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教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想給寶寶最好的教育,讓寶寶有一個比較好的未來。但寶寶自己不愛學習甚至主動放棄學習咋辦?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到焦慮但似乎無計可施的問題。因為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思考,不能代替他們學習,也不能代替他們獲得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
所以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我們或許是經常感到焦慮和緊張的。但如果我們的孩子是學霸除外,我們或許會感到非常欣慰和開心。但學霸的養成離不開孩子自己,也離不開我們的家庭教育。現實往往是孩子就是自己放棄了,甚至就是不想學習了,那麼我們怎麼辦?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34;
寶寶自己不學習,我們父母咋說都沒有用。這在自己對兒子的教育中深有感觸。兒子在小學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家裡安裝了電腦和路由器,由此孩子的網遊生涯就徹底開啟了。看到孩子學習逐漸下滑,自己找孩子說問題,但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在孩子耳中都變成了繭子。
孩子壓根聽不進去,逼急了孩子會說:&34;當時自己是無助的,甚至是非常絕望的,想到自己培養了幾年的兒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但後來自己偶然聽到一個講座,接觸了學習內驅力這個詞,自己試著給孩子用了用,發現這是有作用的。孩子似乎從當初對學習雲淡風輕的態度轉變為現在的謹慎認真的態度了。
學習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與我們所說的動機相似。但不是動機,因為動機指的是一種原因或目的,而內驅力是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這種內驅力,他們是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的。孩子的學習需要內驅力,孩子的各項興趣的培養也需要內驅力。那麼如何使得孩子獲得這種學習內驅力呢?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他把我們人體的需要分為這幾個層次。從底層到高層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那麼我們讓孩子學習,孩子學習的這種需要就是孩子的最高需要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34;對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只有滿足孩子基礎的需要,那麼他們的高級需要才會實現。具體來說我們先要滿足孩子的歸屬和愛的需要,孩子的這種學習內驅力才會產生。因此如果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較差或者是我們的家庭氛圍不好,那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是自然不會產生的。
學習內驅力有內外之分,比如我們通過獎勵孩子一些物質的東西使得孩子開始學習,那麼這就是外部內驅力。但是當我們通過讓孩子自己不求回報地開始學習時,此時孩子的內部內驅力就產生了。內部內驅力相比外部而言,其持續時間比較長,不易為外界轉移,因此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是非常有好處的。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1、正向激勵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是不上進的時候,此時我們正面不斷鼓勵孩子。當他們聽多了我們的鼓勵性話語,如果他們自己一點都做不到,他們也會感到羞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向著那個理想的方向去努力。
2、通過勵志繪本故事的角色引導
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勵志繪本故事或書籍,讓他們通過看書,來獲取力量。讓書中的那些名人去帶動他們。
寫給父母:不管孩子現在的成績如何,這都是過去的。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三毛曾說:&34;只要我們選擇相信孩子,他們是願意去改變的,他們就是那&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