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身邊】15個月寶寶反覆高燒,一查左右腎都有結石!這些雷區別再踩了
來源:健康杭州發布日期:2020-12-26 09:37瀏覽次數:5次
泌尿系統結石,如腎結石、尿道結石等,常常被認為是成年人才會得的病。
但在泌尿外科門診中,有這樣一群小朋友,他們有的尿尿時會痛,有的小便中帶血……原來,他們體內有著一顆顆小石頭正在「惹是生非」。
15個月的孩子反覆高燒,
竟是腎結石在「作怪」!
15個月的小男孩萌萌(化名),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但是最近4個月,他不斷發高燒,有時候一個月要發燒兩到三次,最高體溫甚至會達到40℃。
反覆高燒讓原來白白胖胖的萌萌一下子變得像根「小豆芽」,又黃又瘦。這可把家長急壞了,帶著萌萌到處求醫。
最終,他們經多方打聽,來到了杭州市中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諸靖宇主任醫師的診室。諸靖宇詢問病情後,安排萌萌做了B超檢查。這一檢查居然發現孩子雙腎都有結石。更糟糕的是,結石引起的感染已經導致萌萌出現了膿腎,這也是他反覆發燒的原因。
「如果不做處理,必然會影響腎功能,還會耽誤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諸靖宇建議萌萌家長,應立即手術治療取石。
經過充分評估,諸靖宇為萌萌實施了輸尿管軟鏡下雷射碎石法。在麻醉手術室醫護人員的配合下,諸靖宇帶領泌尿外科團隊僅用時30分鐘,便在輸尿管鏡下為萌萌成功碎石,手術過程十分順利。
那麼小的孩子,
為什麼會有結石?
諸靖宇介紹,兒童腎結石的發病率在2%到3%,多與先天因素有關,如代謝異常、泌尿系畸形、營養不良、遺傳因素等。其中代謝異常和泌尿系畸形是兒童腎結石發病的主要因素。萌萌的結石,就是由先天腎臟和輸尿管的發育畸形導致的。
當然,也有部分腎結石的形成與後天的飲食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結石的機率比人工餵養的低。
孩子出現以下症狀,需考慮結石的可能:
1.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熱和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
2.無尿或者排尿困難、排尿哭鬧、尿不成線。
3.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當懷疑孩子患有結石時,要及時去醫院泌尿科檢查,做一個B超。醫生會根據結石的大小或位置來安排CT或核磁共振檢查,一旦發現結石應及時治療。
兒童泌尿結石的治療與預防
目前治療泌尿系統結石,主要有三種方法:
1.結石較小,可使用排石藥物,多飲水,自然排出。
2.結石在1-2公分,採取體外衝擊波碎石。
3.較大結石,通過輸尿管軟鏡下雷射碎石。
如採取體外衝擊波碎石,就需要孩子保持一個較為固定的姿勢。這對大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像萌萌這樣15個月的孩子。所以,醫生採取了通過輸尿管軟鏡下雷射碎石法。
通過尿道口將輸尿管鏡插入膀胱,然後找到一側輸尿管口再插入到輸尿管內,找到結石,沿著特殊的通道插入雷射光纖將結石打碎。
大的石頭,會通過取石籃取出,還有些碎屑,多喝水,就可隨尿液一起排出體外。
如何預防兒童泌尿系統結石,專家梳理出了以下5點:
1.讓孩子適量多飲水,增加尿量,這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2.飲食中的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能促使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所以家長要控制孩子日常飲食中蛋白和糖的攝入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量。
3.均衡飲食,不要盲目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或藥物補鈣,人體對於鈣的吸收是有限的,吸收不了就會造成鈣的沉澱。
4.陪孩子多活動,如果不方便外出,可以家裡多做跳躍運動,比如跳繩。
5.對有代謝異常及取石術後明確結石成分的孩子,應視具體病情並根據醫生建議服用藥物進行預防並調整飲食結構。
專家介紹
諸靖宇,杭州市中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浙江省醫師協會泌尿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前列腺學組副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委員、杭州市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杭州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杭州市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男科學》雜誌編委。曾獲杭州市科技創新三等獎、浙江省千名好支書及杭州市百名最美醫師職稱。擅長各類泌尿系腫瘤的微創治療,如: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腹腔鏡下腎癌手術,腹腔鏡下膀胱癌手術和.各類泌尿繫結石的微創綜合治療,特別是兒童結石的微創治療、各類男科疾病等。
門診時間
武林院區:周一上午
丁橋院區:周五上午
列印 關閉
【來源:杭州市衛健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