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專家卻說要家長自我反省?

2020-09-21 大頭愛閱讀

自從孩子上了大班開始有作業以後,我還是有點小恐慌的,不過好在我假期有提前訓練,每天讓孩子做些簡單的控筆訓練,孩子回來寫作業的效果還不錯,獨立完成。寶媽們在一起聊天,大家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讀書不用管,自己會自動自覺得學習,這就是小孩有「學習的內驅力」的表現。

現在的孩子學習項目越來越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其注意力卻越來越難集中,耐力和內驅力極差!特別是對於那些缺乏教育技巧和耐心的家長來說真的是: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家長們開始抱怨現在的小孩太難帶:對自己要求低,做什麼事都不想盡力,你批評他也滿不在乎,沒有一點內在驅動力,讓人生氣又沒有辦法!

其實不全是孩子的錯,家長們很容易陷入恐慌,尤其是看到別人家小孩優秀以後,特別著急就會提高要求,甚至過分苛責。孩子這個年齡本來就很難有什麼驅動力,要正確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徵。首先,他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比如為什麼要做作業?你準備了一籮筐道理,聽起來都很合理又有遠見,但孩子這個階段,不見得能理解。不知道為什麼做,就很難盡力去做。


內在動機就是內驅力,首先要糾正一下孩子的內驅力不是被激發出來的,其實孩子天生具有內驅力,每一個人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都有對新鮮事物探究的欲望,以及想要得到身邊的人以及更多人的肯定,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而這些都屬於內在動機。就我而言,是真的相信:孩子的學習意願和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完全超越已經或多或少思維固化的大人的。作為家長,對於孩子這種自發的、不可遏制的對於學習的強烈欲望,只要儘量少破壞,呵護就好,無須刻意去「培養」。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讓孩子喜歡學習的內驅力比如好奇心、興趣、成就感等等;

另一種是讓孩子願意學習的外部動力。也就是來自父母或者老師的推動下孩子去學習,你會更想要哪一種呢?

很多人覺得孩子內驅力不足,都在不停地從外在因素或者孩子身上找原因,我這裡想重點說的是要想讓孩子在學習時內驅力爆棚,最重要的是父母,注意控制你的情緒,要跟孩子好好相處,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培養孩子內驅力的重要因素。



的確,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很難做到不發火,甚至一寫作業就崩潰,每次一到學習時間都是一場較量,甚至還要動用武力才能結束這場戰爭。也有人說道理我都懂,可是不吼不打孩子根本不聽,美國心靈導師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裡說過「在任何的對抗之中,都會使人更加堅定自己的看法。」在親子關係中也是一樣的,當孩子跟父母發生了分歧,劇烈的爭吵對抗之後,孩子會更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一定會反對父母的主張。也就是說父母想讓他(她)好好學習,他(她)就會通過不好好學習來跟你進行抗爭。



相信這樣的後果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所以我們在親子關係中一定要避免,一直把孩子往一個反方向去推。如果目前和孩子之間在學習上已經有惡性循環的趨勢的話,那我建議大家首先要改變自己,把自己和孩子從這個惡性循環中拔出來。


接下來談談如何讓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越來越強?

正常情況下相較於玩耍,對於學習孩子都不太有動力這很正常,就像大部分人對上班也不是充滿了幹勁和動力,所以我們得理解這個現象,要接納這個事實,要有心理準備這個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事情,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首先明確努力的方向,要陪孩子找到他的興趣點,都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多跟孩子探討,幫助孩子找到優秀的目標。然後通過父母的智慧,讓孩子發現好好學習才是實現目標必備的手段和途徑,實現孩子從你讓他學轉變為他自己要學的正向引導。



第二就是要明白什麼樣的孩子上學以後他的牴觸心理不會那麼強,就是他各種能力都提前訓練了,接觸到新的事物他能應對,他也就不那麼牴觸,甚至還會願意挑戰一下,享受那種成就感。所以父母在早期陪伴的時候就要多下功夫,多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思維邏輯力,以及控筆能力等等重點抓住習慣培養。另外剛開始學習時家長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那樣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本來挺高漲的學習興致被你的高標準打擊沒了,那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第三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去鼓勵他,他不管做成什麼樣都要想辦法鼓勵他,我們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去評判他,而要扣細節,從細節上誇獎他做的好的地方,讓他覺得原來我還是不錯的,我還能行。千萬不要打擊他,動不動就批評他,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最後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愛孩子,無條件地愛!擁有完整的、無條件愛的孩子安全感充足,幾乎可以應對任何問題。特別喜歡這句話: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帶孩子去看星空,讓他感受浩瀚的宇宙,比一味給他金錢獎勵重要;

給孩子準備一屋子書,培養全家閱讀的習慣,比怒吼著讓他「好好讀書」有效;

與孩子平等對話,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見,比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有意義。

全身心地信任孩子,相信他天生的善意、好奇、學習成長的本能和巨大能力,反省自己的功利,減輕不必要的焦慮,給孩子時間和空間,相信孩子的成長。相信孩子的學習內驅動力就會有了!!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內驅力,不需要刻意培養,父母和老師別去破壞就好。限制孩子探索,或用負面的言行回應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進行無意義的重複性學習,比如懲罰式抄寫;學習難度過高,孩子怎麼都學不會,從而倍感受挫;從不鼓勵孩子等,這些行為都會破壞孩子的「認知內驅力」。
  • 孩子在家學習老偷懶,孩子自制力太差,家長要懂激發其「內驅力」
    家長都對孩子的學習很著急,但是孩子一點都不上心。事實上,如果孩子一直依靠外界的監督才能夠專心學習,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因為孩子本身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缺乏自制力,不懂得要主動學習,一直都只學著偷懶取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是他對自己研究領域的興趣促使他達到今天的成就。
  • 家庭教育裡,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在場教育專家認為,這種「為了你好」不是媽媽教育孩子成功,而是媽媽控制孩子的成功,孩子應該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的確如此,真正的學習能力是孩子主動願意去學習,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完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而不能只盯著考試,盯著試卷,才能走得更遠。
  •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內驅力」不足,做好三件事,培養學習內驅力
    前言關於孩子的學習,家長的話匣子就管不住,當然最多的內容還是埋怨孩子學習上的不足。對於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表示無奈,可以說孩子在學習上壓根就沒有動力,即使家長在後面使勁的鞭策,依舊是學習困難戶。所以說讓孩子在學習上多花心思,是為人家長現階段比較重要的大事,畢竟學習的大好時間也只有這幾年。
  • 如何建立孩子的內驅力
    考試季結束,又是一個新的學期開始,經常聽到家長感嘆,某某孩子考上名校,但其父母基本不過問學習。也有人感嘆,拼盡全力陪伴孩子的陪讀父母也許也能將孩子送上名校,考得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是這部分孩子絕對不是金字塔最頂尖的那部分人群。那部分金字塔頂的學霸們,說白了,不是有什麼三頭六臂,而是有著一份超常的內驅力。
  • 聽教育專家講如何提升孩子內驅力
    深圳晚報訊(記者 王宇)8月16日,由深圳睿語國際教育主辦的「提升內驅力·從核心成長」教育論壇在深圳睿語國際教育寶安校區舉行。論壇邀請了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校長鄔曉莉和深圳睿語國際教育校長溫瑤麗共話教育。在鄔曉莉看來,教育的一大作用是啟發並點燃孩子,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啟迪孩子的思維,傳授方法,讓孩子學會交流溝通、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 優秀孩子都有學習「內驅力」,喚醒「內驅力」,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學習,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自雞」。「自雞」的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雞血,這個詞換一種說法,就叫做學習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的動力。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有孩子的家庭裡最令家長們頭疼的應該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不少孩子缺少對學習的主動性,因為學習上感到困難或者其他外在因素影響,無法對學習提起興趣,總是要家長在後面監督才能完成任務,缺少自己主動學習的動力。
  • 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聰明父母會用3招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是被家長推著學習呢?家長推一推,孩子動一動,家長不動,孩子便一動不動。其實,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學習內驅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內心有學習欲望,渴望獲得知識,並主動地想盡辦法去學好。
  • 學霸與學渣之間差一個「內驅力」,教你如何點燃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這讓阿滿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如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她與孩子變成了仇人,那我情願不管這個起跑線,也不要因此而破壞與孩子的感情。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簡單但很管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缺乏&34;。所謂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這是一種由孩子內心生發的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內驅力,他們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 從閱讀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蔡家意 陳昊)今天,由湖南圖書館和小讀者學堂湖南省分會聯合舉辦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講座在湖南圖書館舉行。「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學過的知識很快就忘」「我家孩子缺乏自律,沒有規劃」「看過了很多書,諮詢過很多人,但親子關係還是搞得雞飛狗跳」……現場家長表達著各自的困惑。
  •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才是學霸的致勝法寶
    要讓小學生啟動內驅力,還是需要外力去催化的。比如,讓孩子有勝任感。樂樂始終覺得,自己文字表達能力弱爆了。儘管老母親也這樣覺得,但還是每次都鼓勵他,讓他對這件事充滿勝任感,這有利於他積極採取行動,並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娃「內驅力」不足,家長要這樣做
    「內驅力」其實就是孩子主動做事的自覺性。我們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做事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兒子同學帥帥的媽媽最近就很煩惱,帥帥媽媽說他家帥帥是一個特別「哏」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從來沒有利利索索的時候。
  • 在應試的籠子裡,怎麼保護孩子的內驅力
    撇開任何批判,今天我們想探討的是,作為普通的父母,怎麼在體制下,保護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到底如何做,才能又不破壞孩子的內驅力,又能讓孩子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人類的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極為強大的。只要環境適宜,不需要成年人主動教學,正常的孩子通過自己觀察、探索、自由玩耍,就能夠主動吸收和學習他所需要的知識。
  •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主動學習的心?
    完成得好的那幾次作業,都是家長在旁邊全程陪著寫的,有時家長忙了沒顧上來,立刻就原形畢露。看起來,這還像極了大多數孩子在家的狀態。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不光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學習的內驅力似乎更為重要。孩子的求學道路很長,越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初高中階段,專注、仔細、勤奮、堅持等非智力因素,對孩子學習效果的影響就越大。
  • 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看懂影響內驅力的成因,再用這3個方法
    一旦虧損,後果可能比普通人被裁員還嚴重,所以很難保持內驅力。02內驅力好在哪?為什麼我們要執著於孩子內驅力的培養和發掘呢?內驅力和外驅力相比,究竟有什麼好處?可能有家長要質疑了,身邊很多家長使勁推(雞)孩子學習,然後孩子成績非常好。這是否跟上面的實驗結果不相符呢?不是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孩子一般是內外兼修,內驅力和外驅力都很強大。
  • 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監控,別讓父母的「嚴加管教」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父母的「嚴加管教」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反而會損害孩子的「內驅力」。如果家長總是事事管著孩子,就會打亂孩子自己的節奏,反而會觸發孩子的自我反抗機制:不聽家長的話,和家長反著來,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磨蹭,陷入惡性循環。
  • 小心「外推力」殺死孩子的「內驅力」,記得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沒有「內驅力」再多「外推力」也是白費功夫教育心理學把激勵孩子的動機分為「內在動力」和「外來推動力」。也可以稱之為「內驅力」和「外推力」。你看,即使我們有一千種法子來管理孩子,孩子們也會有一千零一種法子來和我們搞對抗。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有能力一輩子盯著孩子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既然如此,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鞭策自己,自己努力上進,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務。
  • 哈佛大學: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好,「羅森塔爾效應」,喚醒學習內驅力
    01現在家長普遍反應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不積極,自律性差。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需要老師或者父母催促甚至監督。其實也難怪孩子學習不積極,學習是個很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沒有目的性,誰又會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要什麼都輕而易舉,感受不到生活的壓力,即使父母每天嘮叨生活不易,但孩子還是不能體會,無法感知生活的艱辛。那麼,孩子每天生活在蜜罐裡,又怎會去辛苦的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