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
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不是說我們沒有外國人高雅,而是國情不同,有一堆作業的孩子有幾個真心喜歡鋼琴的。
2、怎麼說呢,相對於樂器來說……鋼琴是天賦肉眼可見的,你父母手指頭什麼樣孩子手指頭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認清自己別什麼都強求,這個和文化課還是有區別的。再說了,鋼琴和高雅不是絕對等價的,讀書一樣可以,不是有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嗎.真心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家長迷信鋼琴。
3、確實我家幼兒園老師每天彈鋼琴,一群小朋友圍著看,我家的不看也不試著彈,後來上學校社團課喜歡上手風琴。雖然好像沒有鋼琴高雅,不過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樂意幹最重要。
4、能以音樂為生的人是幸福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熱愛音樂的人卻因種種原因不能做這個自己最喜歡的職業。
5、我小學的時候也學過幾年鋼琴,但是我的父母看我不喜歡也沒逼我繼續學,可不知道為什麼總會覺得為什麼我的父母不逼我?或者是後悔自己沒有逼自己。
6、小時候喜歡,學了十多年,經常覺得很痛苦。高中扔下不再練了,大學回來沒事自己還是愛彈愛研究。一時的喜歡,過了,扔下就真的扔下了,堅持了,哪怕扔下幾年也依然喜歡。
7、當初選擇學鋼琴就馬上買了鋼琴,沒給自己和孩子們留後路,當初的目的就是想開發左右腦和堅持做事的習慣,雖然孩子在鋼琴上百分之百的的沒有造化,但開心的時候還是會彈幾首熟悉的曲子,能感悟音樂的靈動,雖然大女兒過8級,小女兒過五級。考級真的不重要,只要她們喜歡就好。
8、我自己的經歷來說。身邊成績越好的,會的才藝和走出去看世界的經歷就越多初中以前我也覺得好學生都是天天用功讀書,高中考到了市裡最好的高中,才發現曾經玩遊戲大多數人「接受懲罰」都是尷尬到背唐詩,但是在新學校裡大家都是隨手一個才藝捏之即來,成為他們的亮點和不同點。教育的意義很多時候不是真的學會了什麼東西,更是在學的過程中學會的對事情的安排,學會看事情的角度,學會耐心恆心,讓孩子的餘生不孤獨不怯場吧。
9、還是想想辦法讓孩子練琴變成樂趣吧。我孩子彈了近三年中間也有反覆的時候但我一直堅持不放棄,我請老師上門教的條件是基礎練習跟教材,開譜我跟孩子來選曲目,古典、現代二八開,因為孩子還小所以彈的經典動畫片裡的曲子比較,我的孩子興趣不減。
10、我覺得不讓鋼琴成為他的童年陰影,他以後才有可能學會欣賞鋼琴的美妙,也許長大後自己還會選擇接觸鋼琴(值得思考)。
11、我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從小學鋼琴,雖然小的時候都是被家長逼著去學的,但是現在長大了,自己也有孩子,非常的感激我的父母,一方面是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能陪著她一起,另一方面,我知道她學的不僅是鋼琴,自律,專注力,雙手雙腦協調性,記憶力,其實對於她的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我不指望孩子將來要以此為生,但是希望她把鋼琴堅持下去,能培養她的韌性!
12、別人說過一句話,學音樂沒有抑鬱的,心裡有氣,回去邦邦邦的彈一下,氣悶就沒了,不會去跳樓。據說歐陽修被貶,很抑鬱,學了古琴幾首小曲,天天彈,抑鬱好了。學個樂器,在我看來,總比看電視好,也算另外開了眼界,不是走專業道路,不是很多錢,想想學而思,貴多了,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老師也提議考級,考級為了證明我努力了,我能做到,不是為了考級而考級。我們現在在練大梅花,聽聽那個琴聲,我還是享受的。
13、抑鬱與學音樂沒關係,我身邊學音樂的朋友照樣抑鬱了!孩子沒有興趣不要逼孩子練鋼琴,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吧,很多家長心血來潮給孩子買了鋼琴,沒多長時間又處理賣掉了,有些學鋼琴的孩子產生了鋼琴恐懼症,甚至還有把鋼琴砸了的,還是根據興趣練比較好,不要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