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寶寶讀繪本只是複述嗎?不,分三步走,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2020-12-23 IF枕邊育兒

導讀:一個父母從不閱讀的家庭,其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陪孩子閱讀,是親子閱讀的首要條件,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辦法,更是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方式。

在我還小的時候,母親就會經常陪我讀書,九十年代沒有像樣的繪本,有我們家也買不起。媽媽常帶我看的,是我從表哥家借來的語文課本。我還在上一年級,媽媽已經給我讀《木蘭詩》了。我家有姐弟三個孩子,但姐姐和弟弟都對閱讀不感興趣,他們常常一起出去玩,母親則在家陪我讀"書"。也是得益於母親的影響,我一直很喜歡閱讀,後來上初中開始投稿,發表在當地的報刊上。

等我自己有了孩子,在給他們買書籍這件事上,我從不含糊。大寶現在五歲多了,他的繪本比我的書還要多,大大小小有200多本了,中文、英文都有。二寶現在21個月,常常會拿著布書找我:"媽媽,這個!""香蕉!""嗯嗯!"二寶會的話不多,但是很喜歡看繪本,有時會抱著繪本就睡了,這點和哥哥很像。

有些家長陪孩子讀繪本,就真的是讀繪本,只知道複述繪本上的文字,看都不看孩子一眼,讀完了繪本一放,完成任務了,而孩子在一旁傻傻看著。親子閱讀不是"走過場",重視的不是形式,而是過程中家長和孩子的參與,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而從親子閱讀開始,是很好的方式,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以後上學打下基礎。

1、 親子閱讀的目的

日本兒童繪本大師松居直說,圖畫書的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對話。念圖畫書給孩子聽,正是親子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是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最佳方式之一。

親子閱讀就是陪著孩子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最好是有互動。比如媽媽可以提問:"小鳥最後去哪裡了呢?""你知道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嗎?"寶寶會根據前面講的故事作出回應,在這個時候,是也能鍛鍊他的想像力。

陪孩子閱讀,其實是為了還原生活,並且加以指導。讓孩子通過繪本中的故事,聯想到生活中,並且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單純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爸媽給孩子做親子閱讀時,都是為了側重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通過繪本的引導,把其中的場景,融入到生活中,讓寶寶加以實踐,寓教於樂,會讓寶寶潛移默化的養成很多好習慣,比如飯前洗手、早晚刷牙、自己穿襪子等。

2、 培養閱讀習慣,定個小目標

重視閱讀、常常閱讀的父母,最能影響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陪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嘗試製定目標,比如在一周內閱讀玩某個系列的繪本,也許孩子剛開始並不會配合,可以同時設置個小獎勵,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和滿足欲。當然,獎勵一定是孩子感興趣的,效果才更好。

定期設置小目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可以讓孩子對時間的觀念更強。之前大寶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有時要催促好幾次才能有一點效果。自從寶爸跟他約定一周內讀完7本繪本且要回答正確爸爸的提問,就會在周末陪他去一次遊樂場。他的時間觀念逐漸加強了,每天早上起床也很少賴床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3、 挖掘孩子的興趣,撬動學習的支點

繪本也是分很多系列和畫風的,選擇孩子喜歡的,他的興趣會更大。大寶喜歡看科普類型的,尤其是一些恐龍物種、微生物細菌介紹的書籍,他愛不釋手。那麼就可以注重培養孩子對生物方面的學習。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可以在他以後學習文化知識時,逐步引導和指點。有些孩子對數字很感興趣,家長也可以通過日常的練習和參加一些奧數班,培養孩子數學方面的天賦。

挖掘出孩子的興趣點,並且加以培養。他以後可以在相應的領域,更快獲得成績、榮譽以及讚許,這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認同感,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枕邊育兒寄語: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在書和路上。"也有人說"三歲定天"。無論如何,及早通過親子閱讀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對他以後都大有幫助,而且能激發他學習的內驅力。用書籍的力量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讓親子閱讀成為習慣,你和孩子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才是學霸的致勝法寶
    所以,我只能選擇我痛苦——為他不喜歡寫看圖寫話而焦慮,為這枚文字表達渣渣而煩惱,同時還得強強按住勸他寫日記的欲望——學習路漫漫,我不希望小小年紀的他,就覺得寫日記乃至學習是痛苦的事。03內驅力真的那麼重要嗎?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學霸與學渣之間差一個「內驅力」,教你如何點燃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這讓阿滿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如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她與孩子變成了仇人,那我情願不管這個起跑線,也不要因此而破壞與孩子的感情。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內驅力」不足,做好三件事,培養學習內驅力
    不愛學習,只能說明他對學習沒興趣,因此很難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也側面說明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出現了障礙,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他們尋找回內驅力。當然了解內驅力對學習的重要性之後,相信家長都不願在耽誤時間。一、激發學習積極性內驅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認識,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他的積極性。
  • 孩子在家學習老偷懶,孩子自制力太差,家長要懂激發其「內驅力」
    家長都對孩子的學習很著急,但是孩子一點都不上心。事實上,如果孩子一直依靠外界的監督才能夠專心學習,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因為孩子本身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缺乏自制力,不懂得要主動學習,一直都只學著偷懶取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是他對自己研究領域的興趣促使他達到今天的成就。
  • 別再用這種激勵方式了,它會殺死孩子的內驅力
    內驅力,是一種內在的動機(inner drive ),主要來源於我們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學習並且創造新事物,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的一種內在需求。擁有內驅力的孩子,是真正熱愛學習的孩子,也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行為,不受外界事物影響,因此即便沒有外界的要求或獎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也不會消失。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大部分孩子都會想:學習這麼枯燥,還要經常挨父母的罵,那為什麼還要學習呢?孩子的內在對學習沒有認同感,怎麼可能積極主動去學習呢。即使旁邊有人盯著,心思也已經飛到別處去了。換位思考,現在的成人遇到自己不喜歡的是事情也是會一拖再拖,因此孩子遇到不喜歡的事也是如此。
  • 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力覺醒」當是教育追求的最終方向——我們最做為教師,教給孩子多少知識,引領孩子考取怎樣的名牌大學,都無法與「學生內力覺醒」相比較。當每個孩子真正的內驅力被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等終將被孩子實現。而被我們培養出來的眾多的「高分數人才」,如果他的內力沒有被激發,一旦遇到困難,他只能選擇放棄——因為他真的不具備挑戰的勇氣和能力!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不用陪孩子上興趣班嗎?」因為自從當媽後,她就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很少有空與我們聊天與相聚。她說:「我想放棄了,不想再逼孩子學了。」她說出這句,我卻不是很意外。阿滿的孩子一歲不到,她就開始帶他參加早教班了。孩子兩歲左右,她又開始為他張羅各種啟蒙班。
  •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既然我們要研究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內驅力,我們就要遵照科學的理論方法。在動機理論研究中,德西和瑞恩是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們將人的內驅力分為三個基本的心理需要: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歸屬感(relatedness)。
  • 9歲男孩不做作業媽媽捆手腳:激發學習內驅力,孩子才會愛上學習
    從來沒見過有孩子,會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愛上學習的,在《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書中,作者認為,想讓孩子喜歡學習,就必須提升孩子的學習內驅力。那麼,什麼是學習內驅力?學習內驅力意思就是,從主觀認識上提升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靠外力強迫。讓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 優秀孩子都有學習「內驅力」,喚醒「內驅力」,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學習,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自雞」。「自雞」的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雞血,這個詞換一種說法,就叫做學習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的動力。
  • 心理學:利用「遊戲思維」,5個角度,全面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家長希望孩子像對待遊戲一樣對待學習,有充足得內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專注的投入和付出,但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孩子對遊戲的沉迷與對學習的懈怠,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以遊戲為榜樣,借鑑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並把它的底層邏輯應用到教養方式上,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提高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自律性。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結合這本書的精髓談一談如何藉助&34;來提升孩子內驅力的話題。
  • 宜川中學李江波: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它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習的強化劑,是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內在意識傾向。從哲學角度講,學生的內驅力是指:教學活動主體的積極參與意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內因,教師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把教學活動變成學生獲取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的自覺意志和行為。
  • 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聰明父母會用3招
    這個過程就需要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聰明的父母用這3招,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學習內驅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內心有學習欲望,渴望獲得知識,並主動地想盡辦法去學好。,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促進孩子的左右腦協同發展,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主動愛上學習。
  • 7歲女孩在案板下學習1個月:父母在孩子學習上培養內驅力就夠了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在家上網課一定要上課有人提醒,聽課有人陪,下課有人關閉平板避免玩遊戲。主動學習型和被動學習型孩子之間只隔著內驅力,內驅力是激發孩子長期自主學習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簡單但很管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缺乏&34;。所謂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這是一種由孩子內心生發的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內驅力,他們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專家卻說要家長自我反省?
    自從孩子上了大班開始有作業以後,我還是有點小恐慌的,不過好在我假期有提前訓練,每天讓孩子做些簡單的控筆訓練,孩子回來寫作業的效果還不錯,獨立完成。寶媽們在一起聊天,大家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讀書不用管,自己會自動自覺得學習,這就是小孩有「學習的內驅力」的表現。
  • 如何解鎖學生學習內驅力
    給學生學習提供激勵,會讓學生對激勵產生依賴。如果這些激勵對學生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或完全沒有了,那麼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會隨之消退或者消失。這正是Destiny在中學時所經歷的事情,即她不再作為班上的佼佼者而獲得獎勵。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則是一種更為有效的策略,可以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不止於此,內驅力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
  • 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都收穫了什麼?
    同樣,因為我自己喜歡,我從沒苛求過通過閱讀,能讓孩子怎樣怎樣。但是事實卻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通過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卻收穫了自己從未想過的碩果。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密了。這應該是讓我最開心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