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錯!孩子都知道學,要家長幹什麼

2020-08-27 師說心心語

筆者經常遇到不少家長抱怨: 我家孩子天生不是上學的料,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

也有不少家長提及自己的孩子就不無自豪地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最後的結論也是,孩子不學無能為力。

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似乎都在為孩子學習不好甩鍋。

但我要說,孩子如果都知道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01任何成功 ,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

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吐清香,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都在告訴我們:任何成功、成就的背後,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成功的大小,與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成正比。

學習也是一樣,學業的進步,成績的提高,才藝的增長,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學習是枯燥而又單調的,有幾個孩子有自制力拋開外界的誘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所以不要歸罪於孩子,畢竟現在的現實世界對孩子誘惑太多太大,特別是橫空出世的電子產品、電子遊戲,網紅經濟,明星效應、……現在迷亂的世界裡, 即使成年人又有幾個能耐得住寂寞?

而孩子在成年以前,往往沒有明確的的目標與方向,特別是小學生,學習對將來的意義,對自己的發展,對社會的作用,他們的認識都是粗淺而又模糊的。在學習的動力上往往是不足的。

不要提什麼興趣,有幾個孩子對學習情有獨鍾,有幾個孩子的成長是天賦使然,興趣使然?

所以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很多時候依然是「拼爹」的結果。


02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大多數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並不是一開始自己就能步入正軌,那麼父母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積極鼓勵。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會努力一輩子。

作為家長,對孩子要多加鼓勵,讓他們有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有積極的心理體驗,使孩子對學習從心底有一種喜歡,從而內化成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來自自身,是孩子不斷進取的原動力。


二、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必須的。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沒有一個孩子會在學習的道路上,始終如一的堅持,特別是在在早期,他們都會有所鬆懈,徘徊,甚至想要放棄。

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鼓勵固然重要,陪伴更能給孩子一種執著的動力,孩子想退縮的時候,推一把也許就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三、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

「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但無論如何,不要要求孩子自小就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不要苛求孩子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哪個人沒有人性的弱點,哪個人不想更安逸一點?特別對於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你讓他像機器一樣,不停地運轉,可能嗎?你讓他不斷前行,永不退縮現實嗎?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太多的說教,不如一次行動,做給孩子看,帶著孩子做,也許勝似千萬次的說教。


積極引導以外,適度的「逼迫」有時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家長抱怨,我鼓勵了,我陪伴了,我給孩子做出榜樣來了,可孩子還是沒有走上正軌,我太難了。

我要說,適度「逼」孩子一把,也是必要的。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得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因《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上的出色表現而再度火了的董卿,讓觀眾對她的文學功底和修養讚不絕口。

對這些表現,董卿卻說自己得益於爸爸從小的教育:不許她多照鏡子、不能穿新衣服,每天抄誦成語古詩,每天晨跑一千米,15歲開始打雜工,在家承擔家務。

爸爸的嚴厲和無情,曾讓董卿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對一個孩子來說,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喜歡也不願意去做的,但在父親的逼迫下,這些她都堅持了下來。

很多年過去,曾經做過的事,讀過的書,背過的詩,都內化為她的氣質,讓她在今天的央視舞臺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相反,如果沒有父親當年適度地「逼迫」,尊重董卿的「天性」,讓她自由發展,她也許會半途而廢,也許會偷懶,這樣今天的董卿會黯然失色,「泯然眾人矣」,至少沒有今天的光彩照人,沒有今天的熠熠生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孩子還不能完全為自己負責,無法把控自己,家長適時出手,給以必要的鼓勵、引導、鞭策,甚至是適度的「逼」一把,「抽一鞭子」,這不是摧殘,也不是傷害,而是對孩子的負責,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放縱孩子,放鬆對孩子的要求,這是對孩子的傷害!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 99%的家長,不知道孩子學鋼琴前要準備什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豆媽的音樂課學習音樂前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選擇一門樂器。我們在幫孩子選擇樂器前,一定要認真的替孩子考慮一下,哪些樂器更適合孩子。幾百年來,鋼琴作為「樂器之王」的地位一直是無法被任何樂器所取代的。相對於其他樂器來說,鋼琴入門要簡單一點。所以現在,學習鋼琴就成為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樂器的首選。
  • 孩子什麼道理都懂,可就是學不進去,怎麼辦?
    「你能不能看會書,你說你能幹點什麼?將來學不好,就別上學了,跟你爸去打工去吧!讓你學習是為你好,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此處要省略一萬字,老師,我真的不誇張,我媽就是這麼能嘮叨,我特別討厭她這樣,我知道我該學習,我也知道我懶,可我就是動不起來!」
  • 孩子學習要家長盯著,家長累孩子還不愛學,自律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對於孩子的學習那真的是操碎了這個做父母的心,每次到了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都會感覺很無助,因為很多的孩子自己根本就不好好學習,所以就需要父母盯著孩子學,父母真的是非常的累。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孩子沒有辦法上學,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中學習,這更是愁壞了很多的老母親,幾乎到了孩子學習的時間就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態,要不一不注意孩子就溜號了,或者乾脆就拿起手機玩起來了。而很多寶媽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都是很生氣、很暴躁,然後將孩子逼著再去學習,而家長們這樣的做法會讓自己真的很累。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
  • 迷茫期不知道該孩子學什麼舞蹈好?家長們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
    迷茫期不知道該孩子學什麼舞蹈好?家長們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家長會我因為孩子學什麼舞蹈感到迷茫,這個時候你就要尋找其中的問題了,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孩子學舞蹈是挺不錯的,但是就是不知道該學什麼舞蹈最好,這就是一個長期困惑很多家長的問題,看完你就知道解決辦法了。
  • 堅持學羽毛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長
    在孩子的興趣愛好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很多人認為,要想讓孩子學好羽毛球,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教練。其實不然,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而孩子的命運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場所,家長的堅持造就了孩子的堅持。
  •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拼音數學都要學,家長很糾結到底該不該學?
    幼兒園小朋友究竟該不該學拼音數學?網友講述:孩子五周歲半了,在幼兒園拼音數學都要學。教育局有規定不讓學, 幼兒園都是偷著在教,家長們不想讓學吧,又怕上課一年級時跟不上,不知道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學拼音和數學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我的感受。每一個人從娘胎裡來到這個世界上,無不都是在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之中一天天長大。學習是一個伴隨我們終身的大事,既然漢語拼音和數學在小學一年級都要求學,為什麼在幼兒園就不能學呢?
  • 那麼多孩子都在學舞蹈,還有什麼競爭力可言?家長你錯了!
    關於孩子學舞蹈有什麼用,各有各的說法,不在少數的家長覺得學舞蹈就是培養氣質,也有家長覺得是提升競爭力,但是下面這位家長的想法你有過嗎?「兒童學舞蹈有什麼用呢?」藝朝藝夕少兒舞蹈老師,曾經接到過這樣一個家長的諮詢,小藝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這位家長一個:「現在不像以前了,那時候學舞蹈的兒童少,出來之後找工作也很容易,而現在一抓一大把,學不學沒有太大區別了!自己小孩會的別人都會,談什麼競爭力,還不如好好的學習文化課程呢!」
  • 幼兒園三年,孩子都學些什麼?家長感覺啥都沒學就對了
    文|好孕姐前幾天,孩子開學,帶孩子報名時,跟幾個家長聊了起來。一位阿姨說:「我家孫女都上了一年小班了,連數數都不會,這幼兒園天天都教孩子什麼呢?」另一位媽媽也說:「我們是大班了,孩子才會寫簡單的幾個字,算數也不在行,感覺他天天上學啥都沒學。」那麼,幼兒園三年,孩子到底都學些什麼?家長如果感覺他什麼都沒學,那就對了。現在的幼兒園教學,跟我們做父母這一代人上幼兒園不一樣了。現在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
  • 孩子不愛學英語,家長怎麼辦?
    在我教的兩個班級,有一個普遍現象:有一部分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愛學英語。家長使勁渾身解數,孩子就是不聽。最後,家長沒辦法,只能把孩子送進課外補習班,圖個心安。效果呢,真的不是很好。二、如果孩子是因為覺得英語沒意思,那麼家長可以從網上找到英語重要性的視頻。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明白,如果學不好英語,在各方面都寸步難行。而如果學好了英語,可以在各個方面給人生和事業助力,所以千萬不能忽視英語,而要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有的時候還因為有的科任老師,過分多地留作業。
  • 【家長智慧】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快轉給家長看)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明明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孩子的英語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家長要有數!
    「只要肯下工夫,都能學好英語。」 但是有不少家長會有疑問,為什麼我的孩子成績不錯,口語分數卻挺低的,平常遇到外國人問路,他也說不出幾句英語? 其實,老師所說的「學好英語」更多是指英語成績優秀。邦邦認為,許多家長對「英語好」這個評定標準有一點誤解。
  • 英語培訓班也"挑剔"家長 孩子學英語家長有責
    ,大概要經歷十來年的歷程吧,不管家長是懂還是不懂,都不能逃脫責任。▶▶ 家長千萬不要說這種話:「我都交了那麼多錢,要是在家庭裡做這做那,那交錢幹啥?」從來都是家長挑剔培訓班,你可知道,其實培訓班也很「挑剔」家長,下面就介紹培訓班最怕的五種家長,我們要客觀公正地想一想自己是否中槍?
  • 作為家長的你,知不知道孩子學舞蹈你能幫上什麼忙呢?
    作為家長的你,知不知道孩子學舞蹈你能幫上什麼忙呢? 這是很多家長非常迷茫的地方,家長們認為:「孩子交給老師了,我們也就放心了,那我們還能幫上什麼忙呢?」自己好像也完全幫不上什麼忙,畢竟練習基本功的專業性太強了,我也不懂,但是除了專業方面,你還能為孩子做的更多你知道嗎?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有一個家長在外面給孩子報了拼音補習班,另一個家長看到就會有危機意識:我孩子連拼音都不會,怎麼認識字啊?課程難一點,孩子跟不上壓力豈不是很大?我孩子不去補課,是不是懂的會比其他孩子少?抱著孩子不能落後的心理,這位家長也去報名了。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苗苗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可是好景不長,第二個月他就厭煩了,哭鬧這不想上課,甚至在家也不練習寫字了。有一次朋友帶他去上課,他在家發脾氣:「不去,我就不去!」,然後感嘆了一句:「你們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朋友回答他的是:「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 孩子「不合群」被勸退老師的話讓家長無地自容,家長:都是我的錯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傳播給孩子,讓孩子有模有樣地學習著。而且不合群的孩子社交少,心裡是孤獨的,也許哪天有過過頭的舉動,父母都後悔莫及。孩子為什麼不合群?1.父母過於寵愛孩子備受寵愛的孩子會有天生的孤獨感,因為從小什麼事父母都是依照他的喜好來,他也習慣了這樣,不會去顧及別人太多。但是學校社會是個大家庭,一旦駐足學校孩子就會完全不適應,比如他喜歡的玩具,喜歡的東西為什麼不能他自己玩?就會因此大鬧。
  • 孩子在幼兒園貪玩什麼都不學,家長要教會孩子「玩中學」的精髓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是「去玩」還是「去學」呢?如果只是學習而不玩耍,孩子這麼寶貴的童年時期可能都要在壓力中度過,況且,幼兒園也不是學校,本身就不應該有什麼學科壓力。但是,如果只是玩耍的話,父母又擔心在3到6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什麼都沒有學,會不會很浪費呢?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