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編會用更優質的育兒科普知識,回饋科粉們的支持和喜愛。
話說回來,大家有什麼新年flag呢?
小編發現,家長們比起給自己立flag,更願意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對於小寶寶,很多家長表示要娃「學會認字」!
可見,大家對於「娃早認字」的執念有多深!而這一執念,小編在去年也感受到了。
尤其在《挑戰不可能》綜藝播出後,看著臺上5歲萌娃熟背詩詞400首,識字3000+。
再看看自家娃,大字不識兩個,家長們不僅投去了羨慕的眼神,還決定把娃識字這件事提上日程!
來源:CCTV挑戰不可能
但過早識字真的好嗎?真的值得羨慕嗎?
眼看著寒假就要來了,小編今天就把「娃認字」這件事說明白,讓家長們不走彎路!
1
早識字≠智商高,2大危害要知道!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娃輸在起跑線,從胎教到早教,再到教娃早識字、寫字,甚至連《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等都安排上了。
讓娃小小的年紀,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壓力!
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曾說過:「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圖畫書的習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閱讀障礙,還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所以早早地讓孩子識字,可能會有2大危害:
產生閱讀障礙
過早強硬地塞給孩子字詞,只會壓制孩子的自我學習力,和爆發負面情緒。
甚至未來出現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或對老師和課堂有極強的仇恨心理。
有研究表明:過早被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比未認字的孩子優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優勢不再明顯。
緊接著,大家想一想,娃上幼兒園後,你接娃回家時,第一句話是不是:「今天又學了什麼字?」
限制想像力
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個「O」,可能足球、還可能是糖果、甜甜圈、蛋糕。
但如果過早地灌輸拼音的概念,告訴孩子,這是 「wo」,不是其他任何事物,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說到這,相信不少家長會問,那難道不教娃了?
當然不是!在孩子識字敏感期,家長也要用對方法!
2
分年齡,提升娃的認字能力!
我們都學過「揠苗助長」的故事,知道這是違背正常生長規律的。
孩子也是一樣,如果還沒學好走,就讓他開始跑,很可能直接摔倒在跑道!
所以,萬物都有規律可循,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更有規律可循!
孩子在語言學習中,始終是主動者,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就一定能開花結果。
家長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
但這也不代表娃啥都不用學了!5歲以前,是寶寶的認字敏感期。
如果在這之前,家長不加以引導,也不利於娃的語言發育。
但是,方法正確才是關鍵!
小編也將傾情奉獻一份「識字攻略」,家長按照寶寶的年齡段,直接抄作業吧:
0-1歲
0-3個月,用各種語言和聲音(避免噪音)刺激寶寶,發展聽力,多擁抱、撫摸寶寶並面對面地和寶寶交流,多聽搖籃曲。
4個月以後,繼續用語言刺激,鼓勵誘導寶寶發音。
9-12個月,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給寶寶「輸入」規範、正確的發音。
1-2歲
多和寶寶說話;提供良好的言語榜樣和言語示範,也可利用語言遊戲,如詞語接龍等進行詞語練習,鼓勵寶寶多開口。
繪本閱讀;可以指著繪本書裡的內容,告訴他們具體情節,幫助寶寶掌握新詞彙。
2-3歲
擴展詞彙的豐富性。
比如用「觀察」來代替「看」;用「五顏六色」來代替「很多顏色」,用「可愛的橘貓」來代替「小貓」。
及時回答寶寶的問題。
寶寶進入到「文字敏感期」,變成「十萬個為什麼」,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一個問題可能會問上好多遍。
爸媽們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要抱著「讀了你也不懂」的態度來敷衍。當寶寶表現出好奇,就算是已經問過好幾遍的問題,也要耐心地及時反饋。
3-4歲
讓識字融入寶寶生活。
家長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境,寶寶自然就學會了認字。
給文字配上圖片。
在剛開始認字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字畫結合的卡片。
圖文並茂的方式和色彩豐富的視覺效果,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能夠激發他們更多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比如學習數字,就可以學習下面的視頻,用數字畫簡筆畫,也能增加寶寶的想像力
5-6歲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具有一定的詞彙量,家長可以用小遊戲提升寶寶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小編再為大家介紹一種遊戲——撲克拼字法。
將拼字和撲克遊戲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學認字,又能進行親子互動;既能有輸入,也能有輸出。
圖片來源:人民視頻
最後,小編想說:
在寶寶識字和遊戲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和獎勵,如果沒有說對,更不要責備。
教孩子識字的目的,不是為了攀比數量,而是讓他們知道字是一種表達意義的有用符號,能夠幫助他們認識世界。
★ 本文涉及的相關知識已由專家審核: 康松玲:教育學碩士,天津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天津市學前教育學會理事暨早期教育專業發展委員會主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