生後10-14天才出現,黃疸持續2-3周,甚至2-3個月,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原因和母乳內所含的物質有關,同時也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若黃疸指數小於15時,仍可以放心餵奶,藍光照射。超過這個指數暫時以母乳加配方奶粉,或暫時換成配方奶粉,再配合藍光照射。對於晚發性母乳性黃疸,新手爸媽在家如何觀察呢?
  • 新生兒黃疸愈演愈烈,新手爸媽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剛出生的寶寶,出現皮膚泛黃的現象,它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現象。它是寶寶出生後,紅細胞,代謝破壞的一種表現。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出現黃疸,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它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下面一起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
  • 新手爸媽看過來:新生兒早產、黃疸、肺炎,保險怎麼買?
    一些感冒發燒的小病小痛,家庭或許能夠沒有壓力地承擔醫療費用;但如果寶寶真的不幸患上較為嚴重的疾病,家庭的負擔一下就會沉重起來。因此很多新手爸媽會在寶寶出生後,儘快給配上保險。不過,新生兒早產、黃疸、肺炎等也很常見,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是不是很難買到保險?今天奶爸就來說說如何為新生兒帶病投保。
  • 「說醫不二」寶寶黃疸高自購藍光燈照?新手爸媽可別踩坑
    俗話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手爸媽常常會發現剛出生幾天的寶寶成了「小黃人」皮膚黃、眼睛眼白部分也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高住院率高常常讓爸爸媽媽揪心不已曬曬太陽自購藍光燈照>爸媽別盲目「退黃」各位看官請就位!
  • 十個新生兒九個黃疸?快速「去黃」的攻略,新手爸媽需了解
    估計生過娃的家庭都知道,俗話說「十個新生兒九個黃疸」,儘管略微有些誇張,但新生兒黃疸的確特別普遍。多發於剛出生1~3天的嬰兒,通常的症狀就是皮膚發黃、眼白髮黃,隨後尿液也會發黃,並最終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 細數新生兒黃疸症狀
    新生兒出現黃疸的症狀,最焦心的莫過於新手爸媽了。想要正確應對新生兒黃疸,還是請新手爸媽們先來了解一下新生兒黃疸的症狀吧!
  • 新生兒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這5個護理小妙招爸媽要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60%新生兒都會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現象,雖說出現的概率挺大的,可是一旦出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許多的新手爸媽還是會很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新生兒黃疸是到底該怎麼應對呢?一.首先要區分新生寶寶黃疸1.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寶寶出生1~2天內出現,3~5天達到峰值,一周左右就會慢慢消失。可以直接曬曬太陽,給寶寶充足的營養,膽紅素會隨著大小便被排除體內。2.病理性黃疸:足月寶寶出生一周左右黃疸還沒消退,早產兒出生兩周以後還沒有消退,並且伴隨著腹瀉,厭奶等現象。這個時候就要趕緊去醫院檢查出黃疸出現的原因了。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警惕膽道閉鎖
    小寶寶一出生,吃喝拉撒無一不牽扯著新手爸媽的心。比如新生兒的便便,爸媽們就盯得非常緊。並不是過於緊張,實際上,從新生兒的便便中,有可能就會看到某種疾病的信號。可是有些新手爸媽也會忽略了孩子的異樣。前些天,市婦幼保健院就接收了一個這樣的寶寶。小寶寶剛出生時,出現全身皮膚黃染,家裡老一輩認為多曬曬太陽,過些日子自然就會消退。可是直到滿月,寶寶皮膚黃染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較前加重,眼珠都黃了,還解淺黃色稀便,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