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還有半個月就要入園了,想到以後很難享受到平日出行的便利,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帶他出去到處溜達。
我比較喜歡帶娃刷各種博物館、科技館,正好北京這方面的資源也比較豐富,打算把這些資源利用到極致。
小朋友最近對太空相關非常感興趣,天天念叨要去太空,正好中國科技館裡有宇宙空間站的模型,於是在時隔將近一年以後,再次帶娃去了趟中國科技館。
這次來,明顯感覺小朋友的知識量和參與度提高了好幾個Level,看到火箭和空間站的模型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除了在一層短暫停留,幾乎整個上午都在四層未來科技廳裡。
今天不想詳細介紹中國科技館,相關信息大家在官網上都可以查到,想聊聊我們應該如何帶娃逛科技館,孩子收穫才能更大。
1、告訴孩子我們要去幹什麼
在去科技館前,可以先給孩子簡單描述一下科技館是什麼、在科技館我們會看到些什麼,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孩子最感興趣的模塊,挑選重點參觀的展廳。
2、做好基本的安全教育
雖然科技館相對安全,但是由於人比較多,所以非常容易和父母走散。
需要告訴孩子在館內不要離開父母亂跑,一旦走散,需要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幫忙,或者一進館就和孩子約定一個地方,一旦走散,就到此匯合。
3、強調基本的社會公德
科技館是公共場所,應該提前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提倡的,比如大聲喧譁、亂扔雜物、亂刻亂畫等,做到文明遊覽。
4、了解場館基本信息
提前到官網了解票務預訂、開館時間、交通停車等信息,還可以去大眾點評等網站看看別人的點評,會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小細節,提前了解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比如帶娃去中國科技館,1.4米以下的孩子是免費的,但是免費不免票,也需要在網上預訂一張兒童免費票。
到了現場,如果孩子有身份證可以直接入內,如果沒有身份證就需要去人工窗口取票,戶口本也不行,只能是身份證。
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是因為沒帶孩子身份證,去窗口取票,耽誤了很長時間。
我們帶孩子參觀科技館,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各種原理和知識,更是因為科技館有非常多適合親子互動的項目,家長在參觀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會直接影響和孩子的互動過程。
著名博物館學家Christine Brown將科技館親子互動中家長扮演的角色分為八類:看管型、維持秩序型、援助型、帶頭型、副手型、搭檔型、領導型和示範操作型。
雖然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父母的定位可能會有差異,但是總體上副手型和搭檔型的父母更有利於提高整個參觀過程的效果,促進良好的親子互動。
這就要求我們要始終以孩子為主導進行參觀,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雖然我們前面也提到要做準備,但是計劃一定不能死板。
許多家長在出行前做了周全完美的計劃,結果孩子到了館裡完全不照著計劃來,父母就難受生氣,把好好的參觀搞的不歡而散,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跟著孩子的興趣走,就對了。
孩子在認真的觀察和思考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為了趕行程或者想去給孩子解釋原理等原因去打斷,一定要學會旁觀等待。
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孩子不主動問就不要打斷。
當孩子向父母詢問原理或者原因的時候,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家長可以試著把孩子的問題細分,並用反問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思考,最終不見得會得到答案,但是這個過程不可少。
科技館裡很多展品和實驗的原理其實都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在和孩子一起了解了以後,可以啟發孩子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東西,提高孩子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能力。5/5
一方面記錄孩子感興趣的點,另一方面記錄沒有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當場得不到準確的答案,記下來,回家以後再慢慢研究。
引導孩子複述一下今天的所見所聞,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不是為了檢驗孩子學到了多少東西,只是幫助孩子養成歸納和總結的習慣。
孩子感興趣的點可以進一步做相關拓展活動。既可以利用家裡的玩具、廢物等來還原看到的情景,也可以上網了解更深入的知識。
未解決的問題,回家後一定要給出一個答案。這種認真解決問題的態度對孩子也是很好的示範。
在科技館體驗了半天之後,小朋友最近幾天一直在用他的太空玩具和樂高拼搭各種相似的場景,我也藉機又給他做了一些更深入的知識普及,接納度特別高。
總之,30塊錢的門票,一次探索之行,相比起動輒幾百塊的遊樂場來說,真的特別划算了。
強烈推薦,如果帶娃來北京,一定要去趟中國科技館和北京科學中心。
即使不來北京,各個城市的科技館大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沒事帶娃逛一圈,肯定收穫滿滿。
我是,多平臺親子遊戲達人,專注親子陪伴與啟蒙,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