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句再熟悉不過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也道出了中國家長內心的焦慮。
眾所周知,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財富,它可以讓普通人改變命運的軌跡,因此每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幼兒時期就能讀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更有甚者,孩子尚未出生,就開始進行胎教了。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小孩的技能是越來越多了,但同時又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他們在生活、待人、接物方面,表現能力不夠,有時甚至挺糟糕的!
經常看到新聞,有報導說,某某家的小孩學習成績很好,但自理能力卻差的要命;又或者待人不禮貌,不尊師,不尊老,一些很簡單的事情也不會做或做不好。
這不禁讓人反思,到底教育孩子就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嗎?
那肯定是不行的,孩子終究是要走上社會的,而國家發展需要的是擁有多種能力的人才,不是只會讀書的「秀才」。
生活上有自理能力,工作中懂得與人相處、分享,辦事有分寸得體、顧全大局;以上這些方面,大部分學校肯定是沒有教的。
如果一個人只懂得知識,其它什麼都不會,也不願去學,那豈不是像機器一樣?
人是有血有肉的,是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生命應該是五彩繽紛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
所以,家長應該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從小就去感受生活的來之不易,父母工作的艱辛。
就從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做家務開始嘗試,而且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邊做還要邊教導,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做,做了以後會有什麼結果,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
有心理學家認為,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才是成功的人生。
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一塊玩,又或者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或事情,都會使他們感到有陪伴有愛,逐漸就會生出感恩之心。
小孩越來越懂事,成績而且也好的話,就會更優秀;成績不好的,也一定會自覺端正好態度,努力學習。
各位家長,心動不如行動!美好未來正向著你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