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3個心得體會,助力孩子把興趣課堅持下去

2020-09-03 曉笛育兒分享記

「媽媽,我不想去跳街舞了」

「不想去也要去,你看看你,現在跳得多好呀!」

「不,我就是不想去了。你怎麼說我也不想去。」

「是你說喜歡我才報名的,才上幾個月又說不想去了。真煩人,以後再也不浪費錢給你報班了」

說起孩子的上興趣課,像上面的情景對話,在生活上並不鮮見,且又真實。滿懷期望的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的家長很多,但能讓孩子堅持學下去的家長很少。


同事小英從孩子上幼兒園後,就熱衷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用小英的話說,下班回家後的時間不夠用,因為不是要送孩子去上興趣班,就是要陪孩子體驗興趣課。

如今小英的孩子已經小學二年級了,最讓小英感到可惜的是,以前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在,孩子沒能把一項堅持下來。籃球,鋼琴,畫畫,口才,圍棋····等等這些興趣課小英孩子幾乎都是只上一段時間就不上了。

小英也曾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沒能讓孩子把興趣課堅持下去。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反倒是小英對孩子上興趣課的想法改變了。她覺得孩子不想去,就說明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學就不學了。


父母尊重孩子當然好,給孩子選擇權也沒有錯,但學習面前也要教會孩子,該怎樣為自己的選擇而堅持。因為學習本來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若孩子在沒有「熟」情況下就放棄。易放棄的習慣對孩子後續的學習和成長是很不利的。 事實上,孩子能否堅持學下去,和父母對這件事的行為和態度有直接的關聯。

不恰當的推力,影響孩子學習的動力

《孩子的情商》一書寫到: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做事的動力,其實是因為我們大人用過度的外在推力,傷害了他們的內驅力。也就是說孩子的不想學,並非是孩子沒有天賦,而是大人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影響孩子往上的動力了。


父母什麼樣的行為,會影孩子繼續學習的動力呢?答案是:孩子在學習新技能時,父母以下這幾種行為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動力:(這是根據身邊的一些例子而總結的,僅供參考)

第一,競技

曾在幼兒園帶過一段時間的舞蹈興趣班,其中對一名家長的印象較為深刻。因為她經常問同一問題:老師,你覺得我兒女跳得好,還是靜靜(她們的鄰居)跳得好呢?

其實父母這種暗地裡的爭強好勝的心態,也會「傳染」給孩子的。明顯感覺到她的孩子,也受到媽媽這種競技的思想所的影響。在上舞蹈課時,注意力總是在別人的身上,而很少專注在自己的訓練中。


如果把孩子的畫畫,寫字,跳舞,口才等等這些興趣課,都當成孩子與他人競技的籌碼。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被迫注重別人的看法,而非自身學習所得。這樣一來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學習是很難堅持得下去的。

第二,濫報

老師,我想天天來上幼兒園,不想過周末。

誰都想休息可以去玩,你為什麼不想休息呢?

因為我媽媽給我報了7個興趣班,每一次上課都是二小時,太累 了,不如來幼兒園好玩。

以上的對話是真實的,是一名幼兒園大班的女孩子,曾經對我說過的。小女孩長得漂亮,但她媽媽想她變得更「耀眼」。所以什麼都想她學,興趣課就越報越多,而小女孩子越上就越不想上。


父母對孩子的興趣課沒有規劃,看到別人報什麼,就給孩子報什麼。沒有自己清晰的育兒觀念,這也想孩子學,那也想孩子學。這樣的濫報讓孩子學起來很累,是堅持不下去的。

課程太多讓孩子的學習目標不夠清晰,因為要學每一項技能,都需要大量精力錘鍊的。濫報會造致孩子的學習精力不斷分散,每一項的學習只能做到一知半解,而停留在表面的學習是很難堅持的。

第三,情感勒索式

你看我花大量的時間在陪你上課,而你這樣的學習態度,你對得起我嗎

我自己不捨得花錢,也要送你來上興趣課,你還不想上?

你不堅持學下去,太讓我失望了。


當孩子想放棄時,對孩子說這些話,很有可能會孩子暫時繼續去上課。但這樣帶有情感勒索的話,同時也在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去上課,才對得起父母的付出,才能討父母的開心。

這讓我想起,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也就是說,父母過度的付出,也會成為孩子情感勒索包袱的。比如在孩子上興趣課這件事,如果父母一味強調自己付出的,要求孩子要用對等的努力來回饋自己。


這其實是在增加孩子思想上的壓力,而非真正的內在動力。當學習不是來自內在動力,孩子是很難堅持下去的。這樣的努力也會得到不太好的結果的。

2段親身經歷:孩子不想堅持的想法是可以逆襲的

說實在的以上的三種,想讓孩子堅持學習興趣課的誤區我都踩過。也用了兩年的時間的實踐知道當孩子想放棄的時,對的行動是可幫助孩子繼續保持學習動力的。

身邊有很多孩子學一段時間就放棄的例子,但同樣也有很多孩子一直堅持在學習中。無獨有偶,我曾經歷2次孩子從放棄到堅持經驗:


經歷一

我家小孩從小體胖,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常叫他小胖子。說實在的作為媽媽的我不喜歡這個外號。於是在孩子上準備上小學前,就給他報了一個籃球興趣課。

打籃球很累,加上孩子的體形就更容易想放棄了。孩子上了一個月就提出不想去了,威脅,批評,嚇唬,打感情牌也暫時拖住孩子去上課。但後來聽到孩子每一次準備上籃球課,低聲念叨希望下雨他可以不去打籃球。


看得出來他當時在很難堅持中,如今孩子已上了兩年的籃球課了,體 重早就下來了。現在一到要上籃球課就兩眼發光,恨不得馬上上開打。

經歷二

畫畫課是在孩子自己要求下給報的,也許孩子一開始要報畫畫,是為了和他的朋友有一模一樣的禮品。一到真正上課一段時間後,孩子又說自己不喜歡畫畫了,多次提出不學了。

但通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已堅持學畫畫兩年多了,現在畫畫已經成為他生活中很自然要做一件事,每到上課時間,都特別積極的去上課。


從以上的2段經歷,可以知道學習是枯燥的,孩子在學的過程中,有放棄,或不願學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父母的一些正確的引導,是可以幫助孩子繼續保持學習的。那如何引導孩子保持學習呢?


如何做才可以幫助孩子保持繼續學習的動力呢?

關於如何保持孩子繼續學習的動力,以下3個心得體會,助力孩子把興趣課堅持學下去。


第一,報名興趣課前,孩子需要儀式感

在報興趣課前,儀式感和約定是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力的。比如我們準備跑步,如果身上能穿著一套,自己比較喜歡的裝備,包括自己喜歡鞋子。是不是會大大增加,我們對跑步的熱情呢?

同樣如果準備給孩子報一個籃球興趣班,若能和孩子為他的興趣課準備他喜歡的球服,鞋子,籃球。也一樣會大大的激活,孩子去上課的興趣。

為孩子準備興趣課的用品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去上課的興趣。通過這樣的儀式感,也同樣在告訴孩子,這件事需要認真去對待,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第二,著眼於孩子每一次的小進步,而非大飛躍

孩子是學習的主角,而能夠帶來持久改變的,往往是小的進步,而非大的飛躍。作為父母我們要很清晰這點。

也就是說,無需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課,也無需讓孩子與他人競技來證明孩子的優秀。更不需看別人比自己有多厲害,也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畫餅」。比如跟孩子說,你考上多少級就可以怎麼,怎麼。這些會傷害到孩子內在動力的事,轉移孩子學習方向的行為要儘量避免。


比如之前我小孩覺得自己不會打籃球想放棄時,我沒有跟他過多的討論他會不會打籃球這件事。而是根據自己細心的觀察,認真的告訴孩子他以前拍球都不會,到現在已經可以輕鬆帶球了。



發現引導孩子著眼於自己的每一個小進步,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從而專注踏實自我的成長。小步的成長,會讓我們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越來越有的信心。只要求每次進步一點點的孩子,更易掌控自己的學習。

第三,把好好學習,當成孩子自身良好習慣。

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到:孩子總會相信父母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所以說,無論孩子在做什麼?或者在學什麼,父母的看法,父母給孩子的定位,也就是等於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和定位。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相信孩子,是一位認真對待學習,有好好學習的習慣孩子。父母的肯定就是對孩子學習最大的支持。

之前我的孩子想放棄畫畫時,我沒有對他的作品或他的學習態度進行過度的評論。只是很真誠的對他說:「你一向都是很有學習能力的孩子,並且做什麼事都是很認真的。所以建議你再堅持一段時間試試」


得到鼓勵後,孩子也同意堅持繼續學下去。在他沒有任何負擔的情況下,他把好好練習,當成個人學習習慣。

父母的肯定,成了孩子繼續學習的動力。在不斷練習中,孩子也體驗了畫畫的樂趣,認真畫好每幅畫,也成了孩子自然習慣了。

過度的外推力,是會影響孩子內在學習的動力的。但幫助孩子把好好學習,當成是一種習慣,孩子堅持起來就會容易了許多。

相關焦點

  • 「我不想再學了!」當孩子不想再堅持自己的興趣,該怎麼回答?
    偷偷告訴你們,我家這兩個小魔怪也有這種情況呀,哈哈哈…… 其實,幾乎每個孩子都可能如此,哪怕是面對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時,也會厭倦,也會產生不想堅持的念頭。這個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怎麼處理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報了興趣班,孩子學兩天就學不下去時,家長該逼著他們學下去嗎?
    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也曾給家長支招,回答了用什麼標準去判斷孩子音樂潛能的問題。當孩子對某個興趣班或者某項運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即使老師沒有要求,課下也能自覺地進行練習,那麼他的興趣和天賦,很可能就在與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現孩子對某方面感興趣時,不要著急立即就採購相關的器材和服裝,一定先要讓孩子先試學一段時間。
  • 孩子學舞蹈什麼最重要?是興趣嗎?不,是堅持
    第一步:有興趣1、好奇 2、新鮮第二步:沒興趣1、累 2、沒時間玩 3、沒別人學的好而我們都知道舞蹈絕不是一天就學會不是練幾個月能看出成果的「速成品」學跳舞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
  • 孩子學琴堅持不下去了怎麼辦?
    學著學著就學不下去了?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①  開始學琴的時候,是孩子想學琴還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這點很重要。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
  • 「我不想學鋼琴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該不該讓孩子堅持下去?
    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巴斯德很多父母都曾經糾結過,當孩子不想堅持的時候,該不該讓孩子選擇真正喜歡的興趣?很多育兒專家會告訴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所有的技能和特長都不可能只靠興趣來完成。
  • 「媽媽我怕,不想學舞蹈了」,孩子舞蹈興趣無法堅持,我們這樣做
    「媽媽我怕,不敢下,我不想學舞蹈了」!永遠忘不了3年前,女兒第一次下腰的經歷,5歲的孩子,瘦弱的身體,要向後彎腰180度,想想真的好難。記得那次,女兒整整哭了一節課,爸爸接她回來說的第一句話:「舞蹈這麼難,要不咱不學了吧」。
  • 興趣特長,如何才能讓孩子堅持學下去?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答案
    「相對於Qson他學琴,還是我的老命重要。於是又挑來挑去,給他找了個加拿大本地的鋼琴老師,這是一位很溫和很面善的老太太,每天授課結束後都會把Qson誇得心花怒放的樣子,孩子學琴的激情也一路高漲。」表姐一邊說一邊笑。
  • 不要再被騙了,學舞蹈,堅持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
    不要再被騙了,學舞蹈,堅持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經常在跟家長溝通時,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如果有興趣學舞蹈我就給她報吧;如果孩子不感興趣,我也不想強迫他/她就不讓他/她學了。其實如果孩子和家長有毅力懂得堅持,舞蹈興趣是可以建立和培養起來的;而如果孩子沒毅力或者家長不懂得堅持就算孩子開始對舞蹈有興趣,但是以後再學舞蹈過程中遇到困難最終也會失去興趣放棄舞蹈的。任何一門藝術特別是舞蹈的學習都是需要時間的磨練,都需要付出無數汗水甚至淚水才能有所收穫。
  • 家裡孩子學琴堅持不下去的幾點原因,做家長的需要反思
    當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很家長都在考慮給孩子報一些藝術班。有學音樂樂器的、有學書法美術、還有學舞蹈的等等。故此家長比較頭疼的有這麼幾點:第一、不知道給孩子報什麼?如果音樂、美術、舞蹈等等都報了,一方面開銷太大了,另一方面也沒時間;第二、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堅持的下去,萬一學到一半堅持不下去怎麼辦?第三、家長很忙沒時間陪孩子,孩子有很多課外補習沒時間練習怎麼辦?
  • 學鋼琴要打好基礎,積沙成塔,堅持下去,方可學有所成
    其實一開始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氣質,坐姿以及對音樂的興趣。女兒並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我五音不全,女兒也五音不全,一開始選擇鋼琴老師也沒有任何經驗。在熟人的介紹下,選擇了一個大學在讀的學生來教女兒學琴,一周一次課,內容也很簡單,女兒很快學會了,但孩子太小了,學完了又很快忘了。
  • 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呢? 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99%的孩子是需要來自家長的教育的,有些心大的父母覺得學習上尊重孩子的意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只需遠遠觀望,靜待花開。可是不別忘了,靜待花開也需要辛勤的耕耘,不加管理再好的花圃也會雜草重生。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1.
  • 「再讓我學就把鋼琴砸了」讓孩子堅持學鋼琴,不是送去興趣班就好
    大約3個月時間,就不見小姑娘來學琴了。一問才知道,女孩特別牴觸學鋼琴,跟媽媽說「你再讓我學鋼琴,我就把鋼琴砸了!」媽媽看孩子那麼堅決,就尊重了孩子的意見。類似這樣的事情也並不少見,也有成人表示想把家裡的鋼琴砸掉,認為鋼琴就是家庭煩惱的源泉,不是給孩子的玩具或者投資,而是給孩子的一件枷鎖。
  • 給孩子報的班,如何讓他們堅持下去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彈出一首首優美動聽的鋼琴曲,也給自己的孩子報個鋼琴課,看見別人家的孩子繪畫能力很強,一幅幅作品展示出來真是吸引眼球,也給自己的孩子報個繪畫班,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愛上閱讀,能專注的看書,也給自己的孩子報個閱讀班……各種興趣班都給孩子報了,可是任何時候憑著孩子的興趣去上課,孩子有興趣了就去了,沒興趣就不去了,家長也都忙於自己的工作
  • 堅持學羽毛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長
    在孩子的興趣愛好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很多人認為,要想讓孩子學好羽毛球,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教練。其實不然,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而孩子的命運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場所,家長的堅持造就了孩子的堅持。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爸媽們常常糾結:是聽孩子的選擇放棄,還是要繼續堅持,逼一下孩子?我覺得,在真的放棄之前,父母有責任適當地逼一逼孩子。因為放棄誰都會啊,可以說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要堅持下去卻要足夠的耐力和勇氣。怎麼理解這個「適當」,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
  • 孩子很快就厭倦了興趣班?如何點燃孩子的興趣,學有所獲
    正值暑假,很多孩子都在上興趣班。有些父母是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上而犯難,有些父母是每天奔波輾轉在各個興趣班之間而疲憊,有些父母也會因孩子對興趣班的厭棄而躊躇。總之,上興趣班這件事讓很多父母焦慮,不學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少學幾個興趣班又怕孩子不能全面發展、多學一些興趣班又怕孩子累壞了反而失了興趣。而孩子也經常會出現:剛開始還感興趣,但很快就不想學了。
  • 我家小女孩學鋼琴的經歷心得與大家共勉
    壞處就是來來往往的孩子太多,她沒法靜下心來學習,不過這也可以鍛鍊一下她的自主學習能力,慢慢的就會做到不受外界幹擾,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到了二年級,女兒有一天對我說:媽媽,我喜歡畫畫,我想學畫畫!我對她說的話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她已經知道自己的真正的興趣了。我說好吧,那就開始學吧,但是一定要堅持哦!女兒的興趣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 學完配音課程的心得體會,學配音需要什麼建議
    學完配音課程的心得體會,學配音需要什麼建議學完配音課程的心得體會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科班出身的我,一直受益於一板一眼的常規模式化學習方式
  • 孩子不想學鋼琴了,究竟該尊重她的選擇還是繼續堅持?
    有媽媽問,女兒今年6歲了,之前學了幾個月的鋼琴,可現在她連碰都不想碰一下琴鍵。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應該繼續堅持讓女兒學琴。其實,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對目前所學的「才藝項目」表示沒興趣,不想再學下去。人都是希望能夠過得「舒服」的物種,逃避困難是本能,誰不想永遠做自己擅長的事,順風順水一輩子呢?所以,每到了這個時候,「沒興趣」就變成了一個最好的藉口。換句話說,連門都還沒入呢,談什麼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