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導幹部要善於去掉「情緒化」

2021-02-11 中國組織人事報

領導幹部面臨著繁瑣的日常事務和巨大的工作壓力,表達喜怒哀樂本屬正常,但如果負面情緒過多,且無法進行有效管理控制,則既會對個人工作、生活及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也會有損自身形象甚至國家、群眾的利益,長此以往,有可能造成職業倦怠及身心健康問題。因此,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正確的方式去探索管理自身情緒,以更好的心理狀態工作。

保持淡然的心態,正確對待情緒

情緒是把雙刃劍,就看如何對待它,對其足夠重視且坦然對待,積極情緒就可能成為工作的潤滑劑;如果忽視且不能理解,消極情緒就可能成為工作的絆腳石。因此,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情緒,用淡然的心態坦然處之。

要正確認知,不盲目。領導幹部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或者取得一些成績,極易盲目地產生負面或者自滿情緒,如果不能正確地認知自己和自身情緒的變化,就可能長期陷入悲觀或者驕傲的陷阱。領導幹部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行為習慣,認識到情緒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及時反映,要及時察覺自身的情緒反應,做到不卑不亢,正確認知情緒產生的原因、過程及控制的方法,找到感情疏通和情緒管理的對策。

要學會理解,不抱怨。情緒猶如一面鏡子,能照出人們的情緒好惡,你對它理解和包容,它就會對你和善友愛。當情緒出現異常時,要試著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和所作所為,進行自我心理暗示,慢慢整理好情感,切忌怨天尤人、情緒失控。

要敢於面對,不逃避。負面情緒就像蹺蹺板,你越弱、它越強:你越逃避害怕,它越肆無忌憚。當不良情緒產生時,領導幹部要勇於面對、敢於正視,保持坦然的心態,善於與人訴說,及時進行自我剖析與反省,主動適應並找到自我情緒的弱點和短處,找到刺激情感的根源,切忌逃避和掩飾。

秉持優雅的氣質,適度表達情緒

「過猶不及,事緩則圓」,情緒表達過度或者過於急躁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影響領導幹部個人形象和工作、生活。領導幹部表達情緒要合乎時機和場合,優雅而不野蠻,適度而不極端,冷靜而不急躁。

要在愉悅時勿失理性。「人逢喜事精神爽。」有的領導幹部在高興時過於表達喜悅之情,容易失去理性,放縱自己,被外界不良環境誘惑,胡亂拍腦袋決策,拍胸脯承諾,辦事出格,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領導幹部表達喜悅之情,也要適可而止,保持理性,把握尺度,科學決策,不因一時之快,違背原則和紀律,亂做承諾和決策。

要在憤怒時不傷大雅。「憤怒永遠是壞參謀。」有的領導幹部性子急躁,在工作中稍不順心,就拿下屬當「出氣筒」,對群眾亂發脾氣,無事生非,既損領導形象,又傷他人自尊。領導幹部要壓制住心中的怒火,慢慢平復心情,保持良好的領導形象和尊嚴,微笑對待下屬和群眾,用溫和的語氣與下屬和群眾交談。

要在浮躁時保持冷靜。領導幹部有時候官場失意,特別是基層幹部得不到升遷時,往往在工作中會產生浮躁情緒,或者是家庭不和、生活不順,也會把浮躁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領導幹部要在浮躁情緒的苗頭出現時,強迫自己保持內心冷靜,再採取緩解情緒的「緩兵之計」,主動挖掘其產生的原因,不斷完善自己,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冷靜中平穩工作、為民服務。

錘鍊豁達的襟懷,適當控制情緒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已心的,強如取城。」領導幹部要清晰認識到控制不良情緒的重要性,保持胸襟豁達,心地坦白,主動包容他人,樂觀做人,積極做事,有效控制情緒,減少負面影響。

要換位思考,有包容力。領導幹部在情緒出現波動時,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不能一味地埋怨下屬、苛責他人。要多站在下屬和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下屬和群眾要有同情心,要多包涵和寬恕,多顧及他人感受,多進行教育引導,及時調節好自身情緒。

要苦中尋樂,有抗壓力。領導幹部肩上擔子重、任務多,若不能適當控制情緒,經常出現情緒化狀況,工作和生活就會苦不堪言。領導幹部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壓力和職位升遷,要以平常心對待,知足常樂,自得其樂,苦中尋樂,逐漸樹立起自信,把負面情緒和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保持熱情和激情,有效管理情緒。

要委婉溝通,有感染力。領導幹部出現情緒化狀況時,要能夠做到「修己安人」,既能夠讓自己情緒穩定,又能夠在關鍵時刻安撫下屬和群眾。要通過自我理解和消化,慢慢控制自身不良情緒。同時,要學會明察和理解下屬與群眾的情感,通過溝通和交流,感染下屬、群眾,激發下屬和群眾的正面情緒,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培養深邃的底蘊,善於疏解情緒

情緒的表達是個人內涵和修養的一種表現,是個人內在底蘊的具體體現。領導幹部作為黨和國家機關的代表,要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德行修養,逐漸養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才能恰當表達情緒,有效疏解情緒。

要修官德、養身心。德行修養是領導幹部為人處世的根本,一個德行修養高深、身心健康的人,就會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能夠把控情緒的反應,對情緒進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領導幹部要常學習傳統文化和文明禮儀,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常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尋找對組織的認同感,提高理論知識和黨性修養,用德行影響別人,用修養去感化別人,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形成良好的情緒氛圍。

要育興趣、交摯友。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幫助領導幹部轉移注意力,知心的朋友可以真情溝通,及時疏解不良情緒。領導幹部要在工作之餘積極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陶冶生活情操。要多讀書學習,少花天酒地;多交良朋摯友,少拉幫結派。逐漸通過轉移注意力培養積極心態,以更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

要淡名利、善處世。「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領導幹部要養成均衡的處世態度,把功名利祿看得淡然些,把職位升遷看得長遠些,把個人得失看得輕一些。用平常心做人處事,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心浮氣躁,患得患失,養成平和的為人處世態度,不良情緒自然就會得到疏解。

相關焦點

  • 領導幹部要注重提高科學素養
    學習科學文化的時代意義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曾強調:「能不能把我國的科學技術儘快地搞上去,關鍵在於我們黨是不是善於領導科學技術工作。」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一名合格的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善於學習當代科學知識、善於思考科學發展規律、善於運用科學發展成果,樹立全面的、辯證的科學觀,才能更好地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緊跟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
  • 領導幹部學習的五種境界
    原標題:領導幹部學習的五種境界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日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強調「國家要上進、民族要上進,必須大興學習之風」。
  • 領導幹部要煉就基層調研能力
    各級領導幹部要抽出時間,靜下心來,帶著問題到基層一線去,到矛盾問題尖銳的地方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實效。<br><br>  目光要敏銳。調查研究既要深入基層,也要走出基層,要沉得下去,更要提得上來。調查研究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
  • 領導幹部要提高與群眾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有些領導幹部在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時,不善於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是習慣於用群眾聽不懂的「官話」、「套話」,不僅沒有起到有效溝通的作用,甚至適得其反。正如習近平同志在2005年浙江省委專題學習會上說得那樣,「在開展群眾工作方面,我們有的領導幹部甚至不會說話,有的同志自嘲:與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
  • 【微觀點】善於學習,就是善於進步
    實踐證明,黨員幹部如果沒有好學的精神,把學習當成負擔或者感到可有可無,時間久了,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就會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就無法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法肩負起重任。  「善於學習,就是善於進步。」本領不是天生的,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才會有所長進、有所提高。
  • 疫情當前,領導幹部要善於應考
    【光明論壇】    作者:鄭運旺(天津科技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
  • 【學習】領導幹部要知錯認錯改錯
    一個人要完全避免犯錯,這是很難做到的。領導幹部也是人,毫不例外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出了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錯卻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首先,是不知錯。有些同志由於不勤學習、不善思考、不重修養,自己明明犯了錯,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有的甚至非常糊塗地把錯誤當成正確、把劣跡當成政績、把問題當作功勞、把毛病當作優點。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原則性、災難性的大錯誤。其次,是不認錯。
  • 領導幹部要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
    領導幹部如何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悉心傾聽時代的聲音,真正了解社會問題,辯證認識問題、正確對待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既是推動當前各項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當前各級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 馬克思說:「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的社會時空會出現不同的問題。
  • 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政治能力
    原標題: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政治能力 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講話中指出:「黨的高級幹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樹立政治理想,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自覺把講政治貫穿於黨性鍛鍊全過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
  • 省領導幹部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11月11日至26日、12月1日至3日,省委先後舉辦三期黨員領導幹部專題學習班和一期黨外領導幹部專題學習班,2200餘名廳局級領導幹部參加,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用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 樂於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 增強理想信念提高工作本領
    本報訊  記者張遠報導:8月2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潘東軍來到市委黨校,為參加全市優秀青年科級幹部培訓班學習的學員授課。他指出,青年是黨和國家建設事業的傳承者和接班人,是各級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青年領導幹部,更應該樂於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通過學習增強理想信念、提高工作本領、促進個人發展、推動上饒崛起。
  • 【洞見】領導幹部要提高政治執行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強調,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指示要求,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執行力。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提高政治執行力,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黨的領導力、戰鬥力、生命力之所在。
  • 善於「思想領導」
    一是要善於「用筆領導」。鄧小平同志說,用筆領導是領導的主要方法,這是毛主席告訴我們的。寫文章是一個人觀察、分析、研究和判斷事物等能力的綜合反映。領導幹部要善於「拿筆桿」,自己動手寫文章,把平時的思考和主張體現到字裡行間去,突出針對性、思想性和指導性,形成信息量大、思想含金量高的文章。
  • 苗華:領導幹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
    原標題:領導幹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全局的高度,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能力要強。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主席突出強調,黨的高級幹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
  • 「學習新語」習近平總書記再談「講政治」 要求領導幹部不斷提高...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主題是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政治建設,提高政治能力,堅守人民情懷,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領導幹部面對失誤要敢於承擔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幹部要發揚擔當精神,必須做到「五個敢於」,其中之一就是「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省委書記謝伏瞻在全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暨省「兩委」委員培訓班上再次強調,領導幹部「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
  • 重要評論 | 領導幹部要提高政治執行力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指示要求,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執行力。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提高政治執行力,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黨的領導力、戰鬥力、生命力之所在。作為執政骨幹、肩負政治責任、發揮關鍵作用,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執行力如何,事關黨的全面領導,事關黨的執政能力,事關黨的奮鬥目標。提高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落腳在政治執行力。
  • 領導幹部做到實事求是要「五有」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在紛繁複雜的現實工作中,領導幹部做到實事求是要「五有」。  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不是一個空洞的道理,是實事求是的出發點和前提,領導幹部要時刻保持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有一種能力:把握事情的本質  實事求是的關鍵在於「求是」,洞察事情的本質。但我們看到、聽到、感覺到的往往是事情的表象,需要透過現象、表象把握其本質和內核。
  • 解決實際問題須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
    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勤於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我們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世界各國主要政黨一致認為,中國共產黨設立黨校,成系統地培訓幹部是成功秘訣之一。
  • 省委組織部長:領導幹部的12條錦囊
    領導幹部既要行萬裡路,又要讀萬卷書,堅持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培養永遠學習的心態。2. 空杯心態。滿招損,謙受益。事物的發展是自我否定的結果,客觀事物的複雜性和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實踐只能是接近真理的過程。成績只代表過去,勇於歸零至關重要。一個人只有對自我不斷揚棄和否定,才能夠承載得更多,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