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背後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只有找到最根源、最深層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鹿媽
來源 | 新媽媽圖鑑(ID:newmomstyle)
前段時間,李小萌在微博上曬了一件事兒,一直宣稱「愛上學、恨假期」的小孩竟然說不想去上學,說著還掉眼淚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說過「我不想學了.」這樣的話,但並不是每個家長都知道怎麼回答。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
因為年齡和生理發展的限制,比起成人,孩子的語言系統和認知都很簡單。他們不能像我們一樣面對狀況不動聲色,也不能準確表達讓自己不想繼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讀出孩子的言外之意,判斷孩子的這個「不」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1. 害怕付出: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學不會,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真的付出了很多,但是看起來,這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我為什麼還要繼續付出呢?
2. 缺乏毅力:我都上好幾次課了,也沒學會,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無論我怎麼做,都會失敗的。
3. 沒有動力:好沒意思呀,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不知道學這個有什麼意義,我沒有成就感,我沒有學下去的動力了。
4. 驕傲自滿:現在學的我早就會了,我比XXX都厲害,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很滿意現在,老師也很滿意,其他小朋友也很羨慕我,我不想再努力了。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
當搞清楚孩子說「我不想學了.」究竟要表達什麼,我們就可以對應給出適合他們的建議和幫助。
世界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任何得到都是因為付出過努力。付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不確定付出一定會有收穫。但也正因為不容易,它才會那麼值得努力。
就像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有運氣當然是好事,但我寧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臨時就有所準備了。是的,運氣這種東西每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誰又能認得出來呢?人都喜歡有即時反饋的事物,比如小狗,你一逗它,它馬上就能向你搖尾巴;人也喜歡立竿見影療效快的事情,比如「小紅花」獎勵,攢夠五個小紅花,就能吃根雪糕;胡可微博曾發過兒子安吉邊哭邊練琴的視頻,視頻中安吉一邊抽泣,一邊繼續彈琴的模樣,真是讓人又心疼又感動。胡可說:「我們不需要執著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質。」達克沃思教授從2007年開始對"堅毅"(GRIT)進行研究,她認為,堅毅比天賦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表現。在遇到挫折、失敗時,仍能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才是決定長期成功的因素。與其等孩子在將來因為不能堅持吃盡苦頭,不如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個機會,告訴他堅持是多麼重要和可貴。
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會離開你,但是學到的東西會一直陪伴著你。很多孩子去上興趣班僅僅是因為「聽媽媽的話」,但為了「聽話」去做事情,就會缺少目標感,就算做完了,孩子也不會產生相應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對一個人的持續性進步和幸福感來說,太重要了。祖母說:「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自己、養小孩。」俞敏洪的女兒從小學鋼琴,7歲獲得「溫哥華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8歲就考了鋼琴10級,他太太以為家裡就要出一個鋼琴家了,於是開始給女兒加量。這使女兒的熱情一下驟減,眼看就要放棄了,俞敏洪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了一番話:
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覺得孤單了,因為你有傾聽的夥伴。要不要繼續,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聽完這番話後,女兒不但沒有放棄鋼琴,反而更主動地練習了。
你做得很好,沒錯。但是學東西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誇獎,而是為了知道更多有趣的事情。鄰居家的妞妞是個在讚美中成長的小姑娘,鋼琴芭蕾都學得不錯,是學校藝術節的常客。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妞妞不但欣然接受別人的誇獎,偶爾還會和媽媽講「舞蹈班XXX很笨,今天的動作一個都沒學會,我一下就學會了」「我是我們班學得最快的,XX的媽媽說我不學都行」,臉上還帶著驕傲。由於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全面,對很多事情缺乏判斷力,他們不明白誇獎的目的,也不能正確看待誇獎,被誇獎久了,不免會驕傲自滿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不需要繼續學習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談談,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誇獎。孩子受到誇獎,肯定是因為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績,所以要告訴他,你做得不錯。比如上了科學課,知道了為什麼秋天的樹葉會變黃,上了鋼琴課認識了五線譜。探索未知事物帶來的快樂,是強大、持續和難以取代的,只要孩子體味到其中的樂趣,就會更專注於探索本身,而不會僅僅為了獲得誇獎而學習,更不會因為他人誇獎而盲目自信、驕傲自滿。總是沉溺在和別人的比較中,並不能認識到真正的自己,甚至可能在比較中變得偏激、迷失自己。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時,請理解孩子的處境後幫他堅持下去。因為我們不僅需要為他們下一個20秒負責,更要對他們未來的20年負責。那點小傷,年紀上去了自己就會好的,但是,放棄而導致的後悔,會隨著歲月流逝而不斷膨脹。
*作者:小新媽媽,來源:新媽媽圖鑑(ID: newmomstyle),斯坦福媽媽育兒,735萬父母的早教選擇。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