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麗娟
這十幾年來中國的音樂啟蒙教育搞得很好,有人說十個小孩裡面,有九個學鋼琴,還有一個學民樂。鋼琴老師和家長在孩子們學琴這條道路上,仿佛一開始就達成共識:第一步,考級拿證書;第二步,參加比賽,為未來走專業鋼琴的道路做準備。小朋友們練琴的勁頭也很足,無論春夏秋冬,全年無休。平時每天基本上要練1小時。到了周末,更是賣力,早上就開始練習,一般沒有2個小時停不下來。
學習彈鋼琴這件事總的來說是積極正面的,因為學習古典音樂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據說彈琴會鍛鍊到平時用不到的大腦細胞,小孩們在學琴一段時間後,會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好像變聰明了。而且孩子們學習古典音樂這個時機特別好,因為處在記憶力最好的年齡。
一個有關於鋼琴家的調查說,鋼琴家大腦中巨大的曲庫,都是在他們青少年時期的大量學習和積累的結果。另外學習鋼琴有助於孩子們培養對古典音樂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但是這麼多的孩子都一窩蜂地去考級和比賽,不由地令人重新思考這個問題。走職業鋼琴的道路真的是必須的嗎?看過郎朗成長經歷的人都知道,走職業鋼琴的道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為了成名成家,天資非常好的孩子們都需要付出異於常人的辛苦和汗水。
很多從事早教的鋼琴老師不顧孩子的天資和能力,都讓孩子們早早走上了考級之路,常常是孩子剛開始摸琴三個月就鼓勵他們考三級,孩子只有5級的水平,就開始報名考8級。為了考級,半年就只練那三首考級曲目,搞得孩子們上鋼琴課也成了很痛苦的事情,本來濃厚的興趣也被考試搞得興趣全無。
學鋼琴是需要腦力和體力共同協作,需要科學地學習。成人們都不一定能搞清楚這裡面的門道,孩子們心智尚稚嫩,不能指望孩子們站出來告訴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們應該明確為什麼要小孩學鋼琴,如果能把心態放平衡,讓小孩出於興趣和愛好的方面學習鋼琴,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體會到彈鋼琴的樂趣。最忌諱的是,家長和老師聯手強迫小孩走上機械式教學的方法,讓孩子談琴色變就失去意義了。至於說孩子是否能走職業的道路,還是不應該強求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