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識字量驚人,有的孩子記了這個忘了那個?
其實,識字量驚人的孩子也不是什麼「高智商」、「神童」,只是他們的父母把握住了孩子的識字內驅力,讓孩子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越學越多也是自然的事情。
1、什麼是「識字內驅力」
我國幼兒教育學研究的開創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能夠識字是兒童所迫切要求的」。
發展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在語言學習中,孩子始終是個主動者,只要有個合適的環境,就能自然開花結果。
也就是說,孩子識字不僅是他內在的發展需求,還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孩子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產生的動力來識字,這就是孩子的識字內驅力。
孩子對文字有著天然的好奇和探索欲,父母如果懂得因勢利導,駕馭好孩子這股識字內驅力,不但能讓孩子識字量蹭蹭上漲,還能讓孩子很快到達自主閱讀的能力。
2、機械式認字是識字內驅力殺手
自我決定論創始人愛德華·L德西基提出: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強加給他的價值和目標的人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喪失了內在動機和真正的自主。
如果父母強制讓孩子讀書寫字,每天達到一定程度的識字量,只為了追求孩子能認識多少字,不管孩子有興趣與否,而不管這個字在真正的語言環境裡怎麼用,就等於拔苗助長。
孩子即使認識很多字到最後也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這就像更好的機器,如果馬達壞了,就會全部報廢。
所以,為什麼那麼多專家不贊成孩子在學齡前提前讀書,他們主張幼兒提前讀書,進入小學以後就提不起勁學習了。
其實,不是孩子提不起勁學習了,而是父母在給孩子提前識字過程中,總是讓孩子處於被動吸收知識的處境,孩子無法消化,大腦強行淪為了儲存信息的容器。
這樣就阻礙了孩子的主動思考、探索和創造力,這也就破壞了孩子這股天然的識字內驅力。
強行讓孩子識字的父母,大多抱有功利心,看到別家孩子識字多了,自己不甘示弱也要讓自己孩子學,一聽到別的媽媽在討論孩子識字,又不淡定了......
很多媽媽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緩解自己的焦慮,而去讓孩子識字,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發現孩子想要識字的信號,進而引導孩子去識字。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識字內驅力,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發現孩子想要識字的信號
捕捉到孩子想要識字的信號,就說明孩子的識字內驅力在蠢蠢欲動,這個時候就是孩子識字的黃金時間了,媽媽就可以開始給孩子識字了。
那麼,孩子怎樣的行為才是在表示自己想要識字呢?
比如說,每次讀繪本就會主動要求指認書名,看到路上的店鋪名、園裡雕塑旁的指示牌都會問是什麼字,這些都是孩子想要認字的信號,媽媽需要做個有心人。
蒙臺梭利指出:3.5~4.5歲是寶寶的書寫敏感期,即這個時期的孩子善於將聲音轉化為具體符號,是學習識字的最佳時期。
2)正確引導孩子認字,讓孩子愛上識字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出口成詩的王恆屹,年僅5歲,識字超3000,背詩500!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識字量,她的奶奶道出了秘訣:從小給王恆屹讀詩詞,引起他的識字興趣。
奶奶說:「我一般都是看著他,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他能接上我說的詩句了。比如我說『春眠不覺曉』,我說完『春眠不覺』時,他就可以接上『曉』字。」
好的詩詞具有韻律美,孩子自然喜歡,再加上奶奶會經常和他互動對詩,就像在做遊戲一樣,小屹恆識字的興趣立馬油然而生了。
總之,順應孩子的自然需求,讓識字變成一個遊戲的過程,那麼孩子就能痛快又高效的認字了。
3)用一套好書激活孩子的識字內驅力
《語言表達第一課》是專為2-8歲孩子設計的語言啟蒙繪本,集語言啟蒙、語言遊戲、創意想像為一體,更具教育性和實用性。
全套一共四冊,分別講了語言啟蒙的四個大概念:《名詞》《動詞》《形容詞》《打比方》。
它不僅僅是一套語言學習書,更是一套激發孩子的讀圖能力、認字能力,引發思考力,激發想像力的工具書。
內容都是貼近生活編寫的,從孩子們最熟悉的日常環境引入,用有趣、色彩豐富的畫面,吸引孩子去認知、思考,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這套書,還是一本親子遊戲書。
趣味小問答,親子間的互動設計,讓枯燥的文字學習,變成一個快樂的小遊戲,輕鬆又簡單,哪怕是2~3歲的寶寶也能邊玩邊學。
一套書玩下來,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認識了成百上千個詞語,還學會了流暢的語言溝通。
無論是記憶力,還是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這對於孩子以後應對升小學的【看圖說話】類題目,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這套書品質也超棒,優質厚實紙張,裝訂牢固,經得起孩子的折騰和反覆翻頁。採用環保油墨印刷,圖文清晰,色彩豐富明亮,很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
最近發現國內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所以趕緊推薦給大家,而且價格也特別給力,只要99.9元/套,一頓外賣的錢,就能擁有四本圖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帶一套回去和孩子一起在玩耍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