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他們所說的那種可不是我們現在的大白話,而是文言文,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那些需要考取功名的文人之外,還有大量的才子。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對對子,搞一些富有文學性的東西,從而吸引到同類人的關注,甚至更高領導者的關注。有一個人就做到了,他就是沈德潛。
說起沈德潛這個人,可能大家都不熟悉,因為他在歷史上並沒有翻出大量的水花,但是,在當時他可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詩人,是眼前的大紅人。我們可能也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劇中的乾隆皇帝也是非常喜歡文學,據說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寫了4萬多首詩,雖然潛在現代並沒有被傳承下來,但是也不能否認他的文學基礎也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在他的身邊,只要一些特別有文化的才人,都會被他重視,畢竟作為皇帝,每天要處理事務也是非常繁忙的,有了這個空檔,還可以有人為吟詩作對作為消遣也是極好的。而這個最好的人選就是沈德潛。
但是我們也說了,在皇帝面前做事,哪能像在自己家一般那麼自由,所以有時候自己的行為如果有不當的地方,還是該收斂要收斂一下,要是惹得皇帝不快,那就可不止是一頓訓責的事情了。
可能他覺得他在皇帝身邊待的時間最久,自認為也是比較了解乾隆皇帝的心思,所以每當他批完奏摺覺得甚是乏累的時候,皇帝總是會召來他為他解悶。在他心裡,他在皇帝的身邊是不一樣的,也是由於這樣的心理,讓他對其他的大臣都看不起。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其他的大臣也就未必看得起他。雖然他是一個文人,但是在皇帝面前卻像一個小丑一樣逗他開心,那種醜陋的面相也只有他自己不清楚罷了。對於他的這種心思,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他雖然知道,但他卻不想多加以約束,畢竟他可不認為一位文人能翻起什麼大事。
不僅如此,皇帝對他還是格外的重視。他不是一個手握重權的武將,也沒有什麼號召力,又能夠在閒暇的時間逗自己開心,可以說,作為皇帝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大臣。而且作為皇帝,最注重的還是面子工程,畢竟在他統領的時期,誰不想讓夠人尊稱自己為一代明君?
而且國家想要發展就需要引進大量的人才。乾隆皇帝對文人越發重視,有才能的人也更願意來投靠他,這才是他自己想要看到的。據說在沈德潛年老之後,皇帝還曾親自攙扶過他,這種情況讓很多身邊的大臣非常感動,其實這何嘗又不是他的一種招攬人才的手段?但沒想到沒過多長時間,沈德潛就出事了。而起因竟是他自己寫的一首詩。
詩的內容大概就是奪朱非正色,本來這句話如果放在平常的人家肯定也不會有什麼毛病,但最大的壞處就是,他的王朝是從朱元璋的手裡奪下來的。但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不是非常常見的嗎?如果一個朝代不行,肯定會有另外一個朝代來推翻,進而形成自己的朝代。而他的這句詩是什麼意思?不就是在諷刺他的王朝來歷不明,在說他奪取別人的王朝嗎?其實沈德潛可能真沒有想的那麼多,因為他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描寫的就是一朵牡丹花。這句話的意思不過也就是描寫了牡丹花的顏色而已。但是,卻還是要分給誰看的,皇帝看到後自是非常惱怒。於是就把他們一家全都滅口了。這件事說起來還是非常的冤枉,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