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遊記》到底牛在哪?

2020-12-16 牛彈琴

4月15日,對廣大西遊迷來說

是一個沉痛的日子。

一代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導演

楊潔女士被披露已逝世,

享年88歲。

86版《西遊記》

多年來播放了無數遍,

堪稱中國第一神劇!

但這部劇的拍攝工作,

不亞於一次「取經」歷程!

背後有多少辛酸故事,

你知道嗎?

楊潔導演曾說,

《西遊記》是她心中永遠的痛。

由於經費緊張,時間倉促,

很多地方留下了遺憾。

這個劇組為了取景,

幾乎走遍了全中國。

他們多次遭遇險情,

就連白龍馬,

也曾多次跌落溝渠。

導演和攝像是夫妻,

兩人一起在外,

天南地北進行拍攝,

無暇照顧家中幼女……

因為經費少,

拍攝時的安全措施

只好節約再節約。

吊威亞時,演員常常摔傷。

有一次,

體重170多斤的「沙僧」閆懷禮,

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

攝像師當場就暈了過去。

每次吊完威亞,

演員們都要慶幸

自己沒有受傷,

互相擊掌歡慶一番。

而演員們,

也沒有主角配角之分。

拍攝結束後,

都要和劇組一起搬運設備。

缺少龍套演員的時候,

一樣要化妝救場。

李鴻昌本是該劇的製片副主任,

卻一人分飾了7角:

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

大臣、接引佛、客商……

後來,導演發現他

小龍套演得很好,

特地給了他一個大角色

「蜈蚣精」。

這三位面熟嗎?

他們不僅都扮演過唐僧,

還在劇中客串了其他角色。

第一任唐僧汪粵

在劇中演過一隻白猴,

你注意到了嗎?

徐少華一人分飾3角:

唐僧、

唐僧的父親陳光蕊、

東海龍王。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

井龍王、天庭文臣,

還有……沙僧。

而我們火眼金睛的大聖

原來是近視!

很少有人知道,

六小齡童其實

有600度近視和200度散光……

一開始找不到白馬,

就用黑馬刷白漆代替。

可一到了河裡,

河水就變白了……

咦?

「豬八戒」的耳朵

怎麼掉了一隻?

儘管當年條件有限,

但在劇組精益求精的堅持下,

就憑這粘了掉,

掉了粘的耳朵,

造型都不輸後來的版本。

「猴哥,看這裡!」

「走開,呆子!」

這是當年的「唐僧」和「豬八戒」

在片場有愛的一幕!

這可能就是常說的

苦中作樂。

有人說,

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

是我爸我媽我叔我舅我姨

我姑我妹我弟甚至我外甥我外婆

都喜歡看的了。

如果說,

美國小朋友的童年偶像

是超人、蝙蝠俠……

那麼我們的童年偶像

一定少不了

齊天大聖!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

這部劇中的一些演員,

也告別了我們。

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

於2009年4月12日去世。

當天,正巧也是

六小齡童的生日……

從此以後,

六小齡童再也沒在這一天

慶賀過生日。

如今,這版《西遊記》

仍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播。

她走了,

留下的是幾代人

經典的童年記憶。

生命總有盡頭,

但藝術,永遠不朽!

附文:

一個寫字的人告訴你:老《西遊記》到底牛在哪

文 | 六神磊磊

作為一個讀書寫字的人,我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老西遊記到底厲害在哪裡?

這篇文章不談演員們的表演,不談詞曲音樂,也不談攝像、取景之類,只講文字上的東西。

在這一方面,後來的所有西遊電視劇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簡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臺詞:

「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是紅孩兒的臺詞,被問的人是觀音菩薩。這句臺詞在《西遊記》的原著裡有嗎?有的,但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原著是這樣的: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拍電視劇時,「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個更好呢?當然是猴子好。

看起來是一詞之差,但改成「猴子」,這句話就更容易鑽進你的心裡;你就更容易記住紅孩兒,這個光著腚的「黑社會二代」、海澱銀槍小霸王,正作死地對著觀音菩薩發問。

據說86版《西遊記》是三個人編劇的,包括導演楊潔。僅僅從這一句上說,編劇青出於藍了。

再隨手舉一個例子。第四集裡,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兩人發生了一番對話。雙方的臺詞不過幾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編劇導演自己發揮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殘步來看你。」

發揮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多麼好的一句臺詞啊。菩薩這淡淡的一語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測天機,有些微逗弄,有諄諄誨諭。

它給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確有救我的人,可紅塵萬丈,他在哪裡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誰呢?

這得是一個文字功力多麼紮實、又多麼聰明有情商的人,才能為菩薩想出這樣的臺詞啊?

再給大家來講一個小情節,看看老西遊記的功夫。

有這麼一段情節:取經路上,唐僧來到了一個叫「木仙庵」的地方,裡面有幾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其實都是松樹、柏樹等變的妖怪,非拉著唐僧作詩聯句。

唐僧禁不住幾個老妖怪的撩撥,動了詩興,就和他們唱和了起來。

一共作了多少首詩呢?在《西遊記》原著裡,他們你來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詩。吳承恩大概是有點想炫耀詩才,但這些詩其實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這一段情節也很拖沓,囉哩囉嗦。

而在電視劇裡,七首律詩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選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開頭兩句是這樣的: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後兩句時,四老一致要讓唐僧來收尾。大家記得是怎麼收的嗎?

半枕松風茶未熟,

吟懷瀟灑滿腔春。

眾老都鼓掌:「好一個 『吟懷瀟灑滿腔春』!」而作為觀眾,我也想說,好一個「吟懷瀟灑滿腔春」!

大家想一下,當時拍《西遊記》篇幅那麼有限,獅駝嶺、比丘國等等大戲都砍掉了,卻認真保留了這一段,拍電視劇的人真是有一份詩情畫意在。

更難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裡堆砌的爛詩,唯獨選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發揮,說明拍劇的人識詩、懂詩。

於是,原書裡一段冗長乏味的情節,變成了熒幕上一段緊湊、風雅的詩會。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無能的肉雞般的唐僧,抓住了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風採。

它會讓你恍然領悟到:「御弟哥哥」並不只是個光會叫「大王饒命」、「悟空救我」的窩囊廢。他一路迷倒那麼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張小白臉,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禪心似月、詩興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懷瀟灑、滿腔才華的一面的。

更厲害的是後面。

在這一場文縐縐的詩會過後,四個老妖怪圖窮匕見,現出了皮條客的當行本色,推出一個女妖怪——杏仙來迷惑唐僧。

在原著裡,杏仙用來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詩,水平仍然很差勁,說文藝不文藝,說尺度又沒尺度,我看還不如咱們陝北信天遊的「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得剛猛直接。

然而拍劇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這首平庸的詩中,他看見了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他的靈感被觸動了,覺得這裡面有文章,可以發揮。

於是在電視劇裡,它被生發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嬌且嫩」不見了,變成了文藝十倍的「雨潤紅姿嬌」。這首歌還被加上一個名字《何必西天萬裡遙》。

大家還記得這個開頭麼: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豔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這兩句詞,瞬間畫出一代名妓(妖)的嫋娜和嫵媚。這詞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為她是杏,她自然要壓倒桃李、蓋過芍藥的。

按理說,「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是不該出現的,那是宋詞裡的句子,唐僧不該早幾百年聽到。但我們是可以原諒這一細節的。

香茶一盞迎君到,

星兒搖搖,雲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裡遙?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聽著杏仙一唱三嘆,是否連我們不禁都會想:是啊,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萬裡遙呢?

就像原著中說的:「若肯放開懷抱,長發留頭,穿綾著錦,勝強如那瓦缽緇衣,雪鞋雲笠!」

我經常想,如果換了是我,有沒有這個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潤紅姿嬌且嫩」,變成一首《何必西天萬裡遙》?我真的很懷疑。

再隨便舉一些86版《西遊記》裡厲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觀音菩薩曾變成一個老和尚,給錦襴袈裟打廣告,勾引唐太宗來買。她是怎麼打的呢?在原著裡,這是囉囉嗦嗦一大通話,並不精彩。

但在電視劇裡,經過大刀闊斧修改,最後拼接錘鍊出幾句:

「這袈裟,冰蠶抽絲,仙娥織就。穿我袈裟,不入塵輪,不墮地獄,坐有萬聖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接著,觀音菩薩又給西天的真經打廣告,精煉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熟悉華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誦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語句的工整?有沒有感到音韻的鏗鏘?

一部25集的戲,數千句臺詞,處處能見到這樣的錘鍊功夫。有些是原著本來就有的,被精煉出來了;有的是原著裡沒有的,被演繹生發出來了。

比如在花果山,孫悟空喝問豬八戒:

「俺老孫身在水簾洞,心隨取經僧。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他現在在哪裡受難?」

聽了猴王這話,我們是不是不由自主像豬八戒一樣感動了:「師兄,你好仁義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趕猴子走,怎麼才可以用一句臺詞,就體現出唐僧最賤、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傷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難道八戒、沙僧就不會降妖?」

又譬如在女兒國,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滿頭冒汗,給女王猛發「四大皆空」卡,女王該怎麼破?

她的回答是:「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發來世卡:「來世若有緣分,我們……」女王該怎麼用一句話,表明自己追求真愛的決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這就是老西遊記的厲害,一字一句都那麼洗鍊、那麼直白,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心。我們被這部劇徵服,絕對不僅是因為幾根威亞、一點特技。

你可能把這部劇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這份功夫。的確,文字的力量,我們常常是察覺不到的。經常是它徵服了你,你還渾然不覺。

有趣的是,一個作者或者編劇,他的功夫越深、積澱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練達,就反而越沒有所謂的「文採」了。很多作者以為金庸「文筆不好」,但卻永遠寫不出洪七公出場的那一句話:「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就好像《西遊記》劇集裡,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沒,誰留下來娶我女兒呀?

我們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遠寫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個姓豬的。」

相關焦點

  • 最老版的《西遊記》,為什麼會被禁播?網友:看看女妖精的穿啥
    讀水滸,過利關,塵歸塵,土歸土,我們的仗義去哪了? 讀西遊,過欲關,始於慈悲,終於覺悟。 讀三國,過爭關,心機,天機,契機,人到底爭個什麼? 其實,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最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一部分。
  •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到底是一體相連的還是隔海相望?
    《西遊記》中天下分為四大部洲,在第八回中如來佛祖說道:「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州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 西遊記中,南贍部洲的妖怪去哪了?如來佛祖的話中早已暴露真相
    就比如,西遊記中南贍部洲到底有沒有妖怪嗎?亦或者說,如果南贍部洲有妖怪,這些妖怪去哪了呢?一直以來,南贍部洲中因為有著九天蕩魔祖師的存在,再加上唐僧的確在離開五行山前沒有遇到什麼妖怪,讓人懷疑如來佛祖曾經說的話「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是否過於主觀。
  •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到底是在哪裡?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小學生,只要看過電視劇、連環畫的都知道,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小說中孫悟空不知一次提到自己的老家,那這個「東勝神洲」在哪呢?
  • 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雷音寺象徵兩個地點,如來佛祖也象徵兩位佛
    本文,咱們著重解釋,唐僧取經目的地到底是什麼地方?以及唐僧師徒面對的佛祖,到底是哪位佛? 還有一個錯誤,雷音寺實際存在於四川峨眉山,西遊記只是借用了這個寺名。實際跟佛祖出現的靈山不是一個地方。而且,佛祖的修行地也不在西牛賀洲,而是南瞻部洲。
  • 西遊記最牛神仙排行榜,如來墊底,老君僅排第三,元始天尊高居第一
    《西遊記》中出現過的人物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尤其是天上的神仙們,他們隨便吹一口氣都能讓三界翻湧,就連身邊的寵物坐騎也能分分鐘下凡,爭著搶著要吃唐僧肉,那麼,《西遊記》最牛的神仙功力能達到多深?它會是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西遊記世界怎麼劃分?妖怪最多地方在哪?怪不得如來要安排取經!
    在西遊記中,把世界分為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花果山在東勝神洲,東土大唐在南贍部洲,西天在西牛賀洲,北俱蘆洲西遊記提及不太多。這所有全歸天庭玉帝掌管。今天咱們的話題,就是聊一聊這四大部洲。
  • 西遊記:西天取經為什麼非得用走的?不能飛著去?如來到底隱瞞了什麼...
    他們認慫認到底,如來前腳剛走,他們就開始策劃歡迎儀式。 小夢個人更傾向後兩種可能性。 於此,如來正式在眾佛的鮮花與歡呼聲中榮登佛主寶座。但如來會被眾佛的表面所迷惑嗎?自然不會,那麼他接下來要怎麼做? 盂蘭盆會召開,取經計劃執行。
  • 張紀中版《西遊記》12日開機 沿用老版主題曲
    喧囂了兩年之久的張紀中版《西遊記》將於12日上午在甘肅冶力關舉行開機儀式,而在11日晚的媒體見面會上,張紀中向廣大媒體透露了《西遊記》將會沿用老版主題曲,估計在2011年拍攝完畢。新版製作精良,投資將達到200萬一集。
  • 西遊記漏洞什麼情況?西遊記到底有什麼漏洞是誰發現的?
    《西遊記》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西遊記電視劇想必每個人都看過,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電視劇了,有非常多個版本。但是呢這次的漏洞並不是電視劇裡的漏洞,而是吳承恩《西遊記》中的漏洞。西遊記中竟然還有漏洞?到底這個漏洞是什麼樣的呢?又是誰發現的呢?小編也非常的好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西遊記大唐境內沒有妖怪?真武大帝到底有多牛,方才滅盡妖魔?
    西遊記中諸神佛更是喜歡撒謊。北俱蘆洲沒有妖魔嗎?有啊!南贍部洲有沒有妖怪呢?也有啊!  比如說,取經路上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妖怪,極有可能來自北俱蘆洲。此妖名為九頭蟲!因此,派出下屬前往西牛賀洲充作一難,完全是可能的。  不過,九天蕩魔祖師還沒有擔任真武大帝多少年,就被罷黜,落得個「靜享武當山」的結局。所謂靜享,閒居,看似瀟灑,其實就是被破退居二線。若是九天蕩魔祖師是個修行了無數年的老人家,到了退休年紀那也罷了。在西遊記中,九天蕩魔祖師乃是佑聖真君下界。
  • 在《西遊記》中,如來佛祖一共出過幾次手?分別是哪幾次?
    二師兄聊娛樂,大家跟著二師兄一起聊一聊《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我是原創作者二師兄,專門為大家寫一些關於《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一提起《西遊記》,相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了,它有七十二般變化武功十分了得,曾經在天庭上大鬧天宮,連玉皇大帝都不放在眼裡。但是,就是如此驕橫的潑猴也害怕一個人,從不敢在他面前造次,沒錯,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他是誰了,他就是如來佛祖了。如來一出手基本上無人能敵,一般不出手,出手必中。那麼你知道在《西域記》中如來佛祖一共出過幾次手嗎?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那麼到底《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誰借鑑了誰的內容,誰抄襲了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我們接著往下來看。這兩部書的人無關聯非常明顯,首先我們來看看哪吒。在《西遊記》裡面哪吒腳踏風火輪,手拿長槍,身披混天綾,脖子帶個金光圈,與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這個時候哪吒已經是上方大仙了,位列仙班正兒八經的公務員序列。
  • 都是太上老君的童子,西遊記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到底誰更厲害?
    西遊記裡我們都知道你那西天路上的妖怪本來並不多的樣子,可是唐僧一取經,可謂是心生種種魔生,不知怎麼了,那西天路上的妖怪可謂變得數之不盡,唐僧可謂是步步遭殃。路上好多妖怪都是從天上偷溜來下的,可謂是百靈下界。
  • 《西遊記》中猴子和豬到底誰厲害?
    最近閒來無事又拿起《西遊記》看了起來。《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老爺子的著作,加上楊潔導演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其中的故事想必已經是家喻戶曉。取經五人組(值日功曹、六丁六甲等姑且不算)性格迥異,這導致有人喜歡猴子、有人喜歡豬還有少部分人喜歡師傅和沙和尚。
  • 現場版的《西遊記》
    「俺那裡把你哄」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此處指明代世德堂本《西遊記》,下同)成書之前,這些故事就已經在民間大量流傳了。不但流傳,而且還有說書人宣講。所以有時候,如果不身臨其境,就很難體會到其中的好玩之處。例如孫悟空和如來鬥法失敗,但一座五行山壓他不住。
  • 會日語到底有多牛逼?!
    學日語到底有多牛逼啊?我雖然不能直接告訴你到底牛逼在哪裡!但是你看了下面這些發生在學長身邊的事就明白了!1、學長最近可能真的是老了,腦子也不太靈光了。八百年都不聯繫的「老」同學也不知道從哪知道的我手機號,上來的第一句話我就蒙了。
  • 有人說西遊記太上老君竟然打不過齊天大聖孫悟空?答案並非如此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人們所喜歡的長篇神話小說。小說中塑造了許許多多為人所熟知的神話人物。其中太上老君的形象也是讓讀者印象深刻。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於老君對實力產生懷疑,認為他不堪一擊,事實。恐怕並非如此。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是道教的創始人。
  • 哪一年出生的人都屬牛,如何用12地支來計算?屬牛人有哪些不同
    哪一年出生的人都屬牛,如何用12地支來計算?屬牛人有哪些不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歷史上自古以來耕田種桑,一直是老百姓的傳統職業。春秋戰國時期,耕牛還一度成為國家發展農業的戰略物資,各個諸侯國為了突出對牛的保護,還頒布法令嚴禁宰食牛肉,違者最高可處死刑。
  • 《西遊記》英文版令人笑出眼淚 老劇還有這些故事
    一  今年1月底播出的一檔節目中,82版《西遊記》劇組成員再次重聚了。王崇秋原本有恐高症,但經這麼一折騰,《西遊記》拍完,竟然莫名其妙好了,「扛起攝像機,我就好像什麼都不怕。」  劇組裡也沒有主角配角之分,包括當時成名已久的老藝術家們,全部一視同仁。有時晚上拍完戲,大家一起幫劇組收拾、搬運工具,包括導演楊潔。  四  歲月流逝,82版《西遊記》能夠打動一代又一代人,還因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