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高效獲取知識都是使我們的認知能力保持領先的必備技能,我們在下面系統介紹一下我高效獲取知識的方法,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先對知識做個分類,我認為所有的知識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叫做系統級知識,或者叫基礎知識,另一種叫做知識的更新包。我們學習任何一種技能或者知識一定是需要先學習這個領域最基礎的最經典的知識,以此建立對該知識的全局認識,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細分領域,深入研究,深入研究的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在給之前建立的基礎知識打更新包。
舉個例子,比如我想要了解一下現代農業,首先我會學找一本現代農業的大學教材,迅速讀一遍,深度不用很深入,這個過程,可以迅速讓我了解到現代農業是什麼,這個行業整個產業鏈是怎樣一個結構,然後我會發現智能溫室大棚我非常感興趣,我就專門針對智能溫室大棚找資料學習。在我對現代農業和智能溫室大棚感興趣的時間段內,我會在我所能接觸到的所有的信息源中,都訂閱上現代農業和智能溫室大棚,比如我會用Google Alert訂閱這兩個關鍵詞(推薦)。在這裡實例中,讀大學教材和相關學習資料就屬於現代農業這個領域的系統級(基礎)知識,它能帶給我們全局意識,我每天訂閱的最新新聞就屬於現代農業這個領域的更新包級別的知識。
我們主要針對系統級別的知識獲取方法做一下分析,我們常見獲取知識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分別從獲取知識速度和質量來分析一下:
看書,看視頻很多人一想到學習,可能就認為是要看書,這應該是大多數人意識上的一個誤區,其實從獲取效率來說,看書屬於效率相對比較低的方式,為什麼呢?首先書本從作者撰寫到發售到消費者手上有很長的流程,往往書籍裡的信息都至少是兩年以前的,所以看書獲取到的信息是滯後的,其次如果你是帶著問題學習的,看書是得把正本書看完可能才能找到答案,現實往往是你今晚就要得到答案。
搜尋引擎搜尋引擎屬於那種獲取效率要高於看書,但是信息質量很難把控的那種。
我想說,我身邊大多數人不會用搜尋引擎,搜尋引擎是非常強大的工具,會用和不會用的人發揮出的效果可能有成百上千倍。這裡有一份指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13848)。對於生活和工作中不會的東西,一定要先用搜尋引擎,再去問別人,能搜出來的東西還去問別人會顯得你low。
交流找前輩或者領域內專門的人去交流,一定是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特別是你準備了非常有質量的問題,大佬們一定不會吝嗇給你一些指導的,這些直接的學習方式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很多人的問題是,忽略了這種最高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