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不僅非常曬,而且還非常悶熱,這種鬼天氣真是很難好的生活。不過幸好現在有了空調和電扇,讓夏天有了一些涼意。不過,不管是空調還是電扇,使用裡常常會讓朋友們陷入一些誤區,這樣的話不僅費電,而且降溫的實際作用也降低了很多。空調和電扇如何正確使用?大家看看。
一:空調使用誤區
1、頻繁開關就省電?
在日常使用空調中,大部分人存在一個刻板印象,即感受到房屋溫度較低時就把空調關了,等到過一陣子熱了再重新開啟;或者要臨時出門不吹空調時就把它關了,等回來的時候再啟動。
真相揭秘:
空調真正耗能的地方主要與其壓縮機運行有關,頻繁開關時壓縮機啟動需要很大的電流,這就間接造成空調高耗電的結果,短暫外出回來後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時建議大家可以外出前10分鐘就關空調,或出門超過30分鐘時可關閉。
2、空調待機不耗能?
接著上一個,很多時候,我們「關」了空調只是讓它處於待機狀態,也就是空調接通電源但是處於非工作模式,往往會認為只要用遙控器把空調關了就好了。
真相揭秘:
待機時,空調由於要隨時監測來自遙控裝置、內部傳感器的控制信號,因此會產生相應功耗。像1.5匹的新版變頻空調,待機一天大概耗電0.07度。若是不拘小節,使用期間感覺頻繁插拔電源麻煩的可不管,但是長期不用時還是要記得拔~
3、溫度越低就越好?
很多人在夏天總是將空調溫度調到22度甚至更低才會感到涼爽,認為這樣才是最舒適的方式,有的時候還要再開一個小電風扇,蓋上棉被,感受這種最佳狀態。
真相揭秘:
人體真正感受到的溫度很大程度上還與房間的乾濕情況有關,皮膚接觸到的溫度未必是所調溫度。一般來說調至26度~27度是人體感受較舒適的溫度,也較為節能,如果還是感覺不夠冷,可以將「製冷」調為「除溼」,房間瞬間涼爽,同樣省電。
4、微風模式更省電?
在空調使用中,也有人會認為若將風速調小,那麼壓縮機運行耗能較低,也就達到了省電的效果,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消耗更多電量。
真相揭秘:
當空調讓室內變涼爽前的過程最為耗電,而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後,耗電量則慢慢降低。因此,若調成微風模式的話,讓室內達到設定溫度的時間更久,也就要耗費大量電力。建議使用自動模式,隨著房間內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是最省電的。
二:電風扇使用誤區
1、長久吹
很多人喜歡長時間吹電風扇,覺得剛剛吹涼了身體就停止,會覺得身上還熱,不如長時間吹著舒服。可是,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人體溫度會隨著汗液的大量蒸發而下降,容易引起傷風、感冒、腹痛、腹瀉等疾病。一般以一次吹風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2、高速吹
有人為了儘快涼爽起來,便把電風扇開到最高速,認為風大過癮解熱。這是不當的做法。當氣溫超過30℃時,空氣溫度已接近於人的正常體溫,電風扇吹來的風,也是高溫風,此時人體的熱量主要應靠汗液蒸發散熱,如果電扇風吹得過大,皮膚表面溫度下降,毛孔閉塞,身體內部汗液散發不出來,還會感到炎熱,同時還會出現疲乏無力、腰酸背痛,這就是「憋汗」。因此,不宜用電風扇高檔高速吹風,應當調到中速或低速,吹溫柔的陣陣微風為好。
空調和電扇如何正確使用?朋友們都明白了吧。風扇和空調是夏天的降溫的好幫手,正確使用不僅讓電量降低了,而且還獲得了很好的降溫效果。最重要的是,這兩種電器的使用壽命也得到了了延長,不然更換它們還要花費不少錢。避開家用電器的使用誤區,不僅省電,而且可以降低家電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