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
桂花飄香,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節。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不管是你選擇外出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還是宅家中與親情團聚,讀一本好書,往往最能給我們帶來思索的活力和行動的力量。封面新聞記者將在國慶期間每天為讀者介紹一本好書,讓我們一起讀書吧。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充滿著時光記憶的書——由高洪波主編的《共和國的童年紀事》。
翻看這本書,我們會看到,有母親懷裡的童謠、戲劇舞臺的趣事、錯落有致的藏式樓房……有「小升初」的作文題目、自己做的「礦石收音機」、神秘的禮物……還有香甜的發糕、桌球拍、三好學生獎狀、哥哥的分數、廣場的鴿群、00後的高考……對童年的不舍與懷想,對故鄉的感恩與摯愛,對成長的回顧與思考,對未來的憧憬與展望。這些文章來自50後曹文軒、30後金波、40後張之路等兒童文學名家和最小包括90後的初展文學風採的年輕作者共同抒寫的「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主題故事。他們的童年也串起了一部新中國生活變遷史。
作為《共和國的童年紀事》的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認為,好的兒童文學作家。就應該寫出具有雪精神的作品,那麼這個雪精神的作品究竟體現在哪裡呢,他就說應該有三個功能,一個功能呢,就是潔淨,潔淨孩子的精神。第二個功能呢,就是洗禮,洗禮孩子的童年。雪有清洗的作用,有趣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清潔精神和靈魂,可以幾點素養和品格。
該書收錄的20位寫作者的童年記憶都是短篇,這也是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席編輯、閱讀推廣人陳彥玲在實際走訪校園過程中總結出的心得。「作為閱讀推廣人,我在走訪校園的過程中,經常跟孩子接觸,我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孩子們需要短篇。孩子們的生活很緊張,短篇能讓他們很快速閱讀。那麼在短篇裡面,我們就要給孩子有正能量的東西,那孩子想要什麼呢?孩子想要名作家小時候的故事。孩子們經常會問我,曹老師(曹文軒)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所以這本書裡我們採集的全部是名作家真實發生在童年的故事。 」
這20位作者的年齡跨度也非常大,從1935年出生到2000年出生的都有。「我們對他們的選擇也是有標準的,就是經歷要有趣、有思考、有夢想、有感召力,能帶給孩子啟迪。」陳彥玲說,最終選出的這20位作者同時也來自祖國不同地域,剛好也可以讓孩子們看到祖國不同地域的風貌。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記憶自然是不同的。「比如金波老師小時候的玩具,就是跟著媽媽一起讀兒歌。曹文軒老師的童年趣事是自己在海邊造屋子。」陳彥玲說,這裡面就能看出時代的變遷。「金波老師出生時,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他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玩具。他是在童詩童謠裡面,體會到父母的愛,奶奶的愛,然後體味到童詩的韻律。所以,他後來寫出了很多童詩。」而到了張之路這裡,童年趣事就變成了自己在臺上當小演員。「他出生比金波老師要晚,體驗的就是和平年代已經接近了,孩子們已經可以在臺上表演了。曹文軒老師呢,又比張之路老師初中的年代更晚一些,所以曹老師那時已經可以安靜的在海邊造屋子了……」
在本書正式出版前,陳彥玲曾把採集回來的故事拿到校園裡去試讀。其中,太原市青年路小學一個四年級的孩子給了她很大的觸動。「他說,陳老師,我小時候已經開始玩兒機器人了,那機器人就是我們祖國巨大變化的元素吧?我說,當然是。」陳彥玲說,這其實也剛好是《共和國的童年紀事》想帶給孩子們的,作家們用文學的表現方式來給孩子們講述的真實故事,孩子們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就能自然而然看到祖國的日益強大,就能感受和平年代的到來,給他們生活環境帶來的變化。更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作家們在那樣的環境裡依然能夠朝氣蓬勃,心懷夢想的成長,這對他們也是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