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認為,做一件事或學習一樣東西,反覆練習,重複的次數多了,就能獲得成功。然而,使我們最後獲得成功的,果真是重複的次數夠多才達到的嗎?
心理學家馬爾滋對此提出了一個十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學習某種技巧,並不是做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而關鍵在於你能否記住那種成功的經驗。
學習要有一個正確、恭敬、專心的態度,心真正地靜下來,讓學習的事物在心中形成一個明確生動的心理圖像,越生動逼真越好,這樣就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想像力,獲得一種境界,這種學習方式可以稱之為境界學習。境界學習的本質是想像力的應用。想像,是人類大腦中孕育智慧潛能的超級礦藏。想像力,能使思維充滿創造活力。 「人類所有才能中,與神最接近的就是想像力」。學習中有意識的運用境界,就是使用想像力的過程,是打通學習與應用的環節,在一定意義上說,以境界想像為目的的學習,是效率最高的學習,因為這種學習最接近神。
深諳繪畫之道的畫家在作畫時,心凝氣靜,萬慮皆空,意隨心轉,筆隨意動,在常人看來只是寥寥數筆,這一點,那一划,一幅栩栩如生的翠竹圖便出現在眼前。
有人好奇地問:「您畫的竹子為什麼會這麼逼真?」
畫家微微一笑回答:「因為我的心中早已有了這些竹子。」這就是所謂「胸有成竹」的典故。
生活常新,問題層出不窮。學習是終生的。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獲得一些知識嗎?是獲得一些經驗嗎?是得到一種學問嗎?最有力、最快速的方式是以獲得境界、通過想像模擬現實的學習。
境界是什麼?境界不是一種技能,它來源於經驗但不等於經驗,它來源於知識但不是知識,它來源於學問但不是學問。它來源於聰明但不是聰明,它來源於書本但不是條條,它來源於邏輯但不是邏輯。境界超越了經驗、知識、學問、聰明、書本、邏輯,根本是直覺、感覺、想像,最後觸類旁通。它有時可以用語言表述,有時卻不能企及。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悟和體驗。
我們的人生隨時有境界。一個人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 痛苦的時候想到那些痛苦,痛苦還沒來的時候,腦海中隨時出現痛苦的威脅,這是苦惱的境界。高興的時候,又越想越得意。 境界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學習是努力營造一種應用場景就是一種境界,
知識是可以傳授的,境界有大師傳授嗎?經驗靠經歷可以獲得, 境界儘管不易得,但還是有辦法的。 就是深思、琢磨、領悟; 就是「舉一反三」即善於總結,善於分析,善於推論。
境界是一種與學習相伴而行的並行工程,是在心上做文章,
是喚醒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是「我要學」, 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完全「鑽進去了」, 更有成就感, 每一個進步都是靠自己努力所得, 體會到努力帶來的成就感/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鬆,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駕馭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 人。而駕馭知識的方法就是境界學習。培訓戰鬥機駕駛員是一項風險高、費用高昂的工作,利用駕駛艙模擬器既可以模擬各種場景高效、低成本的培訓飛行員,有可以規避風險。境界上的學習就是學習應用的模擬艙
孔子是應用境界學習的先驅,我們一起回顧下他學音樂的故事,他找師襄學習音樂。師襄是樂師,是一個瞎子,看不到,所以會注意去聽,音感就比較好, 孔子向師襄學習,演奏音樂,他演奏一首曲子,演奏得很好了,老師都主動給他說你彈得不錯了,你可以換一首曲子了,孔子說不行,我只會彈這首曲子的旋律,還沒有掌握到他的技巧。老師一聽 就讓他彈。他又彈了幾天,技巧成熟可以表演了,老師說你換一首曲子吧,我教你別的。孔子說不行,我只知道它的技巧還不知道它的心意,他作這首曲子有什麼用意呢?老師只好讓他繼續練習了,到後來,孔子主動說了,我現在知道他的心意了,但是還不夠,我還不知道這首曲子所描寫的人長什麼樣子, 最後孔子說,我終於知道這個人長什麼樣子了,這個人長得瘦瘦的,高高的,黑黑的,眼睛望得很遠,好像在牧羊一樣,是周文王。師襄這是才說這首曲子叫《文王操》, 師襄就避開自己的座位向孔子鞠躬。應用這種境界學習能力,孔子很短的時間就把古代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並且能夠溫故而知新,成為萬世師表。
日本有一位醫生叫春山茂雄,更是把這種境界學習大量應用於實際技能的訓練中,從而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春山茂雄精於空手道。不過他平時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做訓練,但與許多高手切磋比武時,卻總 能戰勝對手。
春山茂雄說,這是根據他祖父的指點,在心裡用想像進行訓練所出現的奇蹟。小時候他祖父就有意識地培養他用「心」來想像學習的習慣,讓他「把全部東西在腦子裡繪畫組合」。他學習空手道的方法正是運用想像的方法,想像對方如何出手,自己如何應對等情況。一邊在腦子裡製造各種形象一邊進行練習。經過訓練,等到與別人實際比試時,對方的招數基本上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了,自然就能輕易地戰勝對手。
而當春山茂雄進入醫學院就讀後,這種「心上學」的方法更是幫助他迅速地掌握了外科手術等技能。
他在觀看高年級同學手術實習後,就先在心裡反覆進行練習。在腦子裡想像自己給病人做手術的全部過程,想像著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在腦子裡描繪著有條不紊地及時判斷處理的種種細節。
經過這種境界學習之後,當輪到春山茂雄實際走上手術臺,完全不象第一次拿手術刀的樣子,手術完成得十分順利,連他自己都覺得十分驚訝。
其實,這也就是通過想像,構建知識應用的境界,先在心上學習,然後再進行實踐驗證的實例。結果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比起普通的機械重複練習法,效果又快又好。
心靈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只注重技能訓練,而忽略了心靈的另一種智慧——境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