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九年義務教育課標指出,小學生應能夠認識3500個以上常用漢字,也就是平時生活中常見和不常見的漢字都必須熟練掌握。而根據黑龍江省一項識字調查顯示,大部分一二年級的孩子都已經可以認識1000個以上的漢字,說明識字的基礎啟蒙是在低齡階段完成的。
那麼,幾歲開始讓孩子學習識字是最佳時間點?可以看看關於識字的調查研究:
3-6歲是孩子識字的最佳年齡段
1967年,日本一個兒童教育團隊在多所幼兒園開展了一項關於識字情況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識字早晚與智力發育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3歲開始認字的孩子智商平均在130左右,4歲開始學習的孩子智商略有降低,5歲開始識字的孩子智商則顯著降低到95左右。
這說明,3歲到6歲是孩子學習識字的關鍵時段,孩子興趣高、學得快、對智力開發也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如果太早教孩子抽象的識字,孩子聽不懂漢字的含義,機械地將漢字當作圖畫強行背誦,不但記不住多少,還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但如果教得太晚,孩子7歲入學後識字量明顯趕不上其他同學,不但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速度,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迴避心理,識字量更難提升。
識字量與表達能力息息相關,表達能力也不斷對邏輯思維產生作用,這就導致了識字少的孩子表達能力較弱,只會運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口語表達,智商自然難開發。
想把孩子教成識字高手,這6個方法很關鍵
1、創造文字環境
教孩子識字,第一步是先讓孩子對漢字熟悉起來。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家中塑造文字環境,可以選擇一些識字掛圖、便利貼等,將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寫在卡片上,讓孩子經常能看到,就不會對漢字有陌生感。
2、睡前故事
綜藝節目中的「識字小天才」王恆屹5歲多就能認識3000多漢字,王恆屹奶奶就說,很愛給孩子講故事,激發孩子對漢字的興趣。故事書裡的故事那麼多,怎樣才能自己閱讀呢?在這樣的驅動力下,孩子就有意願去學識字。
3、常讀短小精煉、語感強的文字
學識字除了以生活中常見字作為基礎以外,還需要用更精華的文字去培養孩子的「語感」,比如《三字經》、《百家姓》。與口語化表達不同,精煉過的書面語可以擴充孩子的詞彙量,學會用更準確、更精妙的詞彙去表達。可以給孩子讀一些古詩詞、成語故事,多接觸語感強的文字。
4、指讀
給孩子讀書時,如果發現孩子總是好奇地對書上的字指指點點,說明孩子對文字開始感興趣,想知道文字和口語之間的聯繫。家長可以採用指讀的方式,點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字教給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識字的成就感。
5、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認字書
當前市面上的認字書都會將簡單的圖案和漢字結合在一起,這是針對低齡幼兒的記憶特點產生的。3-6歲孩子的抽象思維發育不全,記憶更多的是依靠感性認知。也就是說,將抽象事物與真實事物關聯在一起,孩子才會看得懂、記得牢,圖文結合的認字書對寶寶認字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