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愛玩手機,婆婆勸離婚:一碗湯的距離才是婆媳的安全距離

2020-12-20 芒果六斤半

我是芒果六斤半,時間不自由的自由人一枚,所有的故事都有始有終,謝謝關注!

今天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這樣一個話題:

兒媳不會做飯,每回吃完飯既不刷鍋又不洗碗,只顧低頭玩手機,我該不該勸兒子離婚?

我看了一下網友的評論,大部分的觀點是:媳婦不是保姆;玩手機是年輕人的通病。

總的來說,網友們的回答都很接地氣。我們不否認個別媳婦天性懶散,不尊重老人的情況,畢竟守著拐棍,誰不會依靠。

婚姻不是兒戲,兩個人相遇相識相知也不容易。但是婆婆因為吃完飯,媳婦不洗碗,低頭玩手機的事情,就動了勸兒子離婚的心思,我認為這樣的媽媽絕對是孩子婚姻路上的阻力軍。婆婆不能因為兒子娶了媳婦,就可以為所欲為,畢竟這姑娘在娘家也未必是做家務事的。

關於這個話題,我的鄰居張阿姨就比較明事理。

隔壁鄰居張阿姨有一個獨生兒子,結婚後兒子兒媳和張阿姨同住。雖然張阿姨很喜歡這個兒媳婦,可是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習慣,慢慢張阿姨和兒媳婦之間的婆媳矛盾也就出來了。

平時因為兩人都要工作,所以都是張阿姨做飯負責家務,媳婦回家吃完飯就窩沙發玩手機刷劇了。

周末兩人懶覺要睡到下午,還等著張阿姨做飯,給他們洗衣服。有時候阿姨做好了飯菜媳婦還會挑剔做沒有她爸爸媽媽做的好吃。

即使春節放假家裡打掃衛生媳婦也依然窩著沙發玩手機刷劇,要麼就出去逛街購物,等阿姨打掃完衛生,再給兩個孩子做飯。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張阿姨那段時間心裡可憋屈了,可是為了家庭氛圍又忍回去,做家人久了,難免有積怨。

開始張阿姨也會和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聊起家長裡短,發現很多當婆婆的朋友都會遇到和她一樣的問題,而且對兒媳都多少有些抱怨。抱怨多了,其實也影響家庭關係,尤其是影響兩個孩子的感情。

張阿姨也覺得抱怨這件事本身就很無趣,她決定去嘗試改變。

阿姨後來想了一些小辦法。

和兒子溝通,家務事分擔做

張阿姨和兒子說過幾次希望他們分擔一部分家務,雖然上班忙可以理解,但是洗碗收拾廚房應該由他們來負責,周末也應該他們來打掃衛生。這一招雖然對媳婦沒用,但是兒子開始負責飯後洗碗收拾廚房的家務,也體會了張阿姨的不容易。阿姨也有了時間在飯後和周圍鄰居出去散步跳廣場舞,心情也好了很多。

張阿姨說:我不針對誰,我需要的就是有人分擔家務,這樣才是一家人應該在一起做的事情。

周末不做飯不洗碗不做家務。

以前每逢周末阿姨一般都在家給兩個孩子做飯洗衣,如今阿姨改變了政策,一到周末就約著同學或者朋友去農家樂或者郊遊。家裡的事情一概不管。玩累了回到家再亂也堅持不動手不整理,沙發沒地坐就做椅子,椅子沒地坐就回自己屋。如果兩個人沒把鍋碗瓢盆洗好收拾乾淨,周一他們下班回家肯定是沒有熱乎飯吃的。開始兩個人小聰明點外賣應付,可是時間長了也不是事情,媳婦開始學著在阿姨出去玩的周末做個簡單的飯菜,兒子也會把客廳臥室廚房收拾清理乾淨。

慢慢的,張阿姨做飯的時候,媳婦也會幫一把手,媳婦做飯的時候,阿姨也不挑剔,經常鼓勵她。媳婦教會了阿姨玩微信,阿姨也常常給親家母打電話問兒媳婦喜歡的菜怎麼做。

這就是改變的力量,這才是一家人的樣子。

總言之,婆婆想要改變孩子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對事情不滿意還是對人不滿意?是要改變現狀還是改變媳婦?不滿的情緒究竟是針對人還是針對事?

如果婆婆希望的是有家人可以幫助做飯洗碗分擔家務,可以坦誠的溝通,也可以想辦法去改變,一家人坐下來,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是如果像話題裡的婆婆那樣,可以改變的小事提升到離婚的高度,就是小題大做了。

即使兒子真的離婚了,再換一個媳婦也改變不了什麼,畢竟不會遊泳的人,換了遊泳池也一樣不會遊泳的。兒子結婚了,他和妻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家庭,做婆婆的指手畫腳無異於害了孩子。所以,婆婆和兒子兒媳一定要保持一碗湯的安全距離。先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相關焦點

  • 幸福是一碗湯的距離!
    有些磕磕碰碰,同住會讓婆媳關係更緊張。可是不住在一起呢,子女又擔心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最好的辦法就是與父母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什麼是一碗湯的距離?一碗湯的距離意思就是,子女端一碗湯到父母家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
  • 兩位兒媳的提醒:婆媳之間最好的距離,就是各自安好
    但是都說婆媳關係難處,讓很多未婚的女性都有些擔心。其實,這件事情更多還是在於人自己。兩位兒媳的提醒:婆媳之間最好的距離,就是各自安好。01俞女士今年36歲,結婚已經9年了。說到婆媳關係,她這樣講:其實,婆媳關係要想處得還行,丈夫是很關鍵的角色,可以丈夫才是婆媳之間最好的調節劑,假如丈夫能夠真正起到這個調節劑的作用的話,那麼,很多問題和矛盾就往往不會產生了。我婆婆是出了名的脾氣不好,經常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人也很厲害。
  • 「一碗湯」的距離,是孩子和父母之間能夠保持得最好的相處模式
    看到這樣一句話,與父母保持最好的關係就是「一碗湯」的距離,這「一碗湯」的距離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一碗湯」從自己屋裡端到父母那裡的時候,湯還是溫的,還沒有涼,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媳婦是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兒子是法院的一名幹部,這小夫妻真可謂是男才女貌,媳婦因為是黑龍江那邊的,身高一米七,長的高鼻凹眼非常漂亮,兒子也是帥氣高大。就是這麼在外人看上去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卻並不是那麼和諧。
  • 邋遢婆婆教兒媳如何做家務:不想讓兒子離婚的婆婆們,好自為之
    每次看婆媳題材的電視劇,總是為當中的兒媳抱不平,認為婆婆管得太多了。比如《雙面膠》、《裸婚時代》,以及最最讓人無語的《婆婆來了》。婆媳話題一直是熱點,可能是因為一山不容二虎,那些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婆婆與兒媳,就算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也是對彼此一肚子怨言,認為自己滿肚子都是委屈和心酸。我認為處理婆媳方式的第一準則,就是距離產生美。兩個人若不是日日低頭不見抬頭見,十天半個月才見一次面的話,相信太多的矛盾與糾紛都不至於鬧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 外國人為什麼沒有婆媳矛盾?因為這幾點,中國婆婆和兒媳做不到
    小君和丈夫結婚只有2年,但是婆媳矛盾確實讓她無比煩惱,甚至想要離婚。婆媳矛盾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矛盾,但是像小君和婆婆這樣的也是少見。婆婆不懂尊重小兩口的私人生活;小君受不了來自農村的婆婆一些習慣;婆婆對於老公過度的關心。最終小君和老公溝通無果回娘家提出了離婚。
  • 大S婆婆談婆媳相處之道,兒媳真的會被當做女兒對待嗎?
    她的意思是說,在婆媳相處上,婆婆不僅是婆婆,還是一個女人,一個媽媽。對於這種說法,有人表示認同,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相處之道點讚;也有人並不買帳,認為婆婆就是婆婆,兒媳就是兒媳,距離感很重要。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位網友的評論,我覺得她的評論實在是有趣、中肯。
  • 婆婆怒斥:「生不出孩子,就搬出去」,婆媳關係不好要不要離婚?
    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也不要把婆婆當成親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這樣你們就都快樂了!關於婆媳關係,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未婚女孩和男朋友相處時,第一時間就是想了解自己的婆婆是一個怎樣的人。
  • 強勢婆婆,委屈兒媳,裝傻兒子:3個關鍵詞講透婆媳矛盾
    但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許多婆婆都願意投入兒子的小家,與媳婦鬥智鬥勇樂此不疲呢?我們可以從三個關鍵詞來解讀婆媳衝突的本質:權力、共生、輪迴。權力:婆媳矛盾是一場家庭權力的鬥爭在真人秀《婆婆與媽媽》中,麥迪娜和婆婆原本相處得不錯,可自從孩子出生,婆媳在育兒的戰場上就有了摩擦。
  • 離婚以後才明白:兒媳任由婆婆拆散婚姻,是對婆婆最狠的報復
    犯錯了還不自知,等到懲罰來了才追悔莫及,想及時止損也晚了。 就像朋友阿壯所說:「我曾經有一段很幸福的婚姻,曾經有個旺夫的好妻子,結果我卻不懂珍惜,該護妻的時候沒有做到護妻,最終留給我的只有追悔莫及。不僅我離婚後的日子不好過,我們一家人的日子都不好過,尤其是我媽,比我更後悔!
  • 父母和子女「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近七成受訪者主張「年輕人與父母居住距離要近一些,最好住在一個小區」。兩成受訪者表示「願意一同居住」,一成受訪者有意願住在一起,但前提條件是,空間上要滿足一定需要。一碗湯的距離比較合適調查顯示,無論是年輕人或是  中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距離父母近一些,好盡孝道;而老年父母們則一致表示,既能互相幫襯又有獨立空間最好。
  • 為化解婆媳矛盾夫妻假離婚,婆婆上門大吵大鬧,豈料弄假成真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執行起來未必每對婆媳都能做到,如果平時不注意維護婆媳關係,矛盾會越積越多。有些婆婆在丈夫和兒子面前說一不二,家中大事小事她說了算,即便兒媳過門後,她還用強勢那一套來管理兒子的小家庭,這不但影響年輕人的生活,還觸犯到兒媳的底線。
  • 婆媳關係差,近半數夫妻離婚,塗磊:碰上好婆婆上輩子拯救銀河系
    有項離婚調查表明,近半數的夫妻離異,是因為婆媳關係。婆媳矛盾而造成夫妻不合,家庭熱戰冷戰不斷,對家庭對雙方都造成巨大影響,進而產生婚姻危機。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級的困擾?如果婆婆不能理解兒媳的行為,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加以過多評判。我家樓上有個老奶奶就是個典型,思想守舊,兒媳出門塗個口紅,她就對鄰居說不檢點,結婚了還打扮給誰看。兒媳聽到這種話自然會火冒三丈,有這種婆婆在,夫妻、婆媳不吵架才奇怪。
  • 有距離不疏離 處理婆媳關係的技巧
    作者:寶寶知道 小蟲子*媽咪一向覺得,如果有條件的話,婆媳之間最好有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並不是指心理上,而是指地理居住。如果公婆可以自理生活的話,那麼分開住,有的時候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與問題。不要認為我是在迴避。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碰撞才能解決。
  • 父母與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2、健康的父母子女關係,應該有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與子女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獨立的空間,這就是邊界感。3、一碗湯的距離,其實是心靈的溫度。我們不想太近沒有自我,也不想太遠缺少關懷。
  • 婆媳關係緊張要不要離婚?關鍵看男人的態度
    如果沒有那個做丈夫和兒子的男人,婆婆跟兒媳恐怕永遠都沒有交集,兩個毫無相干的女人,讓她們在同一屋簷下和平生活一輩子,恐怕需要高超的藝術和技巧。所以婆媳關係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無獨有偶,日本有這樣一本書——《婆婆對付兒媳77計》,這本書中說:「如果誰能想到一個絕妙的解決婆媳關係的辦法,應該授予他諾貝爾獎金!」
  • 男人受夠了婆媳矛盾,以離婚相要挾,誰知卻意外修復了婆媳關係
    離婚好了,各過各的,不在一起生活,也就眼不見心不煩了!」我當時發脾氣說提離婚,完全是一種狗急跳牆的做法,因為我實在是黔驢技窮了。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居然歪打正著修復了婆媳關係,一聽到我要離婚,我媽跟我老婆都消停了,之後沒再吵過架。
  • 兩位婆婆的真心經歷:和兒媳最好的距離,是做好這一點,餘生舒心
    同樣都是女人,而且作為曾經生育過孩子、有經驗又知道這一期間女人有多艱難的婆婆,如果能及時伸手幫助自己的兒媳婦一下,那麼這份恩情一定會讓對方久久銘記。兩位婆婆的真心經歷:和兒媳最好的距離,是做好這一點。建議大家都來聽一聽,特別是那些將來會當婆婆的女性。做好關鍵的這一步,絕對是對自己晚年最正確的一種投資。
  • 婆媳之間最好的關係:保持距離,保持尊重
    從古到今,最難的便是婆媳關係的相處,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更何況家裡面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男人的媳婦,一個是男人的媽,在家庭中都是比較重要的角色。而且從奴隸社會(夏朝)開始,我們的社會就進入了父系社會,有的婆婆更是為了背負傳宗接代的壓力,一直生到兒子為止。
  • 讓父母「老有所依」:「一碗湯的距離」受到老人與子女青睞(二)
    那麼生活中,有沒有一種,能讓老人老有所依,又能滿足距離感的養老方式呢?記者調查發現,老人和成年子女就近居住,方便養老的方式漸漸興起,不少老人說,和子女就近居住「既有獨自的生活又能彼此照顧」。陳娭毑說,兒子兒媳都很孝順。住在一起十多年,他們也沒發生過什麼矛盾。如今分開住,也離得不遠,一個小區裡距離不過幾十米遠。他們和兒子實際上過的是一種同吃不同住的生活。陳娭毑說,兒子兒媳是雙職工,工作比較忙,孩子放學便由她代為照料。每天晚飯後,他們一家子就回到自己的住處。對於這種每天既能見到孫子,又不被兒孫限制的生活陳娭毑很滿意。
  • 一碗湯的距離,想說愛你不容易
    用公婆的話說,兩家是「一碗湯」的距離。不太近,各有各的空間,免得同在一個屋簷下作息不同習慣不同你爭我搶雞飛狗跳;不太遠,剛剛好的距離,有事情可以互相照應,平日裡可以幫忙做做飯,或者以後幫忙帶帶娃。這點頗合菜菜胃口。再加上公婆廚藝頗精,第一頓飯便俘獲了菜菜。從此,中國好公婆的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