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訓練準備(二)家庭分工
訓娃的第二步就是要統一全家人的思想了。
首先我召開了家庭會議,跟孩子媽媽,姥姥姥爺把自己這一年的目標和計劃跟他們講清楚,讓我們一家人目標和意識都要統一。這一點必須要做到,意識不統一,訓娃的效果會不會太好。因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如果家裡人各說自話,各有主張,孩子就會比較混亂,分不清誰對誰錯。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聽從跟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話。在我們家就是他姥姥,因為是姥姥把他一手帶大的。
孩子媽媽一直是比較支持我的,孩子姥爺不是特別有主見,也沒有問題,可孩子姥姥就不這麼容易說服了。老人特別喜歡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所以兒子喜歡做的事情,她自然願意去配合,但是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她就聽之任之,不去規範和督促。之前,我倆就在看手機,看電視和吃垃圾食品等方面有過不同的意見,但她畢竟是長輩,帶娃又這麼辛苦,我只能跟她擺事實,講道理。聽了一些朋友的意見,我開始有意識地給她看李玫瑾老師的視頻,這一點非常有效,她開始逐漸認同我的觀點了。
孩子姥姥在大是大非和原則問題上非常明事理,不是她不明白,只不過做不到而已。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比較尊重我的意見,所以最後溝通的結果是,原則孩子姥姥會配合我的訓娃計劃,但是前提條件是不能讓孩子不高興或哭鬧。說實話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孩子姥姥的原計劃是讓兒子在老人所在的城市上幼兒園,等孩子上學後再送回到我們身邊。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爭取到讓兒子在我們這裡上幼兒園的機會。有時想想做奶爸真的很不容易,在忙碌工作的同時,既要面對頑皮的兒子,又要給老人做各種工作,還要準備各種訓娃內容。。。要不是孩子媽媽的全力支持,我真是要欲哭無淚了。
所以為了讓訓娃事業順利進行,我準備按原計劃在我們家附近給嶽父嶽母租房子,不過計劃在孩子回來的最初兩周到一個月還是讓姥姥姥爺跟我們一起住。畢竟他們一手把兒子帶大,如果突然分開,怕兒子會不習慣。計劃讓他們主要負責接送兒子上下幼兒園,從幼兒園回來到晚上我們下班的一段時間由孩子姥姥姥爺在出租屋內一個人看管,另外一個人做晚飯。等我和孩子媽媽有一個人回來後,就把兒子接回家。主要是為了避免兒子跟老人過多接觸。其實我覺得這麼做挺無情,挺對不起老人的,但是為了兒子我現在必須這麼做。等他基本的習慣和意識都成型了,我會讓他多跟老人在一起,對老人算是一種陪伴。
好在孩子姥姥姥爺也不是一直都在這邊,由於孩子姥姥的母親年紀也很大了,生活需要人照顧,孩子姥姥和她姐姐輪流照看,所以她計劃隔周在我們這裡,其餘的時間都是孩子姥爺在這邊,所以問題其實不大。只不過老人一直這麼兩邊跑真是非常過意不去。。。
其實這三年來兩位老人為了幫我們帶娃,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個人娛樂和愛好。孩子姥姥原來非常喜歡玩兒,參加各種聚會。但是這三年她自由的時間屈指可數。下一段時間他們每天只需要用2-3個小時時間看娃,其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件好事。
我的工作比較忙,每周需要上六天班,現在周日會和孩子媽媽一起去看孩子。所以平時晚上我才有點時間學習和整理怎樣訓娃,包括寫《訓娃記》。大家看到的文字有時文思會不連貫,那就不是一天完成的。等孩子回來後孩子媽媽為了配合我,計劃每個周六休息,平時再休息一天,休息的時候全職帶娃。我周日休息,主要任務就是訓娃。
日子忙碌而平淡,但這就是生活。雖然還有詩和遠方,但是責任感讓我們必須接受眼前的苟且。不過我覺得這樣的苟且也許就是幸福。平淡是真,希望兒子能健康快樂長大,雖然我們會慢慢變老。也是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特點吧,可以為了孩子放棄自由,放棄詩和遠方。不過有可能也因為在中國式父母眼中,孩子就是詩,孩子的未來就是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