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完暑假就要開始上大班了,作為老母親,就想著每天給孩子在家裡教一點幼小銜接的知識。那天恰好看到了5歲神童王恆屹的視頻,真的是被這個小朋友圈粉了。
5歲的孩子識字3000,熟讀古詩500首,這孩子不僅是熟讀古詩,現場的主持人或者評委即興提出某個詩句中的某個詞,孩子都能夠從容的說出這些詞語的意思。
在綜藝節目《挑戰不可能》中,王恆屹和搭檔要根據關鍵字「明」說出30句含有明的古詩。對於成人來說,這很簡單,因為成人的記憶是符號記憶,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孩子的符號記憶才剛剛開始,要從巨大的信息庫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但是王恆屹和8歲的搭檔順利闖關。
5歲孩子背誦500首古詩關鍵在於奶奶的方法正確
王恆屹不但能夠背誦500首古詩,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可以完全理解古詩的意思。為了更好的了解王恆屹的學習方法,我去找了關於王恆屹奶奶的採訪,發現王恆屹小朋友除了記憶力好,能夠如此優秀,和奶奶正確的教學方法密不可分。
首先,奶奶是以興趣為基礎的
王恆屹的奶奶說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歡朗誦和古詩,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自己帶著孩子就會一句一句的給孩子讀古詩,剛開始孩子只是聽,後來逐漸可以接上奶奶古詩中的一個字,接下來是一個詞,聽得越多,孩子就記下了整個句子。
可以說孩子對古詩的喜歡是和奶奶的興趣培養有關,因為不斷的重複加上環境的薰陶,讓孩子喜歡上了古詩。
其次,奶奶是以理解為主來傳授古詩的
很多孩子都能夠背下古詩,但是讓孩子說出具體的詩詞意思,對於孩子來說很難,甚至對於很多成人來說,也只是大概模糊的了解,要講出古詩的典故,很多家長都做不到。但是王恆屹的奶奶不同,為了讓王恆屹記下古詩,爺爺奶奶會在家裡給他講解古詩的典故,會告訴他每一句詩詞的意思。
正是這樣的耐心和日積月累讓王恆屹能夠被稱為「神童」。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記憶力好,不能否認孩子可能天生記憶力好,但是要知道王恆屹奶奶的教育方法完全符合兒童早期認知發展的規律。
也就是說,王恆屹的奶奶其實是用正確的方法給孩子在家做了早教。
了解兒童的早期認知發展規律才能因材施教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的成長就是完成一系列的發展任務,這些發展任務是被寫在基因裡的,只是它們出現的先後順序和照料人有著重要的關係。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2-7歲的孩子屬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年齡越小通過親自動手學習的機會就會越重要,作為家長或者老師,只需要為孩子提供創造知識的環境。
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力會出現兩個特點,第一個就是符號思維;第二個就是故事化思維。
符號思維代表著孩子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符號化處理信息,因為符號是對信息的處理,所以符號思維可以讓孩子記下更多的東西。
紐約大學的客座教授DeLoache說,孩子能用一個符號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是孩子早期認知發展的關鍵。
孩子的符號思維其實是從簡單到複雜的,而王恆屹奶奶對王恆屹古詩詞的啟發正好符合這個規律,讓孩子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再到背後的詩句典故,這種方式既滿足了孩子早期思維認知的發展規律,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學習知識的環境,而不是單一的灌輸知識。
另一方面,每一首古詩背後都是一個故事。對於2-7歲的孩子,孩子認識世界就是從故事開始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把認知編進自己的故事,因為故事化記憶其實是符合孩子早期記憶的發展規律,所以讓孩子能夠更加記住。
王恆屹的奶奶不僅教他背古詩,還會給他講古詩裡的典故和故事,所以孩子能夠記得更加清楚。
也就是說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夠聰明,是因為我們不夠了解孩子,不明白如何去教孩子才能更好的記住。
之前我也給孩子買過古詩,但是讀了幾次就放棄了。第一孩子翻開書沒有興趣;第二,我機械記憶的教她背古詩,背是背過了,過了2天,再去問她,結果又忘了。正是因為孩子興趣不大,加上自己沒有時間,我們家的那本唐詩300首一直躺在書架上。
用對方法讓孩子變被動背詩為主動學習
想要孩子學習古詩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讓孩子記憶,正像皮亞傑所說,要給孩子創建一個環境,讓孩子自己建造知識。更直白的說就是讓孩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想要孩子主動去創造知識,除了環境很重要,書本的內容設計一樣重要。《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是一本專門為3-10歲的孩子設計的,和普通的古詩不一樣,這是一本「活的」古詩詞書。
首先,這本書變被動的記憶為主動的關聯記憶
尋找古詩詞的家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顧名思義,這本書和地圖有關。通過尋找古詩詞的家讓被動記憶,為主動參與。這本書中有180首詩篇,隨書附贈地圖,每一首古詩中提到的地方,孩子可以來尋找查看。比如劉禹錫的《忘洞庭湖》,孩子不僅學會了古詩,通過地圖的尋找還會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裡?
這種通過關聯記來激發孩子興趣,通過興趣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最終通過有關聯的符號記憶讓孩子記起來更加容易。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天生充滿好奇心,這種一看一找,再去細細講解,會讓孩子記起來特別的容易。
尋找詩人的腳步
學前兒童在上小學之前孩子的數學思維並不是記數字或者做算數,孩子的數學思維是通過分類、歸納來、找相似等遊戲來得到鍛鍊的,這就好比蓋樓需要搭建地基一樣,想要孩子學好數學先幫孩子建立好數學思維。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本書中,拜訪了40位詩人,詩人們都去過哪裡?他們又在那裡做出了哪些佳作,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張地圖來給孩子展示。不要小看這一張圖,對於父母來說,和孩子尋找詩人的足跡,可以通過不同的分類來來鍛鍊孩子的分類、歸納能力。去過哪些山,又去過哪些湖。怎樣來分,只要能找到規律,孩子自己分類都可以。不但鍛鍊了數學思維還激發了孩子興趣。
其次,故事化讓孩子更容易記住
王恆屹的奶奶說,她和王恆屹的爺爺會告訴孩子每一首詩背後的典故,老人有興趣,並且有時間,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沒有時間、知識儲備不夠是最頭疼的,想講不知道如何來講。這本《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可以很好的幫助家長。
這本書中有180首詩篇,有200個歷史故事,通過詩與故事的結合,更容易讓幼兒記住。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開始建立故事化思維,他們對於故事的興趣遠遠大於我們父母乾巴巴的講解。
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會背古詩,更能明白這首詩的意義,講出這首詩背後的故事,詩與故事的關聯對於幼兒來說就是最好的切入。
第三,圖畫的相得益彰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詩的意境
中國詩詞的美不僅在於辭藻和韻律的美,更加在於詩詞的意境。對於孩子來說,背詩容易理解難。因為認知有限,很多詞語孩子頭腦中並沒有概念,沒關係,想像力不夠用圖片來湊。之所以幼兒喜歡繪本、圖畫書,是圖畫會更直觀,更加能夠貼近孩子的理解能力。
比如《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泉眼、細流、樹蔭、小荷、蜻蜓,一副生動的小池便勾勒出來。詩所呈現的意境躍然於紙上,孩子看一眼能夠加深記憶。
這本書適合3-10歲的孩子,學前兒童學古詩,小學生延伸課外閱讀,書裡的180首詩篇都是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小學必讀古詩展開的。擴大孩子的閱讀面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這本書其實十分適合學前兒童來閱讀。
本書一套四本,一張地圖,還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閱讀推廣人賀超錄製的音頻,對於大孩子孩子可以聽音頻,對於幼兒最好父母可以親子閱讀。
想要開啟孩子的古詩詞啟蒙課,可以從這本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