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正值國慶和中秋佳節,抓住國民出行旅遊的黃金時間,黔東南州施秉縣充分借力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風,搶抓旅遊+消費扶貧新機遇。日前,杭州市臨安區與黔東南州施秉縣在杭州市臨安區錢王財富中心和萬華廣場以「黔貨出山 消費扶貧」為主題,舉辦了為期五天的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讓不少臨安市民及浙江遊客近距離感受到了苗繡的華彩之美和領略了中國優秀苗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和魅力。
據負責此次活動策劃和籌備的施秉縣馬號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邰菊花介紹,此次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共吸引了施秉縣榜香鬱、舞水雲臺、阿米苗繡工藝坊等三家企業赴杭州市臨安區參展。三家企業攜帶了刺繡、銀飾、文創等500多件民族手工藝產品,其中以苗繡為主。苗繡精湛的工藝、豔麗的色彩和精美的圖案吸引了不少臨安市民和遊客駐足欣賞和購買。
「東西做得很精緻,都是一針一線繡出來,工藝確實很好。」臨安市民單麗萍看著手中的一塊袖口說。據悉,這塊袖口是隨企業赴臨安參加活動的苗族繡娘張吉弟現場剛繡完的成品。張吉弟今年78歲,已經有69年的繡齡,一針一線早已熟記於心,不用畫樣就能繡出栩栩如生的圖案。在展銷會期間,她每天都坐在展品前刺繡,小巧的繡花針拉著絲線靈活地穿梭在繡布之上,一個個靈動而獨特的圖案躍然眼前,讓臨安市民真切地感受到苗繡的技藝。
繡娘們告訴記者,在展銷會上精緻的苗繡產品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欣賞,而銀飾、藍染香囊等小件的現代文創產品則是大家比較願意購買的。張吉弟說,這次參加展銷會的目的,一個是讓民族產品能夠走出大山,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收入,另一個就是希望讓其他地區的人能夠感受到苗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夠讓苗繡被更多的人熟知。
據了解,此次展銷會由臨安區商務局和施秉縣工信和商務局共同策劃,旨在幫助苗繡企業拓展銷售渠道,讓黔貨出山。此次參展的三家企業結對的繡娘就超過500多人,讓繡娘們通過飛針走線增加收入,「繡」出美好生活。接下來,兩地還將在10月中旬將舉行苗繡公益義賣活動,義賣所得款項將全部用於成立貧困兒童資助基金,幫助施秉縣的貧困兒童健康成長。
黔東南州施秉縣是著名的「苗繡之鄉」,有繡娘近萬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70%。為了增加施秉當地苗繡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自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地牽手以來,杭州市臨安區與黔東南州施秉縣充分利用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積極培育和拓展新型民族文化業態,促進貧困地區繡娘就業,讓廣大繡娘把「指尖技巧」轉變成「指尖經濟」,把指尖技藝轉化為脫貧力量,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實現政策「輸血」與自身技能「造血」並舉的脫貧效果,開啟民族文化惠民的新篇章。杭州市臨安區在提供優質原材料、先進技術等方面支持的同時,還邀請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前往施秉,指導當地的行業標準化建設。此次展銷活動旨在從原來的訂單導入,轉變為主動迎合時尚新趨勢的扶貧模式,從製造到創造,從就業到創業,把大山深處的苗繡推到更廣闊的空間,從而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苗族繡娘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慧心巧思,用一雙雙靈巧的手,一根根銀色的針,一束束五彩的線,將古老的技藝繪成了一幅幅璀璨瑰寶。
通訊員 文:楊旭/圖:厲曉玲
編輯 陳化勇
編審 向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