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學生與名家高洪波共讀《共和國的童年紀事》——「我愛你...

2020-12-22 人文山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了讓孩子們更真切地感受祖國的美好變遷,近距離親近名家、愛上閱讀,太原市小店區八一小學於9月23日舉行了「我愛你,中國」主題讀書活動。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散文家高洪波與全校6000名師生共讀《共和國的童年紀事》,開展了一場有意義、有情懷、有溫度的讀書活動。這也是《共和國的童年紀事》全國主題巡講的首場開講。

《共和國的童年紀事》一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是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最新兒童文學作品,由著名作家高洪波擔任主編,由國內出生在不同年代的20位著名作家和優秀青年作者首次聯袂共同書寫,其中不乏孩子們熟悉的金波、曹文軒、張之路等文學大咖。

據介紹,金波生於1935年,張之路生於1945年,曹文軒生於1954年,而和他們一起書寫童年的小作者,年紀最小的是90後。他們的童年也串起了一部新中國生活變遷史,他們的童年裡,有的有母親懷裡的童謠、戲劇舞臺的趣事、錯落有致的藏式樓房,有的有「小升初」的作文題目、自己做的「礦石收音機」、神秘的禮物,有的有香甜的發糕、桌球拍、三好學生獎狀、哥哥的分數、廣場的鴿群、00後的高考……

《共和國的童年紀事》充滿了作家們對童年的不舍與懷想,對故鄉的感恩與摯愛,對成長的回顧與思考,對未來的憧憬與展望,是作家們用文學的表現方式給孩子們講述的真實故事。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就能看到祖國的日益強大,能看到和平年代的美好,感受到現今生活環境和之前作家們所處的環境的大不相同,更能感受到作家們在那樣的環境裡依然能夠朝氣蓬勃、心懷夢想地成長,這對當代的孩子們更是一種激勵。

該書通過不同年代的童年故事,展現了1949年到2019年不同時期的兒童成長環境與心路歷程,成為對祖國美好變遷的真實寫照。

在活動現場,高洪波和孩子們分享了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技巧,以及如何通過閱讀好書積澱能量、塑造人格。他認為,寫作並非輕鬆的過程,需要語言文字技巧,也需要有觀察生活的態度。

高洪波表示,在主編過程中,他秉承著「雪精神」,兒童文學創作需要這種精神,兒童在閱讀裡一定也要感悟出「雪精神」,「雪精神是樸素的、低調的、善良的,神聖與純潔的。雪精神的作品可以潔淨孩子的精神,洗禮孩子的童年。」

高洪波創作了許多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其中有一首詩歌《我喜歡你,狐狸》深受兒童喜愛。兒童喜愛這首詩並非僅僅因為作品的幽默風格,最重要的是這首詩歌解決了很多兒童心中的困惑。

他所作的詩歌《我想》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本,詩歌展示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

這些純真的句子是如何被寫出來的呢?

【《我想》是高洪波的一首極具代表性的兒童詩歌作品,文字簡單、乾淨、純粹。這首詩歌充滿童心、富有想像力的詩化意境與詩性語言是吸引兒童的最大原因。】

「兒童文學作家要有『三維支撐』,即童心、詩心、愛心。冰心特別喜歡貓,錢鍾書先生在夫人楊絳女士午休時在她臉上畫花臉……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家、名家都保有一顆童心。」他說,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作家,但閱讀的興趣不可少,他告訴學生們,要對傳統、文化、歷史、自然有一顆敬畏之心,學會觀察生活,用文字表達生活。寫文章首先是要真情實感,我手寫我心。

在他看來,閱讀、寫作的基礎或能影響孩子一生。

【高洪波】

儘管被稱作「文壇多面手」,但高洪波創作的重心始終在兒童文學上,自1979年創作第一篇兒童文學作品《小弟要畫熱帶魚》以來,童詩、童話、散文、低幼故事、評論,他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嘗試新的寫法,關注新人新作,凝聚兒童文學作家們的力量,儘自己所能為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而努力。

作為一位兒童文學事業的組織者,他的任務就是把大家帶到森林裡,讓他們去採美味的蘑菇。自己在一旁看著,也是滿心高興的。這種發自內心的高興,讓大家感受到了他的熱情和魅力。

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席編輯、閱讀推廣人陳彥玲說:「作為閱讀推廣人,我在走訪校園的過程中,經常跟孩子接觸,我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孩子們需要短篇。孩子們的生活很緊張,短篇能讓他們很快速閱讀。那麼在短篇裡面,我們就要給孩子有正能量的東西,那孩子想要什麼呢?孩子想要名作家小時候的故事。孩子們經常會問我,曹老師(曹文軒)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所以這本書裡我們採集的全部是名作家真實發生在童年的故事。」

主編簡介

高洪波,筆名向川。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散文家。1951年12月出生,內蒙古開魯縣人。魯迅文學院七期、北京大學首屆作家班畢業生。1969年應徵入伍。轉業後曾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作家協會。

先後出版過《大象法官》等20餘部兒童詩集;《高洪波軍旅散文選》等30餘部散文隨筆集;《遇見不不兔》等20餘部幼兒童話;《鵝背馱著的童話——中外兒童文學管窺》等4部評論集以及詩集《心帆》等;《高洪波文集》(八卷本)《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文集。曾獲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莊重文文學獎、冰心獎、陳伯吹獎、中國少兒出版社「金作家」等獎項。

序言(節選)

高洪波

北京終於下了一場雪,引起了一片歡呼,因為北京已經有兩三年的冬天沒有見到雪花的模樣。

我,自然也屬於落雪的歡呼者之一。

不光是我,連家中飼養的動物們也歡欣不已。

譬如,在雪花中,綠蟈蟈就愈發叫得歡快,小狗們踏雪飛奔追逐的身影也平添了幾縷春意……望著窗外鵝毛般的雪花,我陡然想起了古人辛棄疾,以及他的「雪精神」。

於是,我便無意賞雪,似乎更關注起「雪」的作用和精神。雪的作用,毫無疑問有「清洗」的功能,是不是還更有「不怕冰凍,堅持來臨」的功能?

想到「雪精神」之後,我便想到了兒童文學作家群體及方興未艾的兒童文學創作。

兒童文學作家,究竟要怎樣以「堅持的來臨」給孩子「被清洗後的潔淨的文本」?而且,文本並沒有因為潔淨而變得膚淺,反而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精神」二字?這個問題,我不止一次地想過。

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文學創作真的需要「雪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在閱讀裡一定也要感悟出「雪精神」。

在這裡,我想把我所理解的「雪」再解釋一遍:

其一,落雪時是安靜的、純粹的。不風聲鶴唳動靜非凡,或曰:低調。

其二,雪花們都輕柔飄落,潤物無聲,有一種撫摸萬物的善良。

其三,白雪皚皚帶給人一種銀裝素裹的神聖與純潔感。

樸素的、低調的、善良的,神聖與純潔的寫作,這仿佛是對兒童文學作家與兒童文學創作的要求,而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們正是這樣一群擁有「雪精神」的群體。

這本書裡,我認為彰顯了我要的「雪精神」。

……

時代在呼喚,孩子在期待!

精彩試讀:

跟 著 童 謠 飛

(全文共八節,節選前三節)

金波

童謠是有生命力的。這生命力就是能夠口耳相傳,世世代代不忘,能夠活在記憶裡。有的童謠一直笑眯眯地望著你;有的童謠一臉的壞相,就像淘氣鬼;有的童謠看樣子就聰明,有智慧,讓人明白事理;有的童謠是苦味的,一輩子流著眼淚唱……

最早的童謠都是母親或奶奶、姥姥那些長輩教會的。我的第一首童謠就是娘教我的:

拉籮籮,扯籮籮,

收了麥子蒸饃饃,

蒸個黑的,放到盔裡,

蒸個白的,揣到懷裡。

唱這首童謠的時候,我剛開始學說話。我依稀記得我和娘面對面坐在炕上,她用兩隻手拉著我的兩隻手,一拉一放,一送一收,用有節奏的聲調唱著這首童謠。我特別盼著娘唱到最後一句「蒸個白的,揣到懷裡」,那時候,她就會猛然把我攬到懷裡。那時候,我們都大聲笑著,我把臉緊緊地貼在她溫暖的懷裡。笑聲一停,我會立刻請求娘再唱一遍,就這樣,我會一次一次地被娘「揣到懷裡」。

那個時候,童謠對我來說,它是一種獨特的好聽的聲音。我們可以不懂得那童謠裡歌唱的內容,但可以感受到那悅耳的聲音。那是用嘴巴唱出來的聲音。它和鳥兒的聲音不一樣,和流水的聲音、和風吹的聲音不一樣,和所有的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它是從娘的嘴巴裡發出來的聲音,帶著溫熱的呵護。那聲音很有節奏,它是跳躍的、勻整的,和娘的心跳、我的心跳諧和著。特別是娘用鄉音唱出來,讓我在吟誦中知道我在哪裡,我是誰的孩子。

童謠是乳汁,童謠是鄉愁,是滲透進記憶裡的歌唱,是融匯到血液裡的溫情。從誦唱第一首童謠起,在我的生命裡便埋下了一顆種子,它和我的童年一起飛翔著,成長著。

漸漸地,童謠變成了我們的玩伴。每當我唱著童謠的時候,就仿佛多了一個看不見的朋友。童謠是個會說會笑的小精靈。

水牛兒,水牛兒,

先出來犄角後出頭兒。

你爹,你媽,

給你買的燒羊肉——哎。

你要不出來吃——吔,

就讓老貓叼走——嘞!

不知有多少次,雨後,我們去尋找水牛兒(北京稱蝸牛叫「水牛兒」)把它放在石板上,或者捧在手心上,小夥伴們圍著它開始唱:「水牛兒,水牛兒……」那歌聲是呼喚,充滿了希望和期待。我們目不轉睛地望著蝸牛殼的出口,等待著水牛兒探出頭來。說起來也真怪,幾乎每次我們都能看到水牛兒慢慢地伸出犄角來。它左顧右盼,小心翼翼地探身走出殼子。見它開始向前爬著,我們更加大聲地唱起來。就在那一刻,在我們柔和的歌聲裡,它開始大膽地往前爬著。我們不會傷害它,我們自以為它聽懂了我們呼喚它的歌聲。

我們真的不會傷害它。我們常常會把它送到一面牆上,讓它自由自在地順著牆面向上爬,直爬到我們夠不著它的地方。在我們的歌聲裡,每一隻水牛兒都會變成小精靈。這就是童謠的魔力!

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我們常常聽見老奶奶唱這樣的童謠: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

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嗎呀?

點燈,說話兒,

熄燈,做伴兒,

明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

北京胡同各家各戶的門墩兒,我倒是很熟悉,但「哭著喊著要媳婦兒」這事兒,小小子兒們並沒有切身的體會。聽這首童謠的時候很快活,特別是對有了媳婦可以幫助「早晨起來梳小辮兒」這一句最感興趣。

那時候,很多小小子兒後腦勺都梳個又細又長的小辮兒,據說這叫「命辮兒」可以拴住性命,病魔搶不去,能健康順利地長大。

這首《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其實大人最喜歡唱。這首童謠可以說是一首「哄孩兒歌」,多是奶奶抱著小孫子唱。一邊唱一邊晃動著懷裡的小娃娃,也不管孩子聽得懂聽不懂,就這樣一遍一遍地唱,寄託著老一輩的期望:早娶親,早生貴子。老人在愉悅著孩子,也愉悅著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子很少唱這首童謠。男孩子雖然有時候也唱,但多是用來調侃別的男孩子。在一般大的男孩子看來「哭著喊著要媳婦兒」絕對是一件羞羞答答的事情,他們不會承認自己「哭著喊著要媳婦兒」這樣的事。但是,歌唱這首童謠,無疑又是對男孩子女孩子性別意識的啟蒙。

……

相關焦點

  • 青島出版集團推出《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叢書
    兒童文學名家聯手書寫童年往事。 「我們寫的是一代人的成長,它絕對和成長當中的孩子們會產生共鳴。 」昨日上午,「紅旗飄飄 童心飛揚」——2019青島出版集團新春少兒專場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會上重點推介了《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系列叢書,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圖書,該叢書邀請了8位與共和國「同齡」的兒童作家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發布會現場,《牧歌》分冊作者董宏猷表示,《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叢書的關鍵詞是「成長」,這種成長可以穿越時代產生共鳴。
  • 「歡度國慶」每天一本好書|這20名作家一起寫「童年」,串起來就是...
    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不管是你選擇外出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還是宅家中與親情團聚,讀一本好書,往往最能給我們帶來思索的活力和行動的力量。封面新聞記者將在國慶期間每天為讀者介紹一本好書,讓我們一起讀書吧。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充滿著時光記憶的書——由高洪波主編的《共和國的童年紀事》。
  • 「共和國70年兒童文學短篇精選集」(共3冊)
    【圖書基本信息】分冊名:共和國70年兒童文學短篇精選集·永遠天真,永遠愛共和國70年兒童文學短篇精選集·一直好奇,一直跑共和國70年兒童文學短篇精選集·看你成長,看你笑適讀年齡:7-12歲出版《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發展史》《兒童文學的中國想像》《童年寫作的重量》《享受圖畫書——圖畫書的藝術與鑑賞》《兒童文學教程》等個人著作20餘種;主編有多卷《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學術叢刊《中國兒童文化》等。方衛平教授長期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工作,對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如數家珍,並且具有極好的閱讀品味和理論修養。
  • 從30後到00後,二十位作家一起寫「童年」,串起來就是我們剛剛走過...
    ;還有三好學生獎狀、桌球拍、香甜的發糕……等等一同構築起了從金波、張之路、曹文軒到初展文學風採的00後的「童年」,也才有了這本《共和國的童年紀事》。在採訪中,陳彥玲首先談到的就是《共和國的童年紀事》的策劃思路。在她看來,書中金波寫到的讓自己從小記到現在的媽媽懷裡的童謠,曹文軒童年最喜歡在海邊造房子等等呈現昨日童年的真實講述,是可以讓孩子們體驗,並引發思考的。《共和國的童年紀事》一共收錄的20位寫作者的童年記憶都是短篇,這也是陳彥玲在實際走訪校園過程中總結出的心得。「孩子們需要短篇,這可以讓他們快速閱讀。」
  • 高洪波:當圖書管理員「監守自盜」 和戰友偷書看
    雖然隱蔽工作做得很好,但高洪波和戰友們偷書看的事還是被發現了,最後這批書也被燒毀了,「書雖然被燒毀,但是書裡的故事、人物,以及作家的藝術手法,所傳達的思想、價值觀等等,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永遠消失不掉。我非常感謝這批圖書,這段時期可以說是我短暫的『文學自修課』,這也是我後來能成為作家的一個特殊的機遇。」
  • 【布卡童年童書館12月名家講座】孫慧陽專場
    【布卡童年12月名家講座】孫慧陽專場 她,是一位奇女子。
  • 「共讀童年」捐書活動走進行唐和靈壽
    12月9日,石家莊市文明辦、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市志願服務基金會在行唐縣溝北小學和靈壽縣孟託小學舉辦了「共讀童年」捐書儀式,為兩個縣的25所偏遠山區小學送去27200多本繪本圖書和126個書架,受到當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 開團 59元,讀曹文軒等近百位兒童文學名家的30年精選佳作
    多媽看這套書時,也感覺到每個字都熠熠生輝,仿佛回到自己曾經讀這些故事的那段美好時光。120篇故事,近100位中國兒童文學人氣作家歡聚一堂,有曹文軒、楊紅櫻、畢淑敏、伍美珍、張之路、孫幼軍、沈石溪、秦文君、葛翠琳等等。關鍵是價格還非常的經濟。59元,就能讀到曹文軒等中國近百位兒童文學名家的30年經典佳作,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寫作。趕緊收藏!
  • 我愛讀拼音 快樂共成長
    我愛讀拼音 快樂共成長——一年級舉行漢語拼音應用大賽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邁向科學高峰的階梯。
  • 「共讀童年」捐書活動走進行唐和靈壽小學
    12月9日,石家莊市文明辦、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市志願服務基金會在行唐縣溝北小學和靈壽縣孟託小學舉辦了「共讀童年」捐書儀式,為兩個縣的25所偏遠山區小學送去27200多本繪本圖書和126個書架,受到當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 家長工坊 | 青島中小學讀書節「親子共讀一本書」推薦書目
    以下為「親子共讀一本書」推薦書目:  小學組:  小月和月亮先生  宮西達也· 加法超人與算術星人(精裝)  宮西達也·神奇雨傘店(精裝)  門神寶貝(注音版)  小豌豆的一年級暑假  鐵頭和他的小毛驢(注音)  給孩子的史記·歷史,從這裡開始(注音版)
  • 咪咕中信書店開啟名家共讀 中國懸疑教父蔡駿雲學習授課
    咪咕中信書店開啟名家共讀 中國懸疑教父蔡駿雲學習授課時間:2020-02-18 12:39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咪咕中信書店開啟名家共讀,中國懸疑教父蔡駿雲學習授課 加長版寒假怎麼過?廣大中小學生家長或許比孩子本人更焦慮。
  • 愛讀書,讀好書!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技巧及選擇指導
    愛讀書,讀好書,閱讀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尤其對於詞彙量持續增加的小學生而言,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無論對於個人學習還是未來成長都大有裨益。但閱讀也是有方法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目,讀什麼?怎麼讀?依然是令很多人頭疼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您梳理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選書技巧及閱讀指導供參考。
  • 《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走進楓樹山鴻銘小學「共讀最美童詩」
    「聆聽詩的心聲,過一種文學的生活」《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走進楓樹山鴻銘小學「共讀最美童詩」紅網時刻9月27日訊(通訊員 李柯夫)9月27日上午,秋意漸濃。在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鴻銘小學,一陣朗朗讀詩聲和著秋風飄過整個校園,引人駐足。
  • 文化名家與市民共沐書香 百本好書任你品讀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7月21日電(陶玉蓮)近日,「九龍悅讀——百本好書送你讀」名家九龍行活動啟動儀式在九龍坡區人才聯盟平臺舉行。重慶出版集團向九龍坡區捐贈圖書,並邀請到《失蹤的上清寺》作者羅渝,《失蹤的上清寺》中人物「老曾」原型、民俗文化研究者肖能鑄到現場,與讀者分享創作故事。
  • 【守護童年 牽手共成長】2020暑期,愛無處不在!
    【守護童年 牽手共成長】2020暑期,愛無處不在!澤州縣:主題關愛活動守護兒童健康7月30日,晉城市澤州縣婦聯在金村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以「守護童年 牽手共成長」為主題的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守護兒童身心健康。
  • 我問邵老師——小學生課外閱讀讀些啥?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6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40萬字以上(《西遊記》原著全文約82萬字,大家可以此為據,作參考)。時隔多年,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祖國的教育事業都在不斷發展,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全面投入使用,對我們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目前保守預判,小學生6年課外閱讀總量應保證不低於200萬字,且上不封頂。
  • 閱讀點亮城市之光——韜奮基金會讀聯會「70年70城聯讀」活動火熱...
    舉國歡慶的10月1日,濟南大明湖畔的玉函亭,一群孩子們激情誦讀《少年中國說》、《將進酒》、《我愛你,中國》,共同感受中國的詩詞之美、誦讀之美……山東濟南蓮子讀書俱樂部10月1日的誦讀活動這是一場由山東濟南蓮子讀書俱樂部舉辦的特別誦讀活動,它是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簡稱「韜奮基金會讀聯會
  • 小學生如何閱讀長篇小說?特級教師張祖慶給你實用攻略
    「下城區張祖慶名師智慧空間」領銜人,央視教育頻道「東方名家「特約講師、「浙派名師」學科導師。編著有《張祖慶講語文》《小學生蕭紅讀本》《新經典日日誦》等。當電影遇到書,當閱讀遇到萌寵,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反應?上周「KB99中國西湖少兒經典閱讀峰會」名師進校園推出第四場,特級教師張祖慶來到江南實驗學校,為五年級同學上了一堂兒童文學名著《靈犬萊西》導讀課。
  • 教師節:太原小學生用手語操告白老師
    太原新建路小學的小學生們在教室內表演手語操。 張雲 攝太原新建路小學的小學生們在教室內表演手語操。張雲 攝太原新建路小學的小學生們在教室內表演手語操。張雲 攝太原新建路小學的小學生們在教室內表演手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