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領導幹部學習的五種境界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日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強調「國家要上進、民族要上進,必須大興學習之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領導幹部應在學習中努力進入五種境界,才能使自己的信念更加堅定、身心更加健康、視野更加開闊、工作更加有力,領導水平也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學習是一種生活習慣
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積澱起來的一種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如此。古今中外,大凡成功人士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清代學者蕭掄說:「一日不讀書,心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更是「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他們之所以能夠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就是因為把學習當作了一種基本的生活需求,讓學習進入到了生活習慣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學習的領導幹部,說到底是沒有將學習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因為,唯有視讀書學習如飲食而一日不可或缺,做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才能拋開功利、摒棄浮躁,成為一個愛學習、肯學習的人,才能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才能把自己磨礪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優秀領導人才。作為新形勢下的領導幹部應該也必須養成坐下來讀書、沉下來研究、靜下來思考的習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明晰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二、學習是一種人生樂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人之所以感興趣於這些,是因為在獲取的過程中充滿了樂趣,精神上也得到了一種愉悅的滿足。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領導幹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樂在其中」,「樂此不疲」是人生追求學問真理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僅要把學習固化成一種習慣,更要將學習培養成一種愛好,讓學習進入到人生樂趣的境界。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就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只有做到以學習為樂,才能真正學好、學深、學透,才能持之以恆、日有所獲、終有所得。那麼,學習為什麼是快樂的呢?儒家經典《論語》開篇第一句話就說得很明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首先,學習能滿足人們對真理的渴望。學習猶如登山,既充滿艱辛與坎坷亦富有激情與欣慰。學習的過程雖苦,但苦中有樂,更重要的是,由此帶來的身心愉悅是其他東西所難以替代的,有時會有「會當凌絕頂」的頓悟之樂,有時會有「吹盡狂沙始見金」的探索之樂,有時則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會心之樂,等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其次,學習能滿足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學習新知、獲取認識的過程中,能使人萌發出學習無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樂自得之感。再次,學習能使人們體驗到釋疑解惑的樂趣。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工作、交往、處世乃至思想上的各種問題,學以致用的同時又會更大程度上激發人們學習探索的熱情。因此,把學習作為一種人生樂趣,可以塑造自我,可以認知現在,可以燭照未來,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人生的意義、價值和快樂。
三、學習是一種思想境界
《人民論壇》雜誌曾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萬名黨政幹部閱讀狀況調查」,其結果顯示三成多幹部每周讀書不到3小時。調查顯示,工作太忙、應酬過多是影響幹部閱讀的最主要因素。有沒有時間讀書,讀什麼書,折射出領導幹部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談讀書做人有三重境界,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領導幹部的境界與作風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塑造了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格魅力和人格框架。因此,作為領導幹部要想讓自己少一些「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迫,多一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從容,就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思想境界,讓學習進入到心靈深入的境界,真正通過爭做「學習型領導」,推動「學習型政黨」建設、帶動「學習型社會」創建。
四、學習是一種精神追求
古人有「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則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的說法。清代進士鞏建豐也曾說過「精神到處文章在,學問深時意氣平」。領導幹部應當把學習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讓學習進入到精神追求的境界。持之以恆地學習,猶如沐浴智慧的洗禮,猶如與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讓你感到充實、氣足和慰藉。然而,當前有些幹部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幹部藉口工作繁忙「不願學」,一些幹部碌碌無為「不愛學」,一些幹部裝點門面「不真學」,還有一些幹部急功近利「不深學」。有些領導幹部「講政策講不過上訪戶,講法律講不過釘子戶,講發展講不過專業戶,講改革講不過個體戶」。這些不應該出現的現象,從一定層面上折射出了現在一些領導幹部學習精神的缺失。不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有人說,當今時代是一個比心智、比創造力的時代,而心智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學習,才能增強凝聚力、產生創造力、提升執行力、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幹部,應該勤於學習,善於學習,還要樂於學習,切實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努力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與服務人民的統一。
五、學習是一種政治責任
對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來說,堅持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志趣習慣,而是一種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領導幹部要把學習當作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當作自己的一項終身任務和事業,努力讓學習進入到政治責任的境界。今年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8337」發展思路,各級領導幹部如不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就難以在工作中落到實處。實踐表明,從政者若不加強讀書學習,就會造成政治上難以成熟,精神上難以充實,能力上難以提高,潛力上難以發展,事業上難以成功。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我們面臨著不同於以往的各種挑戰,面臨著不同於以往的嶄新課題。只有理論上成熟,政治上堅定,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領導幹部如果不注重學習、不善於學習,即使工作熱情再高,也往往因為指導思想不端正,思維方式不正確,工作方法不對頭而導致工作落後,甚至發生失誤。學習雖然要花費時間,但可以使工作少走彎路,也就節省了時間。領導幹部應當算清這筆帳,應當通過學習,使自己在精神上、知識上先「富」起來。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毛主席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應當通過學習,不斷積累指導工作全過程的系統的知識、經驗、才能,努力成為「行家裡手」型的領導。「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是孔子講的兩句警言,兩者相輔相成。孔子由此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認真學習,就做不了官;而要想做一個好官,就要深入廣泛學習。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一個人有了知識,就好像站在了高山上,能看到很深很遠的東西。
(作者系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