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只有這五個小人物結局最好?居然是這個原因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的,其中梁山上的一百單八將,早已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人物了,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一百單八將,主要是根據上 位天罡星三十六星,以及下位地煞星七十二星來排定的。
然而,這一百單八將的命運,卻自招安之後便開始走了下坡路,特別是在徵討方臘後,很多好漢或戰死或病亡,到的最後,大部分人都沒能落得一個好下場,像宋江、盧俊義被朝廷給害死了,吳用、花榮上吊自殺了,史進、孫二娘、阮小二戰死沙場,武松傷 殘出家等等。
不得不說,他們結局之悲慘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不過,一百單八將中,也並非都是非死即殘,也有善終並且還活得不錯的,只是相比以上那些人,這幾位的名氣要小很多,說是梁山上的小人物也不為過。
他們一共是五個人,分別為「神醫」安道全——最後調御前聽用,就職於太醫院,「鐵叫子」樂和——被要到王都尉府,使令歌舞,「聖手書生」蕭讓——被要到蔡太師府,做了代筆先生,「紫髯伯」皇甫端——御前聽用,後受御馬監大使,「玉 臂匠」金大堅——御前聽用,後來在內府御寶監為官。
那麼,為何這五個梁山上的小人物不但保住了命,而且還活得很滋潤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他們每個人都掌握了一門獨特的技能或者手藝,比如安道全的醫術,皇甫端的相馬、醫馬術,很是實用,蕭讓長於書法,樂和會唱歌跳舞,屬於文藝範疇,而金大堅所精的篆刻,則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
拋開醫生安道全、獸醫皇甫端的實用性技能不說,另外三個人因為書法、篆刻、歌舞被重用,則反映出在宋徽宗這個書畫皇帝的領導下,大宋王朝的人才觀,說起來,這位宋朝皇帝也算得上是個藝術家了。
《水滸傳》裡說宋徽宗「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毬打彈,品竹調絲,吹 彈歌舞,自不必說」,因為他喜歡踢毬,就連他身邊的「球星」高俅,最後也跟著飛黃騰達了。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了宋徽宗抬舉高俅在前,便有了書法界中「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的蔡京要蕭讓進府,以及「喜愛風流人物」的王都尉要樂和進府的事情。
蔡京是誰就無需多說了,那個王都尉便是在《水滸傳》中第一回出現的,神宗皇帝的駙馬、徽宗皇帝的姐夫「小王都太尉」,歷史上確有其人,叫做王詵,當初,高俅就是由小蘇學士(蘇東坡),推薦到他的府上,而他又把高俅派去給端王(後來的宋徽宗)送玉玩器,這才有了高俅的日後發跡。
扯得有點兒遠了,總之呢,梁山那些好漢被招安之後,可謂是遭遇迥異,但要論既躲過殘害而又結局很好的,也就是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安道全這五個小人物了,由此可見,學會一門手藝,不僅能養家餬口、升官發財,關鍵時刻還能保住一條小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