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020-08-27 櫻桃麻麻育兒日記



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家長: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不喜歡。」「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

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所有令人羨慕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


最近,6歲的南京女娃MiuMiu(周昭妍)的樂器演奏視頻在外網火了。

她一個人組樂隊表演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吉他彈唱,僅在Youtube上就達到500萬人觀看,近30萬網友點讚。被網友當作「文化輸出典範」,熱度甚至一度超過了李子柒。


比李子柒還火的南京6歲女童MiuMiu


MiuMiu雖然才上一年級,但已經學了3年的音樂了。

MiuMiu從爸爸定製的小古典吉他開始,逐步開啟民謠吉他、電吉他、尤克裡裡、鋼琴、貝斯、架子鼓的漫漫徵途。為了學習這些,MiuMiu在疫情期間,每天都要練6到8個小時的吉他,這樣的練習時長連成人都很難堅持,即使開學了,也還是堅持每天2小時的練習時長。


堅持練習的手指上是厚厚的老繭


這樣的練習量其實已經超過了很多愛好者終生的練習量,MiuMiu難道沒有想要放棄的時刻嗎?我想肯定有,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活兒,單靠孩子一個人的堅持是不夠的,這時候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我們看不到的吉他天才的另一面,是MiuMiu爸媽對她的情緒疏解和激勵鞭策。


相比有天賦並且已經小有成就的MiuMiu,大部分家長都有明明媽媽類似的經歷。


明明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他媽媽就給他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一開始,他特別喜歡上課,可是上了一個月後,他開始變得不耐煩,不想去上課了,甚至不想寫字。


對於孩子的這種反應,明明媽先安慰了他幾句,然後堅定地告訴他:「今天必須得上!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


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只有掌握了一項能力,你才有權利說不想做了、不想學了,如果僅僅是因為無聊、不想堅持、玩耍更重要等原因,那麼大人在這時候的決定往往會比孩子更明智!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

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因《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上的出色表現而再度火了的董卿,讓觀眾對她的文學功底和修養讚不絕口。


對這些表現,董卿卻說自己得益於爸爸從小的教育:不許她多照鏡子、不能穿新衣服,每天抄誦成語古詩,每天晨跑一千米,15歲開始打雜工,在家承擔家務。



爸爸的嚴厲和無情,曾讓董卿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對一個孩子來說,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喜歡也不願意去做的,但在父親的逼迫下,這些她都堅持了下來。


很多年過去,曾經做過的事,讀過的書,背過的詩,都內化為她的氣質,讓她在今天的央視舞臺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感謝小時候拿著藤條的媽媽

還有大家都熟知的周杰倫,他4歲開始練琴,曾多次在節目中表示,自己能有現在成就,全靠小時候父母的逼迫。


周杰倫回憶,當年自己還小,看著窗外玩耍的小孩,心裡很不平衡。也希望能和外面的小朋友一樣,不用練琴,在外面自由的玩。


可現在他回想起來,心裡只有對母親的感激,非常感激當初拿著藤條的媽媽,並且為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聽媽媽的話》。


感激媽媽嚴厲的周杰倫


「為什麼別人都在看漫畫,而我卻在學畫畫」朗朗上口的歌詞裡反應的是小小年紀不懂媽媽苦心的困惑。


當時周杰倫也一定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看漫畫,而不想一個人在房間裡辛苦學畫畫,正是這種短暫的不自由換來了他現在的各種自由。


孩子小時候不懂事,長大了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會埋怨沒逼自己一把的父母。孩子不想練琴就不練,那還要父母做什麼呢?


《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也說過類似的一番話: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啊!那時候我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逼著我學……」


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想吃青菜不想放下手機,不想上學不想寫作業……面對這些「不想」,家長會妥協嗎?當然不會。


教育本就是反人性的,加上孩子判斷力不足,如果任由孩子的本性,結果常常令人惋惜。

相反,父母應該起到引導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後甜,讓孩子有個更美好的未來。



不要把你的懶散歸為尊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裡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於是,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


殊不知這是家長在「偷懶」,打著「愛孩子」的幌子。


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

「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得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則要努力一輩子。



【櫻桃媽媽有話說】

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


【一起嘮一嘮】

作為父母,你會不會「逼」孩子一把?


我是小紅書粉絲過萬的全職媽媽,有一個2歲女兒櫻桃。關注帶娃的方方面面,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打怪!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99%的孩子是需要來自家長的教育的,有些心大的父母覺得學習上尊重孩子的意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只需遠遠觀望,靜待花開。可是不別忘了,靜待花開也需要辛勤的耕耘,不加管理再好的花圃也會雜草重生。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1.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苗苗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家長智慧】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快轉給家長看)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什麼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明明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看到他這麼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很多人都會覺得「針」這種東西太危險了,中國學者訪學日本幼兒園時就對這提過疑問: 「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被扎到那家長不會鬧麼?」 「當然會被扎到。」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在日本,不到1歲的寶寶在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大型活動,從小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之中,鍛鍊孩子們堅韌的精神。看著孩子哭著拼命地向前爬,心裡也不是滋味,可能這就是所說的「重在參與」吧。
  • 奧數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學?學不會還是不想學,家長需要了解一下
    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不需要學習奧數,或者孩子的數學成績都這麼好了,為什麼還要去學奧數?數學成績好的孩子看到數學奧數,也是直接選擇放棄,不想學,為什麼?因為太難了,不學了。有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入門的時間不合適,那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學奧數? 1、孩子什麼情況下就可以領進奧數的大門呢?
  • 家長: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錯!孩子都知道學,要家長幹什麼
    筆者經常遇到不少家長抱怨: 我家孩子天生不是上學的料,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也有不少家長提及自己的孩子就不無自豪地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最後的結論也是,孩子不學無能為力。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似乎都在為孩子學習不好甩鍋。但我要說,孩子如果都知道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 小時候想學畫畫,家長禁止學;現在的孩子不想學,家長卻逼著學
    我小時候喜歡畫畫,但沒上學的時候都是撿哥哥不要的鉛筆頭畫,姨家大表哥看了我的畫,便說要給我買一套水彩筆,我便當真了,心心念念的想著那套水彩筆,每次看見大表哥,就會問人家有沒有給我買水彩筆,也不管人家是否尷尬,背後媽媽和哥哥不讓我再問,可是我仍想要水彩筆。
  • 如何看待孩子學編程?這3個問題值得家長深思
    近年,STEAM教育被推上風口,很多家長爭相為孩子報名學習少兒編程課程。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在猶豫、觀望:一方面,由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如果孩子不學編程,將來高考時可能會吃虧;如果讓孩子學編程,究竟有沒有那麼神乎其神?究竟值不值得?本文就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從編程的整體進行探討,幫助大家更加理性地做出判斷和規劃。
  • 小學生連刷8套題,導致「精神異常」,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家長們一定都深有體會:輔導功課到凌晨、做不完的作業和考試,就算周末也要上各種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一小步。面對壓力,作為家長你是在不停的給孩子施壓,還是陪孩子一起消化它,值得我們每個家長深思。
  • 小學生連刷8套題,導致「精神異常」,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家長們一定都深有體會:輔導功課到凌晨、做不完的作業和考試,就算周末也要上各種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一小步。面對壓力,作為家長你是在不停的給孩子施壓,還是陪孩子一起消化它,值得我們每個家長深思。
  • 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孩子學琴一兩年不想學了,怎麼辦呢? 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 當娃問為什麼要做家務,蔡少芬的回答,值得家長深思
    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都是家裡的小皇帝,這也不讓幹,那也不用做,很多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簡直可以用溺愛來形容,吃飯需要喂,喝水有人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抱怨說自己太累了,試試都幫孩子做可不累嗎。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視頻,是一個義大利的小女孩自己製作煎雞蛋的過程。
  • 媽媽,我不想學了。家長別崩潰,學學這些方法,孩子繼續快樂學習
    另外有一類孩子天生好奇心強,他們的問題是興趣太多,切換太快,什麼都喜歡,但什麼都不長久。於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都報怕了,因為孩子學啥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結果。因此,不論哪種孩子,好奇心強與否,對某件事感興趣了、想學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幫助孩子堅持一樣興趣,才是重點!堅持需要毅力,這就需要家長的支持了。
  • 堅持學羽毛球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長
    在孩子訓練過程中,大人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都不夠給予支持,那孩子堅持學下去的勇氣只會越來越少。堅持學羽毛球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有一個持之以恆的家長!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羽毛球,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就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羽毛球運動員!」於是孩子就就順著父母的話半途而廢了。
  • 家長給孩子報十幾個暑假班,我們到底想讓孩子學什麼?
    以往的孩子,盼望暑假,現在的孩子畏懼暑假,為什麼?因為家長都相信一句話,學霸不可怕,就怕學霸過暑假。於是越來越多爸媽都希望能趁這個時候,讓孩子加強各種能力,不要輸在起跑點,成績好的不希望被別人趕上,成績差的更得學了。小仙看了一下國內比較牛的培訓學校,平臺上各種輔導班讓人眼花繚亂。
  • 致:所有帶孩子的家長
    在那貧窮的年代,這麼多的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甚至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是常事,只要餓不死能長大成人就是一件最大的幸事,所以,對於孩子的管教,基本上都是說教加棍棒,而孩子們自己,也難以體驗到父母的寵溺,更難以享受那種獨一無二的嬌慣,面對嚴厲的管教,只能是逆來順受,按照父母的標準或要求儘量改善,以求得到父母的獎賞。
  • 家裡孩子學琴堅持不下去的幾點原因,做家長的需要反思
    當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很家長都在考慮給孩子報一些藝術班。有學音樂樂器的、有學書法美術、還有學舞蹈的等等。故此家長比較頭疼的有這麼幾點:第一、不知道給孩子報什麼?如果音樂、美術、舞蹈等等都報了,一方面開銷太大了,另一方面也沒時間;第二、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堅持的下去,萬一學到一半堅持不下去怎麼辦?第三、家長很忙沒時間陪孩子,孩子有很多課外補習沒時間練習怎麼辦?
  • 日本教育孩子的幾件「怪事」,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什麼是「保教合一」呢?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園只有保育,就是「看孩子」;幼稚園只教不帶孩子;認定兒童園是從0歲到6歲,又「看孩子」又「教孩子」,所以叫「保教合一」。PS:由於園方要求本文不出現幼兒園具體信息,且不能有孩子臉部露出,所以必要時圖片會打碼。
  • 不想學,我想玩到40歲!家長驚呆地看著自己的孩子
    昨天,一位家長帶孩子走進諮詢室。剛坐下,家長就說,班主任打電話說小孩就不學,上課本也不掏,不是說話就是睡覺,作業從來不寫,咋能?我觀察這孩子,孩子眉清目秀,眼睛明亮、有神,看不出不學習的樣子。家長簡單講完之後,我讓學生填寫的諮詢表格也基本完成。我看到有些不夠完善,就幫他補充完整,其中一項,在家學習環境是嘈雜還是安靜?他回答,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