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成績好,所以一直想盡辦法督促孩子學習。但其實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是讓孩子保持優秀的根本。
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一、家長佛系一點,孩子就積極一點。
過分督促是中國家長的通病。生怕孩子落後別人,孩子動作慢了一點,立馬開始催促;孩子做作業也忍不住陪在旁邊指指點點。
認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進步就會愈快。其實這樣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做任何事都非常被動。一旦離開家長的管束,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到處撒歡,不懂得規劃自己的學習。
父母可以在孩子太過於放飛自我的時候適時提醒他,但是要記得,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迫去學習。
比如說孩子看了很久的電視,家長可以提醒他:「你的作業還沒完成,你準備什麼時候去做呢?」讓孩子主動去安排學習。千萬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說:「不準玩了!趕緊去做作業!」這樣容易激發孩子逆反的情緒,他會更消極的對待學習。
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給孩子主動權。
很多家長喜歡為孩子打理好一切,讓孩子只用專心讀書,但其實這種做法最不容易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因為習慣包辦孩子大小事務的家長,大多都會在孩子學習時嘮叨監督,孩子聽多了情緒也會不耐煩,很難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
二、用規則代替家長來督促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每時每刻盯著孩子要做什麼,總是在催促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去做作業!快點睡覺...」
久而久之,孩子不滿情緒強烈,內心裡會把家長當成「敵人」,聽從安排不過是向家長的淫威屈服。學習也是外力督促的作用,而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
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規則,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如果沒有遵守,一定要自己承擔後果。
比如說:規定孩子必須在今天晚上8點前完成作業,至於什麼時候做作業,可以由孩子自己安排。但是要先說明,作業做不完的後果:會受到老師的懲罰。
這時候孩子的對立面就不再是家長,而是要被懲罰的這個後果,孩子為了避免被懲罰,就必須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在計劃執行初期孩子可能很鬆散,做不完作業被處罰,家長千萬不要幹預。必須讓孩子真正的承擔到後果,才會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才不會失去主動性。
三、用成就感激勵孩子主動學習。
上面我們說讓孩子承擔不主動學習造成的不好的後果,是為了給孩子反向的刺激:做不好會被懲罰。
這裡要適當給孩子正向的激勵:做得好會有獎勵,激發當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學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時候,不管這個成果有多小,哪怕是第一次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按時完成了作業,都要及時誇獎孩子,或者給出實際的獎勵措施。比如可以多看一小時電視之類的,讓孩子有成就感,體驗到主動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為了再次獲得這些好處或者說成就感,孩子就會更主動的學習。良性循環由此產生。
您有其他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動力的辦法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