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郎朗夫妻在迪士尼電影《獅子王》的首映會上四手聯彈片中名曲《今夜我屬於愛情》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
煙花伴著琴聲,琴瑟和鳴的樣子簡直太美好。不少網友在微博下面評論道:「兩個人相互欣賞相互愛著,還可以一起彈琴,感覺超棒的~好好聽啊!」、「為什麼我小時候沒有堅持下去?」、「好希望自己也會彈琴!這才是琴瑟和鳴!」
看到這些評論,發現半途而廢學琴的琴童真不是一星半點,現在的懊悔已經不能他們的讓時光倒流,回去再重學一次,但你還有機會檢測你的孩子是真的不喜歡學,還是稀裡糊塗,莫名其妙就走上了放棄這條路。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家長們是如何與孩子的熱愛擦肩而過的。
一、在沒有找到喜歡的事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
遇到過很多家長,試課的時候孩子發現隨意撥弄琴鍵就可以發出這麼美妙的聲音,從而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長立馬報了課,可隨著難度和練習強度的增大,發現孩子開始不喜歡這個樂器了,於是找到老師說,老師,孩子喜歡,我們就學,不喜歡就不學了。
賈伯斯曾說過「做自己喜歡的事。」多少人受到這個話的洗腦,盲目尋找自己喜歡的事。然而,細想下來,真的如此嗎?你認真地要幫孩子尋找她發自本真最喜歡的事,結果甚至對她喜歡什麼更加迷茫了。
究其原因,大概是賈伯斯沒告訴你,他在找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算遇到了瓶頸和困難也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和積累。而你除了不停地尋找,再也沒做過其他努力。
你忽略了,無緣無故的喜歡,是經不起考驗的,熱愛是有厚度的喜歡,它是找不來的,是孩子在一朝一夕的學習中、一點一滴的付出中,用自己的堅持和恆心,換得日益精進的演奏技巧,為他們最初的那一點喜歡增加了厚度,由此他們才會對樂器產生濃厚的感情。
二、真正的熱愛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翻找,一不小心,還會讓你誤以為你很討厭它。
我有一個學生,樂感好,反應快。上課時,還會主動和老師交流很多自己的彈奏的想法, 但是她也常常跟我說:「老師,我一點都不喜歡學琴,都是我爸爸媽媽逼我學的!」第一次這樣講的時候,我會用很多方式激發她的興趣。
可後來我發現,並非像她講的那樣。她對上臺演奏興趣盎然,練琴時會邊彈邊唱,沉浸其中,而講這句話,通常發生在她彈不好,或者是沒練琴的時候。
後來,再聽到這個話,我就問她,你知道什麼是責任嗎?
責任是,如果你想好了,覺得還是喜歡這個樂器,決定以後要繼續學下去,那麼我們就不要害怕困難,拿出態度,儘管去練,去學,你自然會有所收穫。當然,如果你認為不喜歡,決定以後不學了,那麼你也要自己承擔這個不學的後果,看到有其他小朋友彈的很好,有才藝,你不要羨慕。放棄還是繼續,都沒有問題,但你要自己承擔這個結果。
孩子真的喜歡吃糖果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因為路途遙遠而放棄,但有可能會因為懼怕路途遙遠,而誤以為自己不喜歡糖果。
所以當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學琴時,不是一種反抗,是在向你求助。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壓力決定他們對於練琴無處逃避,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練琴,練什麼?有什麼標準?也不知道究竟要練多久,更不知道如何適應練琴過程中的枯燥。
缺乏表達能力的孩子最後只好說出:「我不喜歡學琴,都是爸爸媽媽逼的!」來逃避面對問題。
作為家長的你更要明白,翻找隱藏在孩子這句話背後的喜歡,帶他們直面問題。熱愛往往隱藏在困難背後,有能力承擔責任的孩子,才有能力遇見自己真正的熱愛。
看到這些問題,身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三、了解這些再開始你的琴童之路
很多家長在僅僅了解了時間和價格的情況下匆匆開啟了孩子的琴童之路。那些半途而廢的孩子不是不能堅持,很多時候是身為父母,卻沒有發現孩子學習的路上已經遍布荊棘,孩子和家長一起稀裡糊塗被各種困難嚇到自然放棄。
不妨讓我們一起從三個角度檢測一下,看看孩子學琴到底會遇到多少困難?作為琴童父母,當你打算學琴,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A.孩子
(1)心態
孩子最需要準備的就是心態,有沒有提前做好思想建設,讓孩子接受每周拿出一部分時間來練琴,以及讓孩子明白堅持大於喜歡的重要性。
(2)上課時間和練琴時間
孩子一周幾節課程?搭配是否合理,每周所給出的練琴時間是否足夠順利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注意力集中程度
一堂課的知識學完後,問問老師,孩子能掌握百分之多少的知識點?是否會在課上東張西望,家長在課堂的陪伴是否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4)難度加大
課程難度加大後孩子能否平穩過渡?還是懼怕困難不願練習。當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時,你是責備還是鼓勵陪伴?
(5)練習枯燥
孩子覺得練琴很枯燥乏味的時候,你有沒有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參加比賽、演出或者彈孩子自己喜歡的曲子來提升興趣指數,並告訴孩子:深度學習會經歷枯燥和乏味的過程,經過這些你也會收穫更多。
B.老師
(1)教學計劃
老師是否會根據上課頻次和孩子特點制定清晰合理的計劃。
(2)知識點分解
老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點的分解能力如何?是否清晰、簡單、明確?
(3)練琴內容
老師是否能根據孩子練琴的次數對練琴內容作出清晰合理的規劃,讓孩子明白練習的重點、難點、對曲目的速度,要求。
(4)兒童心態維護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老師能否及時給予或嚴厲、或溫柔的正確反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5)興趣培養
好的老師會引導孩子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吸引孩子,以高的標準要求孩子,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
C.家長
(1)堅持接送的時間
一年365天,一周2次課,學琴最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作為家長能否安排好遊玩與學琴的時間,風雨無阻,不隨意請假缺課。
(2)家庭成員一致的鼓勵與欣賞
家裡成員一致支持孩子,願意在孩子琴藝並不精湛的時候不打擊,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和欣賞。
(3)不功利的學習心態
相信老師的安排。不盲目追求進度,把要求放在孩子的真實演奏能力上,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學。
(4)學習氛圍與環境
多給孩子聽音樂作品,去各種音樂會現場,同時也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類比賽、演出,豐富經驗。
(5)錢
一個能做到上述所有要求的好老師是非常難得的,不要在課時上跟老師討價還價,珍惜他吧!
學琴就像健身,肉有多難減,孩子就有多難學,孩子沒有健身的機會,但你可以通過學習樂器,給孩子上一門如何尋找自己的真正熱愛的課。
教會孩子堅持和耐心,承擔責任,面對困難,他們也就離熱愛越來越近了。
我們常常以為喜歡才能堅持,其實在兩者的關係中,堅持和耐心是因,喜歡才是果。聰明的父母會懂得引導孩子承擔責任,建立有厚度的熱愛。
(圖片來自網絡)
頭條號:音樂和育兒
作 者:哈木裡小獸
陪你一起聊聊音樂路上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