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20-08-27 豆包小小

99%的孩子是需要來自家長的教育的,

有些心大的父母覺得學習上尊重孩子的意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只需遠遠觀望,靜待花開。

可是不別忘了,靜待花開也需要辛勤的耕耘,不加管理再好的花圃也會雜草重生。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1.

前兩天跟朋友探討過孩子讀興趣班的事情,她分享了她兒子學習毛筆字的經歷:

孩子從6歲多的時候就對毛筆感興趣,那會兒還不怎麼會寫字,就是拿著毛筆在紙上亂畫,連數字123都寫的扭扭歪歪的。

但是他的熱情絲毫不減,朋友看他這麼感興趣,就給他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剛開始的一個月別提多高興了,每周兩節課從不缺席遲到,上完課也表現出很開心,回家給媽媽展示。

可是好景不長,第二個月他就厭煩了,哭鬧這不想上課,甚至在家也不練習寫字了。

有一次朋友帶他去上課,他在家發脾氣:「不去,我就不去!」,

然後感嘆了一句:「你們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

朋友回答他的是:「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太嚴厲了,會傷害孩子。可是我很贊同朋友的做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2.

《我在哈佛等你》裡面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輔導完安德烈寫作業後,母親又對著父親發牢騷:「安德烈怎麼這麼笨啊,我們怎麼就生了個這麼笨的孩子」,安德烈上了五年的學,母親也抱怨了5年,

父親又像平常一樣走進他的臥室,看著正在桌前趴著的安德烈說:「剛才母親的話你聽到了嗎?你不是個天才,因此,你必須比別的孩子晚睡一個小時來補習你的功課」,這位威嚴的士官神情嚴肅,時刻提醒著兒子的勤奮。


從那是起,安德烈一直保持著「多學一個小時的習慣」,但是他的成績依舊不太理想。

有一天,父母都回房睡覺了,他還在讀書,他想把今天學的那篇莎士比亞的戲劇節選背下來,儘管老師沒有要求。

這時候家裡來了一個小偷,他就潛伏在安德烈家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的孩子走後金錢偷東西,可是他在屋簷下等了半個多小時,耳朵裡反覆想著安德烈那稚氣的讀書聲,而且每次都是那段。

一個小時候,他實在受不了了,因為這段文章他都已經記住了,他氣憤的跑到安德烈的面前,一把扯下他的書說道:「你怎麼這麼笨啊,念了這麼久我都記住了」說完,他背誦了那段文章,揚長而去。


安德烈沒有感到驚訝,她知道自己笨,所以才更需要努力,他又背了一個小時,終於記住了,這才回臥室睡覺。

安德烈一直保持著「多學一個小時「的習慣。中學畢業後他順利考入了西點軍校,後來還成了美國海軍的副參謀長。而那個記憶力比他都好的小偷,卻名不見經傳。

每天多學一個小時,一天看不出差別,但是十年過後,差別可就大了。後天的勤奮努力是取得成功的一把鑰匙。

如果面對安德烈母親的抱怨,父親就放棄了這個笨拙的孩子,對他不管不顧,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3.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因《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上的出色表現而再度爆火,觀眾對她的文學功底和修養讚不絕口。

對這些表現,董卿卻說自己得益於爸爸從小的教育,

董卿曾在節目中說:你很難想像一個知識分子對自己的女兒要求是多麼苛刻。

父親有一句名言:再好看的馬鈴薯也是土豆。

他不許董卿照鏡子,不讓母親給他買新衣服,每天都要抄誦古詩詞,還要晨跑,在家也要做家務。

爸爸的嚴厲和無情,曾讓董卿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對一個孩子來說,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喜歡也不願意去做的,但在父親的逼迫下,這些她都堅持了下來。

很多年過去,曾經做過的事,讀過的書,背過的詩,都融化在他的骨血裡,內化為她的氣質,

讓她在今天的央視舞臺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4.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

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

殊不知這是家長在「偷懶」,

打著「愛孩子」的幌子,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

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一下,縱容著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周杰倫為什麼這麼牛,因為他小時候學習彈鋼琴,每次想偷懶時,媽媽都拿著衣稱站在後面監督。

蔡康永先生也說過一段話:「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學習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孩子感覺累了時候,我們可以告訴他:再堅持一下,媽媽陪你。

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們也不妨拿出家長的」威嚴「去管教一下。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

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得不對;

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5.

在這個拼爹的時代,真正的教育也是需要拼爹拼媽。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總是會有一對負責任的父母為他付出無數的時間和心血!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苗苗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家長智慧】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快轉給家長看)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明明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很多人都會覺得「針」這種東西太危險了,中國學者訪學日本幼兒園時就對這提過疑問: 「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被扎到那家長不會鬧麼?」 「當然會被扎到。」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在日本,不到1歲的寶寶在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大型活動,從小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之中,鍛鍊孩子們堅韌的精神。看著孩子哭著拼命地向前爬,心裡也不是滋味,可能這就是所說的「重在參與」吧。
  • 家長: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錯!孩子都知道學,要家長幹什麼
    筆者經常遇到不少家長抱怨: 我家孩子天生不是上學的料,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也有不少家長提及自己的孩子就不無自豪地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最後的結論也是,孩子不學無能為力。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似乎都在為孩子學習不好甩鍋。但我要說,孩子如果都知道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 奧數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學?學不會還是不想學,家長需要了解一下
    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不需要學習奧數,或者孩子的數學成績都這麼好了,為什麼還要去學奧數?數學成績好的孩子看到數學奧數,也是直接選擇放棄,不想學,為什麼?因為太難了,不學了。有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入門的時間不合適,那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學奧數? 1、孩子什麼情況下就可以領進奧數的大門呢?
  • 孩子除了學知識還要學什麼?
    眾所周知,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財富,它可以讓普通人改變命運的軌跡,因此每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幼兒時期就能讀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更有甚者,孩子尚未出生,就開始進行胎教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 「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初中男孩的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從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到幾分鐘應該喝一次水,奶奶全都一手包攬,發誓絕不讓寶貝孫子受丁點兒委屈。學習上,小陶的父母從幼兒園起就對兒子實施「系統性全方位」的培養了。小陶每天都要學到很晚,周末更是忙著在各個補習班和興趣班中周旋。
  • 小時候想學畫畫,家長禁止學;現在的孩子不想學,家長卻逼著學
    我小時候喜歡畫畫,但沒上學的時候都是撿哥哥不要的鉛筆頭畫,姨家大表哥看了我的畫,便說要給我買一套水彩筆,我便當真了,心心念念的想著那套水彩筆,每次看見大表哥,就會問人家有沒有給我買水彩筆,也不管人家是否尷尬,背後媽媽和哥哥不讓我再問,可是我仍想要水彩筆。
  • 孩子學舞蹈什麼最重要?是興趣嗎?不,是堅持
    孩子開始學舞蹈了,家長在討論什麼最重要? 是興趣嗎?是體態嗎?是為了美嗎?不,是堅持!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跳舞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就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舞蹈家!」
  • 如何看待孩子學編程?這3個問題值得家長深思
    近年,STEAM教育被推上風口,很多家長爭相為孩子報名學習少兒編程課程。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在猶豫、觀望:一方面,由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如果孩子不學編程,將來高考時可能會吃虧;如果讓孩子學編程,究竟有沒有那麼神乎其神?究竟值不值得?本文就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從編程的整體進行探討,幫助大家更加理性地做出判斷和規劃。
  • 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呢? 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 堅持學羽毛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長
    在孩子的興趣愛好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很多人認為,要想讓孩子學好羽毛球,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教練。其實不然,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而孩子的命運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場所,家長的堅持造就了孩子的堅持。
  • 媽媽,我不想學了。家長別崩潰,學學這些方法,孩子繼續快樂學習
    另外有一類孩子天生好奇心強,他們的問題是興趣太多,切換太快,什麼都喜歡,但什麼都不長久。於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都報怕了,因為孩子學啥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結果。因此,不論哪種孩子,好奇心強與否,對某件事感興趣了、想學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幫助孩子堅持一樣興趣,才是重點!堅持需要毅力,這就需要家長的支持了。
  • 孩子三歲和四歲上學會有什麼不同?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
    導讀:孩子三歲和四歲上學會有什麼不同?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三歲和四歲上學會有什麼不同?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幸福三重奏》郎朗感謝「狼爸」: 孩子說不想學了,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看到苦惱的朋友,我不禁想,如果未來某天我家孩子也對我說:「媽媽,我不感興趣,不想學。」我該怎麼做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郎爸的教育方法固然值得商榷,但不得不承認孩子的認知和閱歷有限,不懂得即便感興趣也要堅持才能取得成績有回報。 為人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不應該簡單地以「有沒有興趣」作為放棄或者繼續學習的標準,而父母也不該任由孩子以興趣為由決定自己的學習態度,而要負起把握方向的責任,而不是放任孩子。
  • 不想學,我想玩到40歲!家長驚呆地看著自己的孩子
    昨天,一位家長帶孩子走進諮詢室。剛坐下,家長就說,班主任打電話說小孩就不學,上課本也不掏,不是說話就是睡覺,作業從來不寫,咋能?我觀察這孩子,孩子眉清目秀,眼睛明亮、有神,看不出不學習的樣子。家長簡單講完之後,我讓學生填寫的諮詢表格也基本完成。我看到有些不夠完善,就幫他補充完整,其中一項,在家學習環境是嘈雜還是安靜?他回答,嘈雜。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背後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只有找到最根源、最深層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因為年齡和生理發展的限制,比起成人,孩子的語言系統和認知都很簡單。他們不能像我們一樣面對狀況不動聲色,也不能準確表達讓自己不想繼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讀出孩子的言外之意,判斷孩子的這個「不」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什麼——1. 害怕付出: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學不會,我不想學了.
  • 和外國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為何活得這麼累?原因值得所有人深思
    看似一句調侃的話,卻道出了中國孩子的辛苦,上小學的時候,為了考個好的初中,拼命補課;上中學的時候,為了考個好的高中,拼命補課;到了高中了,為了衝個好的大學,又拼命補課,這就是孩子們學生時代的生活,除了學習、考高分、上名校,幾乎就沒有其他事了。而上完學,馬上步入社會,就又得被逼著好好工作,掙錢養家。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和外國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怎麼就這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