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主動學習

2020-09-10 王塞的空間

1、

家長常常煩惱孩子沒有自制能力,覺得孩子不努力、不自覺,所以總是有必要在孩子身邊提醒監管。

很多家庭每天為了孩子寫作業練琴雞飛狗跳,結果卻是孩子變得消極防衛,越來越慢,越來越疲沓。

顯而易見,家長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逼著孩子往前跑,而且,被家長驅趕著的孩子,自主能力也會越來越差,越來越離不開外在的約束,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的局面,找到孩子的內驅力才是關鍵。

所謂內驅力,就是和外驅力相對應,指的是孩子有內在的動力,能夠自發自主的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成年人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孩子只喜歡玩,不喜歡學東西。

其實,沒有孩子不想學習好,不想變得優秀。消極防衛的狀態其實是孩子找不到努力的意義、缺乏自我價值感和缺乏有效目標驅動的一種狀態,只要家長加以合適的引導,孩子就有可能走上一個正向循環。

2、

那麼,家長怎麼幫孩子建立內驅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幫孩子找到意義,發展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向好和向上的意願,很多時候,當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者找到學習的意義,他們會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提供相應的資源,讓孩子發展自己的特長。家長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擰著孩子的想法非得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見。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肯定是內驅力十足的狀態,自然會有更好的發展。

另外,除了培養孩子認真勤奮的態度,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全景的視野,而不是帶著孩子一頭扎進具體的細節裡面,純粹的逼迫孩子做苦力。

我們原來的鋼琴老師,上課和孩子交流很少,就是讓孩子做具體的細節練習,上課快半年,女兒沒有聽到老師彈過一首完整的曲子。孩子見識不到音樂的魅力,學習彈琴變成了完全的苦力。

換言之,孩子看不到學習鋼琴的意義。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些,就會變得不主動、不配合,彈琴也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後來我給孩子換了老師,新老師每次會給孩子示範演奏,還會彈一些自己創作的曲子給女兒聽,女兒覺得老師彈的曲子特別動人,而且彈琴的樣子帥的不得了,藝術的感染力加上榜樣的作用,女兒彈琴的動力越來越足了。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不管是語數外也好、史地政也好,都不光是死記硬背或者是刷題的苦功夫,都存在這種背後的意義、都存在與我們生活的聯繫。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美國和芬蘭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強調「去學科化」的教學改革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主題化,即以學科知識主題為單元組織實施課程教學活動;二是跨學科化,即課程內容打破學科界線,強調跨學科教學;三是生活化,即打破知識教學與生活相脫節的局面,回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組織課程教學活動。

這些改革的目的,其實就是摒棄灌輸式的學習,而採用人本主義的教學方式,讓教育回歸生活, 促進學生自我認知系統與社會系統的連接和良性互動。

家長可以借鑑西方的這些教育理念,幫助孩子發現這種知識背後的意義和與生活的聯繫,孩子學習效果自然好很多。

二、給孩子們一個能夠得到的目標,及時反饋。

大人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區間,給孩子制定合適的任務,給孩子設定一些跳一跳才能夠到的目標,並及時給與反饋鼓勵。讓孩子在挑戰中得到成就感,覺得自己在進步、在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為什麼很多孩子們會沉迷遊戲?因為他們可以在遊戲中得到即時反饋,付出了努力馬上就可以晉級,馬上有一份滿足感,然後還想做得更好。 而這樣的反饋,可能正是他們在家庭和學校當中缺失的。

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設定合理的目標,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但是切忌一上來就給孩子一個不切合實際的孩子夠不到的目標。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平時在班級上成績並不突出,她對孩子說,如果你期末考試能得到第一名,我就帶你去迪士尼。實際上,這就是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而直接把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加到孩子身上。

而且這樣的用外部刺激和獎勵的方式,也許短期內見效,但是長期並不能起到效果,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為孩子的關注點會從求知和追求卓越挑戰自我上,轉移到外部滿足上,內驅力會慢慢消失。

最重要的是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如果孩子原來只能得到30分,但是通過努力能夠得到60分,那麼家長就應該祝賀孩子,就好像孩子得到100分一樣,祝賀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過高的目標或者是一味的指責批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畏手畏腳,失去自信。

只有在不斷的正向反饋中,孩子才會得到成就感,內驅力不斷得以強化。

三、自主安排時間,自主承擔責任

把做作業、練琴等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事物,而是家長捨不得放手或者是對孩子不放心。

孩子碰壁了,自然知道調節自己,去做正確的事,但是如果家長不放手,孩子就失去了自我調節和管理的機會。結果越來越依賴外力推動,家長也越來越難脫手。

當你希望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你需要先給與孩子們一定的自由度,會讓孩子自己承擔一些挫折和困難,並且自行調整。

作業沒有及時完成,被老師批評,一個有自尊的有基本認知的孩子會吸取教訓,知道如何更加有條理的完成作業。

鋼琴回課時老師對曲子質量不滿意,家長在忙著批評孩子之前,先觀察孩子自己是否已經根據老師要求進行了調整,更加認真的訓練。

而如果此時家長橫插一腳,忙著評價或者對批評指責孩子,孩子便會把注意力從解決問題上,轉移到如何應對家長上。孩子會慢慢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想法,而轉而依賴家長為自己做一些決定。

與其事無巨細,管頭管腳、發號命令,不如啟發孩子們自己去思考。比如,詢問孩子,如果你按照這種方式來使用時間,未來會發生什麼呢?

家長要有定力,保持理智。遇到事情,不要著急指責或者忙著給提出建議,問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再開始下一步的行動。往往家長會發現,孩子具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就會越來越信任孩子,增加給與孩子的自由和空間。

這些都是孩子自主和自我驅動能力成長的好機會。

4、

家長是孩子最大的環境。當你希望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主動的學習,家長先要拋開對孩子的成見,守住自己的界限。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積極的方式引導孩子,給孩子機會和希望。這些正面的引導,會讓 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充滿力量。

真正的看到孩子。為孩子的努力、為孩子敢於嘗試的勇氣鼓掌喝彩。 當孩子面對困難和失敗,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面對困難的態度。讓我們一起面對,把失敗當成一次成長。

當家長學會同自己的虛榮和世俗眼光作戰,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念,孩子就會得到繼續向前走的勇氣和力量,主動去開展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學會這幾招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孩子不學習,不在於孩子學習的外部條件,決定因素在於孩子是不是想學,在孩子是不是有很高的學習內驅力!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愛上學習呢?彭老師提出了幾條建議,供家長們參考。1、家長不要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不要給孩子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
  • 如何親手「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由此可以想像,如果孩子真心喜歡一件事,他們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去學習,主動解決問題並持續前進,不需要別人的督促,也不害怕負面的評價和失敗。 而那些靠著外驅力前進的孩子也可以非常優秀,但是當他們的外界驅動力消失時,他們更容易迷失方向,停滯不前。
  • 復盤:如何讓家長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做孩子的學習規劃師》
    《做孩子的學習規劃師》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內驅力是孩子學習的源動力,如果沒有內驅力,一直由家長推著走,那麼,等一天家長不能推了,孩子可能就不會學習。那如何點燃孩子的內驅力呢?在課程中會給大家介紹非常實用且落地的方法。2. 學會學習;我們天天聊學習,但是,你知道大腦是如何學習的嗎,學習的知識是什麼嗎?
  • 「沒有內驅力的孩子,怎麼管都沒用!」
    想要讓孩子主動學習、堅持學習,最關鍵的還是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所以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要注意去發覺孩子的興趣,到了高年級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目標和理想。小的時候,好奇內驅力如何激發呢?適當的幫助和鼓勵,幫助孩子學會掌控這些小事,獲得成就感,孩子就會持續成長為一個有充足的成就動機的孩子
  • 為什麼說,保護好2歲孩子的成就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一個孩子,怎麼才能變成得主動追求成就感,內驅力充足呢?這是個特別好的問題,但不少父母都會忽視。因為父母主要是在孩子上學後才開始關注他的內驅力,在學齡前更注重自己對孩子學習活動的驅動,比如積極給孩子做各種啟蒙、安排他學各種才藝。但實際上,孩子內驅力的核心——成就動機,在兩歲之前就逐漸萌發,忽視學齡孩子內驅力的培養,就很容易收穫一個對學習不上心的孩子。
  • 大人是如何摧毀孩子的內驅力?
    我認為,是為了讓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穫幸福的能力。而擁有內驅力,不僅可以讓學生時代的孩子成績更好,也能幫助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事業裡的達人,更有可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今天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到內驅力的真正含義,並利用內外驅力的區別,解決孩子教育上的一些問題。比如,沉迷遊戲怎麼辦?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超簡單但管用
    但寶寶自己不愛學習甚至主動放棄學習咋辦?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到焦慮但似乎無計可施的問題。因為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思考,不能代替他們學習,也不能代替他們獲得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但後來自己偶然聽到一個講座,接觸了學習內驅力這個詞,自己試著給孩子用了用,發現這是有作用的。孩子似乎從當初對學習雲淡風輕的態度轉變為現在的謹慎認真的態度了。
  • 如何讓孩子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也不會照顧自己,餓了寧願不吃,也不會自己主動做飯;內衣內褲這些貼身衣物,更是依賴媽媽……長此以往,孩子學會了什麼事情都等著別人來幫助他搞定的習慣,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發展起來。  孩子小的時候,能力確實有限,但很多事情還是力所能及的。父母要學會信任孩子的能力,允許孩子磕著碰著,允許孩子做得不完美。  當孩子沒能認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時,父母一定不要代勞。比如當孩子整理書包、檢查作業時,鼓勵或陪伴孩子自己繼續完成,而不是直接動手將事情辦好。這樣,孩子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責任以及如何負責任。
  •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因此,自由戲劇所提倡的是帶領孩子去探索人的生活百態,幫助他們擺脫時間、空間、經驗的限制,帶給孩子更高的眼界和對生活的認識,讓學習擺脫知識記憶的限制,真正走進生活中去學習,為未來而準備。
  • 為什麼說,保護好2歲孩子的成就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一個孩子,怎麼才能變成得主動追求成就感,內驅力充足呢?這是個特別好的問題,但不少父母都會忽視。因為父母主要是在孩子上學後才開始關注他的內驅力,在學齡前更注重自己對孩子學習活動的驅動,比如積極給孩子做各種啟蒙、安排他學各種才藝。
  • 孩子學習的內驅力,你找到了嗎?
    最後這個女孩去衝出21樓飛躍一下自殺了,她說她自己不堪重負,他想去天堂去做一個不聰明得很快樂的人!太多人對這個故事有不同的看法和評論。對於一些從農村出來,通過自己的自強不息的努力,而考到城市來奮鬥的學生來說,這個女孩的身世是多麼的的讓人羨慕。有多少平常家庭的孩子,希望擁有這樣強勁而負責的父母,把自己送上一個更高處的平臺。在他們的眼裡來看,這個女孩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如何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機會選擇,「住哪裡、吃什麼、做什麼」都是你幫他做決定,你的孩子將會形成一種人生觀是「順其自然、認命、無奈」。孩子會不知道如何在命運面前為自己爭取。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要給他選擇的機會。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小豬佩奇中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如何讓孩子能夠積極持續地主動做一件事呢?有三樣東西,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主感」、「勝任感」和「情感聯結」。今天帶來的文章,作者邱天就要和大家聊聊培養孩子內驅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整篇文章結合動畫片《小豬佩奇》來進行剖析,生動形象,接地氣,非常值得讀一讀!不得不說,養大一個孩子真是太太太難了!
  • 繡川講壇|家庭教育專家周毅君《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內驅力》專題講座開講啦!
    第二期繡川講壇由家庭教育專家周毅君帶來的《如何有效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在文體中心正式開講幫助家長朋友了解孩子的成長路徑,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講座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心理發展給予最合適的教育引導講座圍繞《如何有效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要我學
  • 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需求負責,學會承擔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在生活中往往是一直向家長提條件,父母為他們滿足,但很少考慮過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他們能夠學會為自己的需求負責,很大程度上就能夠教會孩子如何扛起自己應該負的責任。在嬰兒階段孩子表達需求的方式就是哭泣,不管是渴了餓了還是想要換尿布都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需求。
  • 提升孩子學習內驅力的秘訣
    對學習者來說,歸屬感可以讓人全身心投入,不受負面情緒幹擾,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對孩子來說,如果他在學校感受融入學校的集體,那麼他更能全身心投入學習。1,通過歸屬感來促進學習。(1)改變對問題本質的認知。即幫助孩子重新去理解自己在整個學校和班級當中的位置。
  •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主動學習的心?
    孩子成績不好、不愛學習,很多家長本能的手段都是發飆,停止一切娛樂,監視學習,送補習班,無休止指責,表達失望。我們生怕孩子走錯了路,不吸取教訓,不懂得照顧自己,無法過上未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有行為的背後是期待,是擔心,是愛。但真正投射給孩子的是什麼?有人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剖析:孩子的心聲:我只是暫時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有些知識點沒搞懂,也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
  • 讓孩子主動學習,我們需要做什麼?
    或者只是因為家長讓學,孩子積極學習上進,小學時能夠取得優秀的成績,到了中學家長鞭長莫及,他們失去監督,成績迅速滑落。我們是希望能夠喚醒孩子的內驅力,讓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而主動的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有計劃的學習。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專家卻說要家長自我反省?
    也就是來自父母或者老師的推動下孩子去學習,你會更想要哪一種呢?很多人覺得孩子內驅力不足,都在不停地從外在因素或者孩子身上找原因,我這裡想重點說的是要想讓孩子在學習時內驅力爆棚,最重要的是父母,注意控制你的情緒,要跟孩子好好相處,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培養孩子內驅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