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唐卡大師桑傑本:揭秘56米唐卡創作歷程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唐卡大師桑傑本(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李保華)

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海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藝術精品展覽在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膜結構)隆重開幕。隨著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宣布展覽開幕,56米《班禪大師》巨幅唐卡正式亮相博鰲,本次展覽也是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展出大型唐卡繪畫藝術,開幕式吸引了大批媒體及各國友人,中國古老的唐卡藝術在博鰲論壇的國際舞臺上引起全球矚目。以下是鳳凰佛教專訪《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總設計師桑傑本,視頻實錄文字如下:    

記者:《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的創意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桑傑本:創意是2012年開始,我去西藏、四川、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地方採集了天然礦物質原材料。包括這一塊沒有接縫的布料,都是從印度採購,尼泊爾加工完成的。然後通過一些專家、活佛等領導確認以後,大家一起組織來做《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畫卷。最終我組織了60名徒弟一起花了5年的時間,在2017年完成了。畫作內容時間是從一世到十一世班禪,主要體現十世班禪大師愛國、愛教、愛民族的豐功偉績,他讓我們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我們把這些貢獻事跡全反映到這幅唐卡裡面。可以說這是我國第一幅用唐卡的形式展現大型歷史人物的畫卷。

記者:50多米的巨幅唐卡特別壯觀,這幅畫卷使用了傳統工藝,但又結合了一些現代的畫法,可以這樣理解嗎?

桑傑本:是的,我們保留了傳統的技藝,又結合了西方的一些畫法,也還有一些國畫的畫法,其中人物的一些肖像都是國畫和西洋畫的結合,突破了我們傳統的畫法。

記者:這幅長卷當中,一共畫了多少個人物?

桑傑本:《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的畫面當中畫了2000多個人物,還有好多的場景,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四川、雲南、尼泊爾、印度等,班禪大師去過的地方的建築、山水、人物等都已經畫到了背景中。

記者:老師在整個畫作的過程當中,最難的是哪一部分呢?

桑傑本:最難的部分就是寫的劇本,把整個歷史事件寫成一個劇本,寫完之後再把文字轉換為圖片的時候是最難的。比如說班禪大師在什麼地方去做法會,文字說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去畫的時候就很難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著裝是什麼樣子的?去描繪的時候就很難了。再加上用唐卡的技藝去畫肖像等等就特別地有難度。再一個就是我們顏料用的都是礦物質顏料,去畫人物肖像的時候特別有難度,包括高度色、頭髮的處理、著裝等等各方面特別處理起來太有難度了。而畫肖像一般是用國畫和油畫結合的比較多,比較簡單一點。

記者:前前後後參與過這幅畫作的畫師大概有多少人?

桑傑本:創作參與的畫師主要是我帶的60個徒弟。20多歲的十多個徒弟、30多歲的有四十多個徒弟,我和我所有的徒弟一起花了5年的時間才創作完。

記者:60個徒弟5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幅作品,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桑傑本:人力、財力、物力非常巨大,所以每天晚上我自己就睡不著覺,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晚上兩點睡覺,早上七點起床,我堅持每天睡四個小時五年了,剩下的時間全部是在畫畫。

記者:我們現在這幅作品可不可以說代表了當今藏族唐卡藝術比較高的水平?它是不是一個代表作呢。

桑傑本:可以這麼說,我自己敢肯定世界上唯一繪畫歷史人物的唐卡目前是沒有的。傳統的唐卡畫法基本是佛像,但用唐卡的形式去畫歷史人物是沒有的。

記者:您剛剛也提到了唐卡顏料,那麼這色彩能夠保持多少年呢?

桑傑本:我自己收藏過一些唐代之前的唐卡,明代期間的我也有,清代的唐卡我也有,其唐代的唐卡已上千年了。我覺得唐代的唐卡已經變黑了一些,但是它的色彩是沒有變的。我們用的這些顏料都是從尼泊爾、印度還有西藏、四川等地的巖壁上一點點地扣來的,光採集顏料就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時間,通過我們的手工來磨製,才變成這樣的顏料粉,然後再調色,調色之後就可以開始去畫了。還有一些顏料有毒,我們就在蒸籠上把一些毒的用傳統的辦法去掉。這個蒸粉是用一些植物和動物來製作的,比如象牙燒制以後就變成黑色的了,它是百年不變色的,還有鹿角燒制以後可以變成白色。這幅畫採用的顏料全部來自天然的礦石、動物、植物三種材料來繪製而成的。

記者:您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

桑傑本:這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榮幸我們的《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的畫卷能夠到亞洲博鰲論壇的舞臺上給全世界人民展現我的這幅作品,我是很榮幸的、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桑傑本的唐卡藝術精神與思想
    唐卡已逾千年,是中華文化的絢麗瑰寶——藏族獨具特色的宗教繪畫 藝術形式,題材涉及宗教、歷史、政治、人文、科技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藏族人的精神圖騰。2006 年, 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承者 | 專訪米書,一位回族的唐卡畫師
    只有米書顯得格格不入,他是一名出生在呼倫貝爾的回族穆斯林,祖籍山東齊河,其先輩很有可能來自西域。 米書在大昭寺 丁海笑為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 欄目特約撰稿,謝絕轉載。雖然在中國的民族走廊上,「回」與「藏」常常互惠往來、友好相處,但因為伊斯蘭教與佛教的信仰不同,兩者無論是習俗還是文化上,反差極大,更別說讓一個回族穆斯林去學習藏傳佛教文化之代表唐卡了。
  • 「火一樣的安多唐卡」:中國美術館展示青海唐卡藝術
    1月17日,「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青海唐卡藝術,發源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地區,歷史上這裡稱作熱貢。藏語「唐卡」,意為捲軸畫,唐卡與彩塑、堆繡、木刻等,統稱為「熱貢藝術」。唐卡又是「熱貢藝術」的代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在唐卡藝術中呼吸心靈的芬芳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
    唐卡,源於藏語的譯音,意為捲軸畫。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10至11世紀,多以宗教故事、史詩等為創作題材,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點,因其風格工筆重彩、色調豔麗、造型優美、構圖精緻,被譽為「火一樣的安多唐卡」。
  • 揭秘唐卡背後的秘密與禁忌—— 你為什麼需要恭請佛像唐卡?
    藏族積累的文字典籍浩如煙海,數量之巨僅次於漢文典籍,壁畫、塑像、唐卡等佛教藝術,散發著雪域高原上獨有的魅力。最驚豔的莫過於雪頓節上哲蚌寺的「曬佛」,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唐卡的壯觀和魅力。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建議在西藏的雪頓節,即藏曆新年去感受下它的魅力。每年雪頓節展開的唐卡不一定是同一副,去年升起的是一幅度母,2016年哲蚌寺建寺600周年展開的一幅釋迦牟尼唐卡。
  • 宇宙形成人類起源 這幅618米的世界最長唐卡 藏著藏文化多少秘密
    看過一部名為《唐卡》的電影,裡面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年事已高的唐卡老畫師問一位年輕人,你知道唐卡是什麼嗎。年輕人想了想,回答道:填補空白。而說到藏族的文化藝術,一定少不了有著現今世界上最複雜工筆畫之稱的唐卡。這一次來到青海,在西寧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裡,我們有幸得以一見這幅全世界最長的唐卡巨作「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整幅畫卷長618米,寬2.5米,由當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藝美術大師宗者拉傑歷時27年設計策劃,由青海、西藏、甘肅、四川、雲南五省區的400餘位藏、蒙、漢、土族頂尖工藝美術師耗時4年,精心創作完成。
  • 武威非遺紅色唐卡引起國內文化界高度關注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武威市天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扎西多傑,心懷紅色文化情懷,八年如一日,創作的49.1米長卷唐卡《世界偉人毛澤東》於日前完成,該作品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長的毛澤東唐卡長卷」,作品引起國內文化界高度關注
  • 「太陽的味道」唐卡藝術展在深圳弘法寺盛大開幕
    本次唐卡藝術展為期兩周,於10月2日至10月15日在弘法寺經堂開展。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出席並致辭。此次展出,有四十多幅精美絢麗的唐卡和十多尊技藝高超的佛教造像。古老傳統的唐卡藝術近距離的展現在眾人眼前,引起眾多的信眾及愛好者前來觀賞。
  • 藏族獨特的繪畫藝術 釋迦牟尼佛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大陸工藝美術大師娘本 捐贈華梵大學黑金唐卡《五部文殊》
    華夏經緯網9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華梵大學24日舉行「青海熱貢唐卡藝術展」開幕式,展出大陸工藝美術大師、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院長娘本一系列精品唐卡畫作,娘本並捐贈市值約500萬人民幣的《黑金唐卡》一幅給華梵大學典藏,同時允諾將唐卡的繪製技藝無所保留的傳承給華梵學生
  • 桑卻江才 榮獲由妥煙傳媒主辦「著名唐卡藝術家」亞軍
    桑卻江才,藏族,1992年出生於青海省囊謙縣覺拉鄉,自幼對唐卡繪畫及其鍾愛,具備良好的藝術細胞,因這份熱愛他與「唐卡繪畫」結下不解之緣。2010年剛年滿十八周歲的桑卻江才,心持這份熱愛離開家鄉,來到了唐卡藝術之鄉同仁縣,在這裡開始了他「離神最近的藝術」生涯——唐卡藝術。
  • 三分鐘了解唐卡為什麼那麼貴
    宗教性與世俗性共存的特點,使得熱貢藝術的創作範圍變得相對寬泛。隨著宗教文化的發展與現代文明的滲透,藝術在進入民間的過程中,一些宗教神秘的色彩被逐漸淡化,使得熱貢藝術的藝術成就以自身的形式美、造型美凸顯出來,並被人們所肯定和欣賞。
  • 別只會說「唐卡好看」了!看完後你就知道唐卡為什麼好看
    熱貢唐卡構圖形式多樣,基本繼承了傳統藏畫藝術構圖飽滿,畫面充實的特點,主尊多居於中央。由內容決定形式的特點久而久之衍生出了其獨有的敘事構圖法。這種構圖法能在有限的構圖空間內提供最多的信息量,從而給觀看者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和印象。
  • 唐卡非遺傳承人拉孟:要將唐卡展辦到海外去(圖)
    、專家以及藝術界精英觀摩,大家並就唐卡的傳承和保護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1970出生在甘孜州色達縣的拉孟,從小就在其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傳統繪畫,在繪、刻、書和面具製作等領域顯示出超然的天賦,35歲時來到成都,先後完成了四百餘幅唐卡和四百餘幅山水畫,其中由其創作的十世班禪大師肖像畫,《千幅格薩爾王傳》彩唐等作品獲得外界較高評價。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多培養一些畫唐卡的學生,將唐卡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下去。」
  • 旦正貢保 榮獲2020年度首屆「著名唐卡藝術家」亞軍
    自幼愛好畫畫,小學參加校園畫畫比賽獲得一等獎.一致受各教師好評.經介紹開始學習唐卡藝術.並於2013年跟隨藏區有名唐卡畫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希熱布大師學習唐卡繪畫藝術.在希熱布大師的精心培育下有了基礎的繪畫思維。在不斷努力的學習下.一致受希熱布大師好評.在希熱布大師創立的唐卡基地中曾獲五次年度優秀畫師獎等. 並有幸多次攜帶自己的唐卡作品參加唐卡展覽.國際展覽等。
  •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
    東智才旦 極樂世界 105×180cm 原標題:美術報 數字報紙   近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舉辦的「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
  • 景泰藍掐絲唐卡佛像製作—掐絲練心,點藍修行,以畫弘法
    景泰藍掐絲唐卡掐絲唐卡比繪畫唐卡更具立體、真實感,可以製作出高絲立體效果,彩釉顏色多達百種,顆粒比顏料粗,製作出來的掐絲唐卡,更能體現出手工製作的精湛工藝。景泰藍掐絲唐卡局部我們知道印經造像是功德無量的,印光大師曾說:「佛法依導於世間,全仗經像住持而後燈傳無盡。
  • 8.7-8.10(周一-周四)講座4場【《朗誦與演講(下)》】【展覽丨相由心生——唐卡藝術精品展】【英文文法系統化(二)】
    ——林語堂名校課表分享:請在本號對話框中輸入:【展覽丨相由心生——唐卡藝術精品展】2017年8月9日 - 2017年8月19日(周一閉館)【簡介】此次唐卡藝術展首次匯集夏吾才郎與更登達吉兩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唐卡百餘幅
  • 左手宗教 右手藝術|熱貢唐卡的獨特魅力
    唐卡是藏語譯音原意是平面捲軸畫與藏族壁畫同為藏畫藝苑中的兩顆璀璨明珠。隨著藏學日漸升溫。尤其2006年唐卡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古老藝術瑰寶日益受到更多藏家關注。近年拍賣會上,不少明清時期的唐卡屢屢拍出天價,不少當代唐卡大師作品動輒亦數萬甚至數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