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歲的王恆屹參加了央視節目《了不起的孩子》,展現出驚人的天賦,識字3000多個,熟背三、四百首古詩詞,熟記世界上180多國家的國旗,千家曲庫,被稱為「神童」。
那時候他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今年他參加《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又雙叒火了!
5歲的他識字超3000+,唐詩300首,宋詞100首,董卿也被他圈粉。
題目中要從300首唐詩中隨機挑選10首,每一聯僅隨機保留3個字,根據這3個字的提示,補全這一聯。
有一道題目撒貝寧只提到作者的姓,他就答出來了;最後,他10道題全部答對。就連「襟、魑魅、殤、窅然「這樣的字都能認出來。
不少網友心疼地抱住自己:「我已經輸給5歲的孩子」。
不可否認,王恆屹是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僅3歲時識字就近3000,即使是一年級學生都很少有人達到這程度。
幼兒時期,該不該教孩子認字?
針對兩三歲的孩子,該不該讓他認字,寶媽們摸不清頭腦。
既怕他厭學,又怕他輸在起跑線上,陷入兩難境地。
我在百度上搜索「寶寶三歲多,能識三千字」時,出來的有贊同聲,也有反對聲。
有的人舉例說馬伊琍在教她女兒認字時,讓她看書,結果孩子很抗拒,直到看到書就反感,自此不敢讓她認字,等她大點。
這類的家長無非是怕過早讓孩子認字,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適得其反。
還有的人說孩子的認字情緒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帶有功利性、機械地讓孩子認字,孩子肯定會反感。但如果是以講故事、以畫識字的方式,孩子就能接受了,畢竟孩子早點認字還是有好處的。
更有佛系家長說,他願意認就認,不願意認就不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有一點大家忘記了,孩子有識字敏感期,這時期讓孩子認字能事半功倍。
識字敏感期
寶寶的識字敏感期是從2歲開始,一直延續到7歲。
在這階段的孩子,會本能地對識字產生興趣,會主動問爸媽這個是什麼字,最大的好處是孩子記憶力強、速度快,趁機培養出他們學習的興趣。
所以,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時,可以讓他開始識字,不然大腦就處於荒蕪狀態,白白錯過了大腦的黃金期。
假如孩子要求你讀繪本,對各種漢字、單詞、數字有濃厚的興趣,偶爾還能念出自己認識的字,在外面看到陌生的字問你時,說明他的識字敏感期到來了,家長可要抓住了。
識字敏感期的孩子對識字有興趣,他才學得更多、更快。
就像上文提到的王恆屹,他奶奶說,他們沒有特意教他認字,一切都是他感興趣的,他主動去學、去背,然後記憶力又好,才會認識那麼多字。
由此可見,王恆屹也是抓住了識字敏感期,才會認識那麼多字,背那麼多古詩詞。
他是幸運的,從簡單的量變就達到了質變,而這是他人沒法超越的。
雖然我不贊成強迫孩子過早認字,但贊成抓住孩子識字敏感期識字,只不過識字的方法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何讓孩子快樂認字?
認字如果不是讓孩子在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下進行,他心理就會牴觸,覺得認字很苦,就不再學了。
所以,孩子認字時,家長要多花心思。
1、講故事
每天固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當他聽到感興趣的字時,就會主動地問你,這個字是怎麼讀的?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認識更多的字。
2、與生活結合
在生活中給孩子灌輸生字,例如去超市買菜時,孩子一般喜歡吃土豆,你帶他站在土豆前,告訴他上面的字,其他的蔬菜也一樣的教法。
逛公園時,看到標籤或路牌上的字,我們都可以告訴他上面寫的是什麼。
這種教法非常自然,孩子還容易記住。
3、象形文字
認字和識字的區別,大家可能還不清楚。
認字是認識字,認識它的結構,認識它的部首,但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而識字是知道它的演變過程,孩子更深刻地理解字的含義,所以識字比認字更重要。
象形文字能讓孩子知道字的演變過程,就像市面上的一些甲骨文遊戲卡,就是採用的這原理。
甲骨文遊戲卡上面的字採用顏色鮮豔來吸引孩子眼球,然後展示字的演變過程,就如圖中的「馬」。
「馬」字最早是根據馬的體型來寫的,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今天的馬,背面還有馬的讀音和英文。可以說很用心了。
再如「好」字的由來,「山」字的由來,很多很多字都有解釋。作為一名寶媽的我,覺得這是讓孩子識字的非常好的方法。
還有一個好處是,隨身攜帶,還不輕易損壞,可以使用幾年,比普通的識字卡片好。
所以,讓孩子識字很重要,但識字的方法,讓孩子有興趣地識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