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看到「它」笑臉的人都會被感染吧!
它,叫Coco醬。
在小紅書被很多80後90後瘋狂種草的日本治癒系女孩玩偶形象,在中國根本買不到的Coco醬,卻收穫一大批阿姨粉、學生粉。
殊不知,在它沒火到中國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葡萄籽英語的教材中。早在課程體系研發環節,課程專家不僅設計了葡萄籽英語品牌系列卡通形象,同時引入極具感染力的卡通人物——日本Coco醬女孩。
葡萄籽英語課程每一級別都會有一小節內容採用Coco醬女孩形象作內容展示。例如在葡萄籽英語Unit 3中,Coco醬和老師一起帶領孩子學習數字的概念「Count and shout:1!」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曾提出:知識、能力、價值觀,是教育的基石。誠然教育的初心不僅僅是獲得技能,而應該是在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為兒童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引入治癒系女孩Coco醬正是基於其本身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可愛的形象對孩子的成長起正向的引導作用。葡萄籽英語授課教師反映,葡萄籽英語系列卡通形象和Coco醬深受學員喜愛,由卡通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引導孩子學習精準的英語發音同時潛移默化正確的價值觀。
美國《兒童發展期刊》發表過一個調研數據:「充分接受社交情緒管理的教育的學生,學術成就比其他學生高11%。」這證明了好的情緒掌控力對學生成長具有很好的幫助。
Coco醬的治癒系微笑具備的情緒感染力毋庸置疑,葡萄籽英語與Coco醬的聯合產生的化學反應也不僅僅是1+1=2那麼簡單,有許許多多家長在來稿葡萄籽英語中都提到孩子在學習葡萄籽英語之後由沉默寡言變得開朗活潑。
正如英國人看到葡萄的第一反應是「grape」,中國人看到同一事物的第一反應是「葡萄」,然後在大腦中檢索它的英文,進而反映出這是「grape」。這就是英語思維和中文思維的最大不同。
英語語句結構縝密,語義和邏輯需要藉助完整的句子結構表達,語言=信息;中文寫意而飄逸,注重言簡意賅的表達,語言<信息。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最佳的學習時間就是在兒童語言敏感期內,還未形成中文習慣時,最大程度的養成英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