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家長: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不喜歡。」「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
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最近,6歲的南京女娃MiuMiu(周昭妍)的樂器演奏視頻在外網火了。
她一個人組樂隊表演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吉他彈唱,僅在Youtube上就達到500萬人觀看,近30萬網友點讚。被網友當作「文化輸出典範」,熱度甚至一度超過了李子柒。
比李子柒還火的南京6歲女童MiuMiu
MiuMiu雖然才上一年級,但已經學了3年的音樂了。
MiuMiu從爸爸定製的小古典吉他開始,逐步開啟民謠吉他、電吉他、尤克裡裡、鋼琴、貝斯、架子鼓的漫漫徵途。為了學習這些,MiuMiu在疫情期間,每天都要練6到8個小時的吉他,這樣的練習時長連成人都很難堅持,即使開學了,也還是堅持每天2小時的練習時長。
堅持練習的手指上是厚厚的老繭
這樣的練習量其實已經超過了很多愛好者終生的練習量,MiuMiu難道沒有想要放棄的時刻嗎?我想肯定有,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活兒,單靠孩子一個人的堅持是不夠的,這時候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我們看不到的吉他天才的另一面,是MiuMiu爸媽對她的情緒疏解和激勵鞭策。
明明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他媽媽就給他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一開始,他特別喜歡上課,可是上了一個月後,他開始變得不耐煩,不想去上課了,甚至不想寫字。
對於孩子的這種反應,明明媽先安慰了他幾句,然後堅定地告訴他:「今天必須得上!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
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只有掌握了一項能力,你才有權利說不想做了、不想學了,如果僅僅是因為無聊、不想堅持、玩耍更重要等原因,那麼大人在這時候的決定往往會比孩子更明智!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
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因《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上的出色表現而再度火了的董卿,讓觀眾對她的文學功底和修養讚不絕口。
對這些表現,董卿卻說自己得益於爸爸從小的教育:不許她多照鏡子、不能穿新衣服,每天抄誦成語古詩,每天晨跑一千米,15歲開始打雜工,在家承擔家務。
爸爸的嚴厲和無情,曾讓董卿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對一個孩子來說,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喜歡也不願意去做的,但在父親的逼迫下,這些她都堅持了下來。
很多年過去,曾經做過的事,讀過的書,背過的詩,都內化為她的氣質,讓她在今天的央視舞臺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還有大家都熟知的周杰倫,他4歲開始練琴,曾多次在節目中表示,自己能有現在成就,全靠小時候父母的逼迫。
周杰倫回憶,當年自己還小,看著窗外玩耍的小孩,心裡很不平衡。也希望能和外面的小朋友一樣,不用練琴,在外面自由的玩。
可現在他回想起來,心裡只有對母親的感激,非常感激當初拿著藤條的媽媽,並且為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聽媽媽的話》。
感激媽媽嚴厲的周杰倫
「為什麼別人都在看漫畫,而我卻在學畫畫」朗朗上口的歌詞裡反應的是小小年紀不懂媽媽苦心的困惑。
當時周杰倫也一定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看漫畫,而不想一個人在房間裡辛苦學畫畫,正是這種短暫的不自由換來了他現在的各種自由。
孩子小時候不懂事,長大了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會埋怨沒逼自己一把的父母。孩子不想練琴就不練,那還要父母做什麼呢?
《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也說過類似的一番話: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啊!那時候我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逼著我學……」
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想吃青菜不想放下手機,不想上學不想寫作業……面對這些「不想」,家長會妥協嗎?當然不會。
教育本就是反人性的,加上孩子判斷力不足,如果任由孩子的本性,結果常常令人惋惜。
相反,父母應該起到引導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後甜,讓孩子有個更美好的未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裡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於是,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
殊不知這是家長在「偷懶」,打著「愛孩子」的幌子。
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
「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得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則要努力一輩子。
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
作為父母,你會不會「逼」孩子一把?
我是小紅書粉絲過萬的全職媽媽,有一個2歲女兒櫻桃。關注帶娃的方方面面,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打怪!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