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都指的啥?你還知道哪些?
中國古代廣大農村地區,有許多流傳甚廣的俗語,有常見的也有不常見的,有些俗語拿到今天仍然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比如「飽漢不知餓漢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有些俗語卻早已被人們遺忘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麼一句民間俗語「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不知各位看官知道這些都指的啥呢?
首先來看四大緊中的「第一緊」,新鎖。我國古代鎖具粗略可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其中,尋常百姓家大多使用廣鎖,但凡新鎖用起來都不會很舒服,畢竟鎖內的部件都是新的,摩擦阻力高。懂行的都會選擇放點鉛粉在新鎖裡面,或者食用油也可以。
第二緊,新鞋。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沒穿過草鞋。新編的草鞋一般都很磨腳,不過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新鞋剛穿幾天也不會很舒服,多穿幾次之後,在腳適應了鞋的寬度或者把鞋給撐大之後就會適應了。
第三緊,麻繩。有句老話叫做「水溼麻繩,一步一緊」,作為農村老一輩人的生活經驗傳承至今,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忘記是怎麼回事。曾經的老一輩們傍山吃山靠水吃水,浸溼的麻繩用來綁野豬都沒問題。第四緊,螺絲。在車間幹活的工人都知道新螺絲帽越扭越緊,而且不易拆卸,因此在上螺絲帽的時候都會上些潤滑油。
再說四大松,第一松,棉花。近年來,棉質服裝越來越貴,做工也愈發精美。白白的棉花摸起來非常鬆軟,觸感極佳。
第二松,柿子。柿子在我國已經有接近三千年的歷史,其不僅具備豐富的營養還有大量維生素,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與經濟價值。
有句老話叫做「柿子挑軟的捏」,用來形容做事尋找突破點從弱的一方下手,也會用來比喻一些欺軟怕硬的人。但需要提醒的是柿子雖然口感極佳,但是吃過事之後會有很多殘餘物留在牙縫中,因為其具有弱酸性很容易對牙齒造成侵蝕,因此在吃完柿子之後最好漱個口。
第三松,柳絮。在如今北方三月到五月這段時間,漫天柳絮簡直不要太鬧人。尤其對於一些柳絮過敏的朋友來說,那可真是讓人無語凝噎。不過對於古代的浪蕩詩人來說,「煙花三月下揚州」,看著漫天柳絮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作詩靈感一發不可收拾。飄落肩膀的柳絮,輕輕拿起仿若是一縷春風,鬆軟至極。
第四松,姑娘腰。想來這個不難理解,纖細柔軟的腰肢看起來就讓人有一種愛撫的衝動,這也是許多女孩子將減肥當作一種信仰的原因,畢竟大眾審美擺在這裡。
最後咱們再來看四大嫩,第一嫩,小茄子。瓜果蔬菜在剛剛長出來的時候最為嬌嫩,一般來說口感都極好。當然對於那些瓜果來說,如果沒長成熟可能會苦澀難言。小茄子卻不會,不僅看起來嫩吃起來也很嫩。不過因為小茄子剛長出來的時候太小,此時便摘下吃掉的話便有些浪費了,所以一般家庭都會等其長大了再摘掉。
第二嫩,嫩豆角。豆角一旦時間過長吃起來便會硬邦邦的,但是嫩豆角體型過小,在曾經那個物質不豐厚的年代,人們寧願吃老豆角也不願糟蹋糧食。
第三嫩,女孩的手。都說「女人是水做的」,而對於咱們大老爺們來說,女孩的手自然無比嬌嫩。第四嫩,豆腐花。在豆腐之鄉淮南,豆腐花做得極為講究,尤其是手磨的豆腐,稍加烹飪,入口簡直不要太滑嫩。
最後,「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就介紹到這裡了,諸如此類的俗語相信還有很多,不知道各位看官還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