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2020-12-12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有一位媽媽,她的兒子很優秀,可以算得上是學校的學霸。但這位媽媽依然很焦慮,她說兒子的優秀完全來自於時刻的監督和努力。兒子上小學這六年來,一時都沒有放鬆過對他的監督和督促,一時不管,成績就會下滑。

這位媽媽說,她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兒子身上,每天平均有6個小時,照顧兒子的生活,每天送他上下學,檢查他的作業,監督他背國學,背單詞,做奧數題,陪他一起讀書,每天忙完一切都晚上十點多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何為內驅力?

內驅力簡單來說就是內部驅動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有了內驅力,無論有沒有外在獎勵或誘惑,一個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會輕言放棄,這就是強大的內心力量。

比如,居裡夫人不論外界環境多麼艱苦,仍然終其一生堅持在實驗室默默耕耘,最終發現了鐳;比如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故事,其實都是擁有強大內驅力的結果。

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內驅力」可以分為3種: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的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一種需求。即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求知的欲望。認知內驅力既與學習的目的有關,也與認知興趣有關。

當孩子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並以此來推動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而具有認知興趣或求知慾強烈的孩子常常會廢寢忘食,津津有味的去學習,並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

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內驅力,不需要刻意培養,父母和老師別去破壞就好。

限制孩子探索,或用負面的言行回應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進行無意義的重複性學習,比如懲罰式抄寫;學習難度過高,孩子怎麼都學不會,從而倍感受挫;從不鼓勵孩子等,這些行為都會破壞孩子的「認知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指的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勝任某項工作、做出貢獻、取得成就、贏得社會地位的需要。從長遠來看,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一種追求「成就」的動機,它促使孩子把學習目標指向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和成就。在學習期間,這種動機會使孩子努力地追求優秀的學習成績和較高的排列名次。

「認知內驅力」是直接的學習動機,「自我提高內驅力」是間接但更持久的學習動機。

在教育孩子時,培養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是激發孩子「自我提高內驅力」的有效措施。

但是過分強調「自我提高內驅力」會助長孩子的功利心,使孩子過分追求成績和排名,而降低對獲取知識本身的興趣。

所以,我們需要將「自我提高內驅力」和「認知內驅力」結合起來,使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一起發揮作用,促進孩子熱愛學習。

附屬內驅力:指的是個人想獲得長者或權威的認可、讚許、取得應有賞識的欲望。比如,一個孩子會為了贏得父母和老師的認可而努力學習。三種內驅力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大一些的孩子注意力會從成人轉向同齡夥伴,這期間,來自同伴的讚許就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動機因素。

明白了三種內驅力在孩子學習上所起的作用,家長就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注意引導,在合適的時間有意識的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目標設定目標設定對內驅力形成有巨大的推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耐特和瑞莫斯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選擇10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組成實驗組,並告訴他們:如果要成為大學同學會會員,必須經過磨練和測驗。由此,實驗者命令學生們五天之內不能沐浴理髮,必須吃生豬幹,每天只能睡兩小時,期間要做苦工或者徒步旅行,還要接受各種侮辱及困擾。第五天的深夜,他們告訴學生們:每人要接受7次計算檢測。每次5分鐘,檢測的成績將決定同學會的會員資格。與此同時,實驗者另外選取了50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組成對照組,進行同樣次數和時間的計算實驗,但不告訴測驗的目的,並且在測驗前未受任何侮辱或困擾,最終結果:實驗組的成績幾乎3倍於對照組。

很顯然,前者預先認清了學習目標,而後者只是盲目的工作而已。

這項實驗表明:學習者如果認清學習的目標,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學習目標是孩子學習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動力的有意識培養離不開目標的事實確立。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長期的,比如,這學期,要趕上班級的第幾名、要看多少本課外書、多長時間內圍棋水平要達到更高的段位等。這個目標也可以是短期的,比如,今天要記住幾個單詞、做幾道數學題、多長時間內完成作業等。

家長要注意,目標設定有幾個原則需要遵循,才能起到作用。

第一、目標越具體越好

比如, 「我要好好學習」 就是一個籠統的目標,而 「到期中考試時,我要進入班級前十名」,就很明確、具體。

第二、完成度要可衡量

把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可衡量的階段性小目標。比如,這學期我要記住100個英語單詞,每周掌握20個,5周實現。

第三、目標通過努力可以實現

設定的目標要是孩子通過一定努力可實現的。比如一個班級倒數的孩子,要讓他在幾個月內考到第一名,就不太現實。可以讓孩子每次爭取前進幾名,這樣更容易實現。

第四、設定的目標一定要有期限

沒有期限的目標,不能激勵孩子,有了期限,孩子才有去完成的緊迫感。

目標就像黑夜中的燈塔,能引領孩子前行。

興趣引領「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這是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他的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發揮。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

如果讓孩子去學習他感興趣的知識,學習的時間也許很長,但孩子會不覺得反倒像是在遊戲,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愛迪生幾乎每天都在他的實驗室辛苦工作長達18個小時,在裡面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此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

如果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會學得特別快,也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即使十分疲勞和辛苦,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悅;即使困難重重也不會灰心喪氣,而去想辦法克服它。

父母要懂得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去引領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樹立價值感家長不要把眼光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要讓孩子覺得生活不只是為了學習,讓他們覺得生存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要讓他有自己喜歡的興趣和愛好,有他自己為之奮鬥的理想和目標。

也要用語言、行動、眼神告訴孩子:不論你是什麼樣子,父母都愛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家庭是充滿理解、和諧、尊重和包容的。

要傾聽、理解、接納和包容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進步了,第一時間給予孩子鼓勵、欣賞和祝賀孩子,以平等和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而不是憑藉家長的威權居高臨下地控制孩子。

最後,要讓孩子堅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越努力,越幸運。如果孩子對未來充滿了幸福的期待和憧憬,他就有動力去努力和奮鬥了。

缺少內驅力的孩子,就好比一輛汽車,沒了發動機,或沒了汽油,只能由父母推著、拖著往前走。只有喚醒孩子內驅力,才能讓孩子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往期回顧: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追視能力」影響娃以後的學習,1歲前多和娃玩4種遊戲,受益無窮

父母把五六歲的孩子送出國留學,網友:國外的月亮就真的圓嗎?

一人高考全家緊張,衝刺階段,父母如何陪伴孩子?這四點尤其重要

相關焦點

  • 學霸與學渣之間差一個「內驅力」,教你如何點燃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這讓阿滿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如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她與孩子變成了仇人,那我情願不管這個起跑線,也不要因此而破壞與孩子的感情。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 孩子在家學習老偷懶,孩子自制力太差,家長要懂激發其「內驅力」
    要想要孩子能夠獲得成長,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最主要的還是靠孩子自身。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孩子主動學習呢?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孩子的內驅力,這才是能夠保證孩子主動學習的內在因素。那麼,"內驅力"究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內驅力"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家長應該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家長可以一起來慢慢地學習一下。
  •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才是學霸的致勝法寶
    因為,我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對於寫日記這事,兒子的內驅力終於萌動了!要讓小學生啟動內驅力,還是需要外力去催化的。比如,讓孩子有勝任感。樂樂始終覺得,自己文字表達能力弱爆了。儘管老母親也這樣覺得,但還是每次都鼓勵他,讓他對這件事充滿勝任感,這有利於他積極採取行動,並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相信不少家庭會出現像案例一樣的情況,孩子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實,學習缺乏動力,是因為孩子學習內驅力不足的因素。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學習。而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說白了就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第一:用表揚和鼓勵來激發學習興趣在完成事情的目標之後,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的,尤其是孩子,他們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專家卻說要家長自我反省?
    自從孩子上了大班開始有作業以後,我還是有點小恐慌的,不過好在我假期有提前訓練,每天讓孩子做些簡單的控筆訓練,孩子回來寫作業的效果還不錯,獨立完成。寶媽們在一起聊天,大家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讀書不用管,自己會自動自覺得學習,這就是小孩有「學習的內驅力」的表現。
  • 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聰明父母會用3招
    這個過程就需要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聰明的父母用這3招,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學習內驅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內心有學習欲望,渴望獲得知識,並主動地想盡辦法去學好。03如何喚醒學習內驅力1.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什麼是內驅力?簡單來說,內驅力就是人希望做到某件事或達成自己追求的某個目標,而在自我的內心產生一勁來達成這個目標的力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動力。
  • 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區別在哪裡?
    被動地學習,往往缺乏目標感、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造成精神負擔;而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成功地解決問題而在「被動」與「主動」之間,我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內驅力。那麼,什麼是學習內驅力?學習內驅力是被動到主動的催化劑。有了內驅力,才能對學習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興趣、主動積極的情感態度、良好的專注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努力,從而發動並維持學習行為的進行,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內驅力」不足,做好三件事,培養學習內驅力
    不愛學習,只能說明他對學習沒興趣,因此很難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也側面說明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出現了障礙,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他們尋找回內驅力。學習的欲望不是靠別人給予的,而是孩子內心自我產生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所謂的內驅力
  • 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力覺醒」當是教育追求的最終方向——我們最做為教師,教給孩子多少知識,引領孩子考取怎樣的名牌大學,都無法與「學生內力覺醒」相比較。當每個孩子真正的內驅力被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等終將被孩子實現。而被我們培養出來的眾多的「高分數人才」,如果他的內力沒有被激發,一旦遇到困難,他只能選擇放棄——因為他真的不具備挑戰的勇氣和能力!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簡單但很管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缺乏&34;。所謂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這是一種由孩子內心生發的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內驅力,他們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 優秀孩子都有學習「內驅力」,喚醒「內驅力」,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學習,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自雞」。「自雞」的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雞血,這個詞換一種說法,就叫做學習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的動力。
  • 這樣做,喚醒孩子內驅力
    前兩種驅動力是被動的,會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消失。唯有最後一個內驅力,源自本心,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無論何時都能充分調動起一個人的幹勁兒,從而激發無限潛力。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自主學習,自主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
  • 家庭教育裡,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在場教育專家認為,這種「為了你好」不是媽媽教育孩子成功,而是媽媽控制孩子的成功,孩子應該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的確如此,真正的學習能力是孩子主動願意去學習,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完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而不能只盯著考試,盯著試卷,才能走得更遠。
  • 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的秘密
    說到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我想大多數父母有個不太恰當的認知。起碼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父母提醒和督促的。咱不否認,肯定有那種,即使父母不管,也會主動去學習,自己制定計劃的孩子,但大多數的小朋友,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還是得父母多操心的。
  •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主動學習的心?
    孩子行為的真正改變更多是源自自己內心的主動想法,即所謂的「內驅力」。要有內驅力,發自內心地要去做事,而不是在外界的迫使下無奈去做。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但從宅家的這段經歷來看,貌似調動起孩子學習的「精氣神」更為關鍵——畢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結果,對學習的積極性才是孩子成長取之不盡的內在動力,家長也會省心不少。
  • 【培優有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很多家長往往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懲罰和監督等措施來推動孩子學習,也就是俗話說的「胡蘿蔔+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外部獎勵對於提高工作和學習的興趣並無幫助,反而會降低了孩子的內部驅動力。
  • 主動學習的孩子,成績都像開了掛!3個辦法教父母激發孩子內驅力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成績好,所以一直想盡辦法督促孩子學習。但其實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是讓孩子保持優秀的根本。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一定要做到這三點:一、家長佛系一點,孩子就積極一點。過分督促是中國家長的通病。生怕孩子落後別人,孩子動作慢了一點,立馬開始催促;孩子做作業也忍不住陪在旁邊指指點點。
  • 7歲女孩在案板下學習1個月:父母在孩子學習上培養內驅力就夠了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家上網課一定要上課有人提醒,聽課有人陪,下課有人關閉平板避免玩遊戲。主動學習型和被動學習型孩子之間只隔著內驅力,內驅力是激發孩子長期自主學習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 悅讀周講座 | 譚盾夫人:如何幫助孩子打開學習的終極格局,找到真的學習內驅力
    這樣的學習過程不但會讓孩子覺得學習無趣而辛苦,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最終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這種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僅低效,而且還容易誤導父母。比如,孩子上課看似專心,卻總是記不住老師講的內容。父母往往認為這是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或是記性不好。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式學習」模式導致了孩子的「知識留存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