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彈得一手好鋼琴,是很多父母的夢想,但是,夢想能不能成真,則需要走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孩子學琴,父母親甚至傷透腦筋,在讓孩子學鋼琴之前,家長應該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功課」了。
「媽媽,我不想彈《聖誕節的旅行》了,我不會彈,手好酸…」 這是普遍媽媽們跟老師訴的「苦」,媽媽每次都會哄孩子「我們才彈了十分鐘呢,最後彈五遍就結束了!」在寶貝彈琴的過程中媽媽不厭其煩地提醒著「高抬指」。
學鋼琴可以提高修養、陶冶情操、促進孩子的協調發育和強健大腦發育,有助於好習慣的養成、培養毅力鍛鍊性格。那究竟該不該把鋼琴搬回家,許多家長猶豫了,因為從寶貝開始接觸鋼琴開始,就決定了家長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練琴,是否還有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孩子,學習鋼琴是需要孩子與家長有足夠的韌性和執著的精神去支撐的。
雖然家長都會說,我們只是培養興趣,不走專業化學琴路,培養興趣也不是隨意培養,既然花時間精力去學了,老師會盡心盡力去教,也同樣要求家長認真對待。長時間以來,每周堅持上鋼琴課,同時不遲到不早退的學員們,他們的父母是盡職盡責的,他們的執著就會影響著寶貝,讓寶貝學會堅持不懈,最後的成功,家長是功不可沒的。因此,在決定讓孩子學鋼琴之前,父母一定要捫心自問:我們都準備好了嗎?
1、考察寶貝:考察寶貝的什麼呢?絕對不是寶貝的手指是否長,手型是否大,只要寶貝能以正確的姿勢握筆,說明孩子的小手已經能控制自如了,這就是說只要十指健全的孩子都可以學鋼琴。除此之外,寶貝對音樂的敏感度也很重要,這個體現在他是不是喜歡音樂。當電視機、音響裡放出好聽的音樂時,是否能不自覺的跟著音樂手舞足蹈;以及他的音樂記憶力如何,是不是能在聽過之後清楚、準確地記住不忘?
2、性格因素:學琴需要心靜。性格溫柔,情緒平和,比較乖巧的孩子更助於學習鋼琴,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但是即使性格好動的孩子、比較浮躁的寶貝注意力最短也能持續10分鐘左右,,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性格好動的孩子更善於表現音樂。
3、經常鼓勵:不管有沒有開始學琴,都要和孩子提前說好鋼琴的利和弊,鋼琴雖優美動聽,但更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韌性。練琴是重複性動作,不免單調、枯燥,也沒有哪個孩子是不需要練習就能彈奏樂曲的,所以家長所承擔的任務則是仔細聆聽和適時的讚美,絕對不是謾罵和挑毛病。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是必須堅持的原則,要足夠體現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狀態,並從中學會尊重。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小功課要做,比如了解鋼琴培訓學校的教學理念,與鋼琴老師良好的溝通,包括家庭內部的因素:是否有精力、時間、經濟能力去培養孩子。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學琴的年齡最好是在4~5周歲,太小的孩子肌肉,骨骼,身體的協調性都發育的不夠完全,注意力也是非常的不集中,老師是堅決否定孩子彈琴越小越好這個說法的,嚴重者還會導致骨骼發育畸形。而4~5周歲孩子的這些身體指標基本達標,認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明顯提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