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俗語文化,使用通俗易懂的話,表達了深刻的道理。這些俗語是老祖宗智慧的體現,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讓人們懂得人生的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寫出了人們的生活喜好。
「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都是一些生活瑣事,通過俗語的方法讓人們牢牢記住,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也是老百姓生活的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一、四大緊
「緊」在漢語言中稱作是密切合攏的意思,就是兩種食物靠得非常近,我們可以理解為緊湊、緊密、緊縮等。那麼俗語中的「四大緊」,主要包括哪幾種事物呢?
這四種情況包括開新鎖、穿新鞋、溼透了的麻繩和螺絲。
「開新鎖」的意思就是打開新買的鎖頭。新買的鎖頭和鑰匙之間第一次磨合,所以在打開的時候有點費勁,需要用點力氣或者用點巧勁才能打開,也有的人家將新買的鎖芯中放一些鉛筆芯細末,起到潤滑作用,比較容易開鎖。
「穿新鞋」感覺比較不舒適。舊的鞋穿慣了,他有屬於主人腳的鞋型,所以穿起來非常舒適。但是新買的鞋子總有一些緊,雖然看起來漂亮,但是穿起來沒有舊鞋子舒服,主要是鞋子還沒有被腳撐開,穿一段時間自然會鞋腳合一。
「溼透了的麻繩」會越來越緊。老百姓平時會飼養牲畜,所以通過麻繩將牲畜控制住,避免亂跑,所以日常生活中用麻繩比較普遍,溼透的麻繩自身的纖維物逐漸膨脹,在使用的過程中,麻繩內的水慢慢排出,所以就感覺越勒越緊。
「螺絲」當然是越擰緊越好。在製作家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螺絲,螺絲主要是將兩個物件擰緊在一起,在生活中使用螺絲的時候,當然是擰得越緊越好,避免螺絲脫落導致物體散落一片,將螺絲擰緊了才能夠安全使用。
二、四大松
「松」是緊的反義詞,意思是不緊張、不嚴格。上面說了生活中的「四大緊」,那麼反過來說這「四大松」又指哪四種物品呢?那就是指姑娘的腰肢、棉花、曬紅的柿子、楊柳梢,都具有鬆軟無比的意思。
「姑娘的腰」柔軟無比。「紅銷學舞腰肢軟,旋織舞衣宮樣染」就寫出了女子跳舞的情景,柔軟的腰肢,旋轉於身側多彩的舞衣,形成了一種別樣的華麗和柔美。所以看女子跳舞,成了古代宮廷宴會的指定項目。
「棉花」非常鬆軟無比。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棉花,到了冬季可以使用棉花做被子做衣服,棉花體重比較輕,而且非常柔軟、手感也很舒適。新棉花做成的被子既清軟又保暖,北方人使用。
「曬紅的柿子」同樣鬆軟可口,我們都吃過柿子。這種食物秋天成熟,而且剛摘下的柿子,有一些澀澀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催熟之後,變得鬆軟可口,特別到冬季吃一口凍柿子,既甘甜又清涼可口。
「楊柳梢」可謂是柔軟無比。春季暖風習習,吹的楊柳枝隨著風搖曳生姿,不失為生活中的一處美景。古人也會將楊柳梢比作女子的細腰,非常柔軟細膩而且看起來也很美觀,也是生活中「四大松」的存在。
三、四大嫩
「嫩」意思就是剛出生而顯得非常弱小。烹飪過程中也有嫩和老之分,那生活中就總結了三種鮮嫩的食物,其中包括小茄包、嫩豆角、頭茬的韭菜,剛長出來的蔬菜頂著小花,看起來都非常鮮嫩可口,還有一種就是娃娃的臉。
「小茄包」非常鮮嫩可口。春季過後茄子慢慢成長起來,剛長出來的小茄子上面帶的紫色的小花,看起來就比較誘人,而且用這種小茄子煮之後,味道鮮美、鬆軟可口,而且也比較容易煮熟。
「嫩豆角」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春天第一批小豆角的口感比較好,吃起來帶著早春特有的氣息。
「頭茬的韭菜」也是春天老百姓經常吃的食物。第一茬韭菜非常鮮嫩,割了好幾茬之後就會越來越老。
「小娃娃的臉」比較細膩。小孩子都非常漂亮,臉蛋兒上全是膠原蛋白,似乎用手輕輕一掐就能捏出水來,所以小孩子臉非常鮮嫩。這也是新生命的一種體現,軟軟白白的小臉蛋,總能讓人多看一眼。
結 語
古代俗語說出了很多事物的特點,這些所以流傳至今,依然有他存在的道理。農村俗語,「四大緊,四大松,四大嫩」,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事物,也是日常飲食和生活中的經驗,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哪「四大」呢「?歡迎評論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