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省教育學會的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幼兒園大、中班兒童識字量在800左右。
根據規定,孩子在第一學段(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而有這樣一個孩子,5歲的識字量超過了3000。
這個孩子叫王恆屹,曾經參加過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挑戰不可能》等節目,更是被央視新聞的官博點讚誇獎。
在這個孩子在網上火了之後,有一些家長就會有些疑,孩子這麼小,就識字這麼多,是不是死記硬背的?會不會是在揠苗助長?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是不是沒有好處呀?
也有家長直接搬出了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說過的一句話:
「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圖畫書的習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閱讀障礙,還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斬釘截鐵的說,過早識字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處的。
但是家長忽略了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這段話中「強迫」這兩個字。
在孩子年幼時,孩子學習任何知識,只要是帶有「強迫」手段,孩子都會感覺到反感,對以後的學習不利。
就連玩遊戲,家長用強迫的手段,告訴孩子「每天必須搭積木1個小時,不搭完不可以玩別的,不可以吃飯」,相信孩子一樣會遊戲產生厭惡的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幼兒園再教孩子一些知識的都是都是採用遊戲的方式。
所以說,家長需要擔心的,不是孩子識字太早的問題,而是自己教孩子識字的手段是否符合孩子的發展。
只要符合,家長大可以放心大膽地教孩子識字。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孩子不必死記硬背,順其自然地就能提升了識字量呢?
這幾個方法,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試一試。
帶著孩子閱讀古詩詞
被央視新聞官博誇讚的王恆屹小朋友,之所以能夠識字超3000,和他從小就接觸古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恆屹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在他1、2歲的時候,奶奶就喜歡聽一些名師大家的朗誦,所以時間長了,王恆屹也能有樣學樣跟著讀兩句。
奶奶看他對古詩挺感興趣,於是就開始每天帶著他讀古詩詞,也不要求他一定會背,就是讓他每天接觸著。
然後等到王恆屹上幼兒園了,奶奶才開始讓他背,這個時候,他對詩詞也有興趣了,而且對於古詩詞要表達的意思也都有一定的理解了,背起來就特別的輕鬆。
每天都在看詩詞,自然上面的字也都認識的七七八八了。
積少成多,就這樣王恆屹5歲的時候,就可以熟背古詩400首,識字超3000了。一舉兩得。
堅持閱讀繪本
從小閱讀的好處已經被各個育兒、教育專家反反覆覆的說了無數遍了。
其中一個好處就可以可以提升孩子的詞彙量。
家長不妨想一想,除了書本,孩子這一天,能夠看到幾個漢字?答案是寥寥無幾。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提升詞彙量呢?
只有繪本,孩子隨手翻一翻就可以看到漢字,每天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也會看到。
尤其是一個故事孩子聽了7、8遍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就可以把家長說得話和繪本中的文字對應上。
在大量的閱讀之後,孩子的詞彙量自然就可以得到了提升。
保冬妮出版了200多部童書和圖畫書作品,保冬妮作品曾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國家優秀少兒圖書獎、冰心文學新作(詩歌)獎等。
她的繪本能夠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達。《水墨漢字繪本》就是由保冬妮編輯的一本識字繪本。
《水墨漢字繪本》是一套了解母語漢字的兼具功能性和藝術性的兒童繪本,4冊書分為:《日月山川》象形、《上下十千》指事、《 森林雪野》會意、《松柏晨露》形聲篇。
每冊表達了一種造字方法。每一個字,每一段故事,都有一個穿越千年的歷史。
這套繪本採用了左圖右字的格式,左邊是書畫同源的圖畫,右邊田字格裡是與畫面對應的一個字或兩個字;
字上有或甲骨文、或金文、或小篆、或大篆的對照;
因為字的產生年代不同,有的字發端於甲骨文,有的字從小篆開始才產生,所以,它們並不都是甲骨文。
左側還有和文字相對應的一句古詩詞,右側有關於和這個字的小故事。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所以說《水墨漢字繪本》是一套不需要認,只需要看的認字書。好玩、好看、好記。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識字」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