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的孩子,成績都像開了掛!3個辦法教父母激發孩子內驅力

2020-09-03 伯樂雲智慧教育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成績好,所以一直想盡辦法督促孩子學習。但其實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是讓孩子保持優秀的根本。

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一定要做到這三點:

一、家長佛系一點,孩子就積極一點。

過分督促是中國家長的通病。生怕孩子落後別人,孩子動作慢了一點,立馬開始催促;孩子做作業也忍不住陪在旁邊指指點點。

認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進步就會愈快。其實這樣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做任何事都非常被動。一旦離開家長的管束,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到處撒歡,不懂得規劃自己的學習。

父母可以在孩子太過於放飛自我的時候適時提醒他,但是要記得,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迫去學習。

比如說孩子看了很久的電視,家長可以提醒他:「你的作業還沒完成,你準備什麼時候去做呢?」讓孩子主動去安排學習。千萬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說:「不準玩了!趕緊去做作業!」這樣容易激發孩子逆反的情緒,他會更消極的對待學習。

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給孩子主動權。

很多家長喜歡為孩子打理好一切,讓孩子只用專心讀書,但其實這種做法最不容易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因為習慣包辦孩子大小事務的家長,大多都會在孩子學習時嘮叨監督,孩子聽多了情緒也會不耐煩,很難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

二、用規則代替家長來督促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每時每刻盯著孩子要做什麼,總是在催促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去做作業!快點睡覺...」

久而久之,孩子不滿情緒強烈,內心裡會把家長當成「敵人」,聽從安排不過是向家長的淫威屈服。學習也是外力督促的作用,而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

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跟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規則,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如果沒有遵守,一定要自己承擔後果。

比如說:規定孩子必須在今天晚上8點前完成作業,至於什麼時候做作業,可以由孩子自己安排。但是要先說明,作業做不完的後果:會受到老師的懲罰。

這時候孩子的對立面就不再是家長,而是要被懲罰的這個後果,孩子為了避免被懲罰,就必須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在計劃執行初期孩子可能很鬆散,做不完作業被處罰,家長千萬不要幹預。必須讓孩子真正的承擔到後果,才會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才不會失去主動性。

三、用成就感激勵孩子主動學習。

上面我們說讓孩子承擔不主動學習造成的不好的後果,是為了給孩子反向的刺激:做不好會被懲罰。

這裡要適當給孩子正向的激勵:做得好會有獎勵,激發當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學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時候,不管這個成果有多小,哪怕是第一次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按時完成了作業,都要及時誇獎孩子,或者給出實際的獎勵措施。比如可以多看一小時電視之類的,讓孩子有成就感,體驗到主動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為了再次獲得這些好處或者說成就感,孩子就會更主動的學習。良性循環由此產生。

您有其他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動力的辦法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學習啊~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才是學霸的致勝法寶
    因為,我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對於寫日記這事,兒子的內驅力終於萌動了!要讓小學生啟動內驅力,還是需要外力去催化的。比如,讓孩子有勝任感。樂樂始終覺得,自己文字表達能力弱爆了。儘管老母親也這樣覺得,但還是每次都鼓勵他,讓他對這件事充滿勝任感,這有利於他積極採取行動,並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 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聰明父母會用3招
    這個過程就需要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聰明的父母用這3招,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內驅力的表現在於人的內心真正表現出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有了這種欲望,人就會自主地行動、專注地尋找辦法實現這個欲望。「學習內驅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內心有學習欲望,渴望獲得知識,並主動地想盡辦法去學好。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相信不少家庭會出現像案例一樣的情況,孩子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實,學習缺乏動力,是因為孩子學習內驅力不足的因素。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學習。而內驅力,其實就有點像是常說的興趣,一件事情有了興趣的驅使才會更加原因往裡深入。而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說白了就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既然我們要研究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內驅力,我們就要遵照科學的理論方法。在動機理論研究中,德西和瑞恩是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們將人的內驅力分為三個基本的心理需要: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歸屬感(relatedness)。
  • 學霸與學渣之間差一個「內驅力」,教你如何點燃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這讓阿滿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如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她與孩子變成了仇人,那我情願不管這個起跑線,也不要因此而破壞與孩子的感情。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 孩子在家學習老偷懶,孩子自制力太差,家長要懂激發其「內驅力」
    要想要孩子能夠獲得成長,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最主要的還是靠孩子自身。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孩子主動學習呢?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孩子的內驅力,這才是能夠保證孩子主動學習的內在因素。那麼,"內驅力"究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內驅力"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家長應該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家長可以一起來慢慢地學習一下。
  • 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監控,別讓父母的「嚴加管教」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父母的「嚴加管教」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反而會損害孩子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指做任何事,包括學習,都有來自內心的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才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些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很大進步,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 其實,那份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的,但他的積極暗示和信任讓學生們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內驅力」不足,做好三件事,培養學習內驅力
    「後遺症」,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逼迫中開始厭學,最後徹底對學習失去興趣。對這樣的學生來說,成績當然是差到離譜,能好好的坐到課堂上聽講已經實屬不易了。不愛學習,只能說明他對學習沒興趣,因此很難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也側面說明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出現了障礙,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他們尋找回內驅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專家卻說要家長自我反省?
    自從孩子上了大班開始有作業以後,我還是有點小恐慌的,不過好在我假期有提前訓練,每天讓孩子做些簡單的控筆訓練,孩子回來寫作業的效果還不錯,獨立完成。寶媽們在一起聊天,大家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讀書不用管,自己會自動自覺得學習,這就是小孩有「學習的內驅力」的表現。
  • 家庭教育裡,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父母手中的「線」,影響孩子的內驅力面對孩子升學壓力和未來前途的焦慮,使很多家長試圖去控制孩子。然而買禮物獎勵也好,批評懲罰也好,對提高孩子成績都不太有用。最奇葩的做法,是家長為了控制孩子玩手機或電腦遊戲,用上了監控手段。
  • 優秀孩子都有學習「內驅力」,喚醒「內驅力」,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學習,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自雞」。「自雞」的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雞血,這個詞換一種說法,就叫做學習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的動力。
  • 不,分三步走,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導讀:一個父母從不閱讀的家庭,其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陪孩子閱讀,是親子閱讀的首要條件,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辦法,更是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方式。二寶現在21個月,常常會拿著布書找我:"媽媽,這個!""香蕉!""嗯嗯!"二寶會的話不多,但是很喜歡看繪本,有時會抱著繪本就睡了,這點和哥哥很像。有些家長陪孩子讀繪本,就真的是讀繪本,只知道複述繪本上的文字,看都不看孩子一眼,讀完了繪本一放,完成任務了,而孩子在一旁傻傻看著。
  • 哈佛大學: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好,「羅森塔爾效應」,喚醒學習內驅力
    其實也難怪孩子學習不積極,學習是個很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沒有目的性,誰又會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要什麼都輕而易舉,感受不到生活的壓力,即使父母每天嘮叨生活不易,但孩子還是不能體會,無法感知生活的艱辛。那麼,孩子每天生活在蜜罐裡,又怎會去辛苦的學習呢?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什麼是內驅力?簡單來說,內驅力就是人希望做到某件事或達成自己追求的某個目標,而在自我的內心產生一勁來達成這個目標的力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動力。
  • 心理學:利用「遊戲思維」,5個角度,全面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家長希望孩子像對待遊戲一樣對待學習,有充足得內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專注的投入和付出,但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孩子對遊戲的沉迷與對學習的懈怠,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以遊戲為榜樣,借鑑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並把它的底層邏輯應用到教養方式上,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提高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自律性。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結合這本書的精髓談一談如何藉助&34;來提升孩子內驅力的話題。
  • 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看懂影響內驅力的成因,再用這3個方法
    實驗結論:小學一到四年級時,內驅力越強,成績越好,二者高度相關。一到三年級時,外驅力與成績不相關,對成績沒有明顯影響;然而到了四年級時,外驅力變成負相關,即體驗到更多外驅力的孩子,成績會更差。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孩子一般是內外兼修,內驅力和外驅力都很強大。其中,內驅力主要幫助他學習,外驅力只能幫助他焦慮。如果去掉外驅力,讓他們自行安排學習計劃,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可能會更好;如果長期施加外驅力,內驅力會逐漸磨損,成績很可能會逐漸下降。
  • 7歲女孩在案板下學習1個月:父母在孩子學習上培養內驅力就夠了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家上網課一定要上課有人提醒,聽課有人陪,下課有人關閉平板避免玩遊戲。主動學習型和被動學習型孩子之間只隔著內驅力,內驅力是激發孩子長期自主學習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沒有主見,內驅力也就無從談起了。3.爸爸媽媽過度使用吼叫、攀比和物質獎勵等外在刺激。
  • 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力覺醒」當是教育追求的最終方向——我們最做為教師,教給孩子多少知識,引領孩子考取怎樣的名牌大學,都無法與「學生內力覺醒」相比較。當每個孩子真正的內驅力被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等終將被孩子實現。而被我們培養出來的眾多的「高分數人才」,如果他的內力沒有被激發,一旦遇到困難,他只能選擇放棄——因為他真的不具備挑戰的勇氣和能力!
  • 5歲男孩識字3000:3個方法激活識字內驅力,你的孩子也能行
    也就是說,孩子識字不僅是他內在的發展需求,還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孩子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產生的動力來識字,這就是孩子的識字內驅力。這樣就阻礙了孩子的主動思考、探索和創造力,這也就破壞了孩子這股天然的識字內驅力。強行讓孩子識字的父母,大多抱有功利心,看到別家孩子識字多了,自己不甘示弱也要讓自己孩子學,一聽到別的媽媽在討論孩子識字,又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