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放眼望去,有的孩子能夠主動學習,廢寢忘食,而有的孩子每天花同樣多的時間學習,卻沒有一點效果.
這是為什麼?雞蛋,從內部打破才有生命力,孩子亦如此.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佼佼者,就必須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我有個朋友,家裡條件很不錯,父母跟她的關係也很好,但就有一個問題,她始終對學習提不起勁,一提學習就煩躁。
為此,家裡人什麼招兒都用了,物質獎勵、體驗生活輪番來,可是,他對學習的態度就是紋絲不動,只有在"壓力"驅使下,蠕動一丁點兒,想要讓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簡直比登天還難!後來一次考試中,他被人污衊作弊,老師想都沒想就相信了,他憤怒的質問老師,為什麼監控都不查直接判定他作弊,
老師卻不屑地說"就你那點分,幹什麼都不夠格,判定你做不作弊有區別嗎",這句話深深地刺激到了他,從那之後他卯足了勁開始學習,他說,我不想被人這麼看不起,我得自己站起來!
後來我問他,你先前難道他們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嗎?難道他們就喜歡被人嘮叨,被人批評指責嗎?他說他知道,但是他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的,自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不知道學習了能幹什麼,整天渾渾噩噩的,沒有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所幸他醒悟的及時,沒有白白蹉跎一生。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它說的是,"填鴨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學習的能力。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畢竟,雞蛋,從內部打破才是生命。
那麼家長該怎麼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呢?或者說孩子怎麼才能自我救贖呢?
中國式家長喜歡用"胡蘿蔔加大棒",如果孩子聽話那我就獎勵你,如果你不聽話,那麼我就懲罰你。雖然這種辦法可能初具成效,但不是長久之計。獎勵和懲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行動,可是,一旦沒有,孩子會立刻停止行動。
1、 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需要家長適當的放手
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是在為家長學習,家長的放手能讓孩子參與度更高,孩子會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責任,因此,他會自覺自愿地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獎勵和懲罰,他就是打心眼裡想去做。
2、讓孩子在生活、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給孩子搭建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心情愉快,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你不斷地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肯定他,不斷告訴他"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他才會覺得自己有力量。會鼓勵他、支持他行動得更持久,
由於孩子把學習當成滿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會持續不斷地行動,因為學習這件事的特點是,越學越無知,越學越投入,孩子會不斷探索新知,不斷挑戰難點。
2、 幫孩子找回或找到目標
我們的孩子,他們本來是有目標的,他們中間,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太空人,有的人想做大老闆,其實這些都很好呀,只是,我們經常忘記提醒他,讓他迷失了方向。
一旦孩子重新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不需要獎勵和懲罰的籌碼,孩子也會堅定地走下去。
也許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並不懂教育學、心理學,只會笨拙地催促孩子寫作業,結果孩子的學習動力越來越差,那不妨藉助外界的力量吧。自己讀一些書、請教老師,或者給孩子買一些積極的書,可能父母並不識字,沒關係的,孩子認識就行,最重要的其實是讓孩子自己覺醒不是嗎?
我給大家推薦我看過的覺得很有用的一本書,是周國平先生的散文集,名叫《覺醒》,這是一次書友會上我聽一位前輩讀了一個片段,瞬間被治癒了。前輩讀的是這段:
在我看來,信仰和智慧是用不同的方式說同一件事,二者殊途而同歸,就是要擺脫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讓我們身上的那個精神性自我覺醒。
人人身上都有一個更高的自我。它和宇宙大我的關係也許不可證明,但讓它覺醒對於人生卻是意義重大。第一,人生的重心會向內轉化,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重視精神生活你仍然可以在社會上做大事,但境界不同了,你會把做事當作靈魂修煉的手段,通過做事而做人,每一步都走在通往你的精神目標的道路上。第二,你會和你的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具有超脫的心態,在精神上儘量不受無常的人間禍福得失的支配。
在相反的情況下,精神性自我不覺醒,人第一會沉湎在肉身生活中,境界低俗;第二會受這個肉身遭遇的支配,苦海無邊。人生在世,必須有一個超越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正是信仰和智慧給你的。
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在迷茫的時候讀一讀,仿佛就像指路明燈一樣,把你拉入正途。我找到了一套性價比不錯的推薦給大家,連結就在文章下面,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