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大師桑傑本(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李保華)
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海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藝術精品展覽在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膜結構)隆重開幕。隨著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宣布展覽開幕,56米《班禪大師》巨幅唐卡正式亮相博鰲,本次展覽也是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展出大型唐卡繪畫藝術,開幕式吸引了大批媒體及各國友人,中國古老的唐卡藝術在博鰲論壇的國際舞臺上引起全球矚目。以下是鳳凰佛教專訪《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總設計師桑傑本,視頻實錄文字如下:
記者:《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的創意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桑傑本:創意是2012年開始,我去西藏、四川、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地方採集了天然礦物質原材料。包括這一塊沒有接縫的布料,都是從印度採購,尼泊爾加工完成的。然後通過一些專家、活佛等領導確認以後,大家一起組織來做《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畫卷。最終我組織了60名徒弟一起花了5年的時間,在2017年完成了。畫作內容時間是從一世到十一世班禪,主要體現十世班禪大師愛國、愛教、愛民族的豐功偉績,他讓我們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我們把這些貢獻事跡全反映到這幅唐卡裡面。可以說這是我國第一幅用唐卡的形式展現大型歷史人物的畫卷。
記者:50多米的巨幅唐卡特別壯觀,這幅畫卷使用了傳統工藝,但又結合了一些現代的畫法,可以這樣理解嗎?
桑傑本:是的,我們保留了傳統的技藝,又結合了西方的一些畫法,也還有一些國畫的畫法,其中人物的一些肖像都是國畫和西洋畫的結合,突破了我們傳統的畫法。
記者:這幅長卷當中,一共畫了多少個人物?
桑傑本:《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的畫面當中畫了2000多個人物,還有好多的場景,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四川、雲南、尼泊爾、印度等,班禪大師去過的地方的建築、山水、人物等都已經畫到了背景中。
記者:老師在整個畫作的過程當中,最難的是哪一部分呢?
桑傑本:最難的部分就是寫的劇本,把整個歷史事件寫成一個劇本,寫完之後再把文字轉換為圖片的時候是最難的。比如說班禪大師在什麼地方去做法會,文字說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去畫的時候就很難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著裝是什麼樣子的?去描繪的時候就很難了。再加上用唐卡的技藝去畫肖像等等就特別地有難度。再一個就是我們顏料用的都是礦物質顏料,去畫人物肖像的時候特別有難度,包括高度色、頭髮的處理、著裝等等各方面特別處理起來太有難度了。而畫肖像一般是用國畫和油畫結合的比較多,比較簡單一點。
記者:前前後後參與過這幅畫作的畫師大概有多少人?
桑傑本:創作參與的畫師主要是我帶的60個徒弟。20多歲的十多個徒弟、30多歲的有四十多個徒弟,我和我所有的徒弟一起花了5年的時間才創作完。
記者:60個徒弟5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幅作品,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桑傑本:人力、財力、物力非常巨大,所以每天晚上我自己就睡不著覺,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晚上兩點睡覺,早上七點起床,我堅持每天睡四個小時五年了,剩下的時間全部是在畫畫。
記者:我們現在這幅作品可不可以說代表了當今藏族唐卡藝術比較高的水平?它是不是一個代表作呢。
桑傑本:可以這麼說,我自己敢肯定世界上唯一繪畫歷史人物的唐卡目前是沒有的。傳統的唐卡畫法基本是佛像,但用唐卡的形式去畫歷史人物是沒有的。
記者:您剛剛也提到了唐卡顏料,那麼這色彩能夠保持多少年呢?
桑傑本:我自己收藏過一些唐代之前的唐卡,明代期間的我也有,清代的唐卡我也有,其唐代的唐卡已上千年了。我覺得唐代的唐卡已經變黑了一些,但是它的色彩是沒有變的。我們用的這些顏料都是從尼泊爾、印度還有西藏、四川等地的巖壁上一點點地扣來的,光採集顏料就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時間,通過我們的手工來磨製,才變成這樣的顏料粉,然後再調色,調色之後就可以開始去畫了。還有一些顏料有毒,我們就在蒸籠上把一些毒的用傳統的辦法去掉。這個蒸粉是用一些植物和動物來製作的,比如象牙燒制以後就變成黑色的了,它是百年不變色的,還有鹿角燒制以後可以變成白色。這幅畫採用的顏料全部來自天然的礦石、動物、植物三種材料來繪製而成的。
記者:您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
桑傑本:這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榮幸我們的《一代宗師十世班禪》的畫卷能夠到亞洲博鰲論壇的舞臺上給全世界人民展現我的這幅作品,我是很榮幸的、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