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2021-02-28 女兒派


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背後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只有找到最根源、最深層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鹿媽 

來源 | 新媽媽圖鑑(ID:newmomstyle)

前段時間,李小萌在微博上曬了一件事兒,一直宣稱「愛上學、恨假期」的小孩竟然說不想去上學,說著還掉眼淚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說過「我不想學了.」這樣的話,但並不是每個家長都知道怎麼回答。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

因為年齡和生理發展的限制,比起成人,孩子的語言系統和認知都很簡單。他們不能像我們一樣面對狀況不動聲色,也不能準確表達讓自己不想繼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讀出孩子的言外之意,判斷孩子的這個「不」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什麼——1. 害怕付出: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學不會,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真的付出了很多,但是看起來,這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我為什麼還要繼續付出呢?2. 缺乏毅力:我都上好幾次課了,也沒學會,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無論我怎麼做,都會失敗的。3. 沒有動力:好沒意思呀,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不知道學這個有什麼意義,我沒有成就感,我沒有學下去的動力了。4. 驕傲自滿:現在學的我早就會了,我比XXX都厲害,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很滿意現在,老師也很滿意,其他小朋友也很羨慕我,我不想再努力了。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

當搞清楚孩子說「我不想學了.」究竟要表達什麼,我們就可以對應給出適合他們的建議和幫助。世界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任何得到都是因為付出過努力。付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不確定付出一定會有收穫。但也正因為不容易,它才會那麼值得努力。

就像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有運氣當然是好事,但我寧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臨時就有所準備了。是的,運氣這種東西每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誰又能認得出來呢?人都喜歡有即時反饋的事物,比如小狗,你一逗它,它馬上就能向你搖尾巴;人也喜歡立竿見影療效快的事情,比如「小紅花」獎勵,攢夠五個小紅花,就能吃根雪糕;胡可微博曾發過兒子安吉邊哭邊練琴的視頻,視頻中安吉一邊抽泣,一邊繼續彈琴的模樣,真是讓人又心疼又感動。胡可說:「我們不需要執著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質。」達克沃思教授從2007年開始對"堅毅"(GRIT)進行研究,她認為,堅毅比天賦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表現。在遇到挫折、失敗時,仍能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才是決定長期成功的因素。與其等孩子在將來因為不能堅持吃盡苦頭,不如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個機會,告訴他堅持是多麼重要和可貴。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會離開你,但是學到的東西會一直陪伴著你。很多孩子去上興趣班僅僅是因為「聽媽媽的話」,但為了「聽話」去做事情,就會缺少目標感,就算做完了,孩子也不會產生相應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對一個人的持續性進步和幸福感來說,太重要了。祖母說:「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自己、養小孩。」俞敏洪的女兒從小學鋼琴,7歲獲得「溫哥華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8歲就考了鋼琴10級,他太太以為家裡就要出一個鋼琴家了,於是開始給女兒加量。這使女兒的熱情一下驟減,眼看就要放棄了,俞敏洪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了一番話: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覺得孤單了,因為你有傾聽的夥伴。要不要繼續,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聽完這番話後,女兒不但沒有放棄鋼琴,反而更主動地練習了。你做得很好,沒錯。但是學東西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誇獎,而是為了知道更多有趣的事情。鄰居家的妞妞是個在讚美中成長的小姑娘,鋼琴芭蕾都學得不錯,是學校藝術節的常客。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妞妞不但欣然接受別人的誇獎,偶爾還會和媽媽講「舞蹈班XXX很笨,今天的動作一個都沒學會,我一下就學會了」「我是我們班學得最快的,XX的媽媽說我不學都行」,臉上還帶著驕傲。由於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全面,對很多事情缺乏判斷力,他們不明白誇獎的目的,也不能正確看待誇獎,被誇獎久了,不免會驕傲自滿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不需要繼續學習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談談,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誇獎。孩子受到誇獎,肯定是因為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績,所以要告訴他,你做得不錯。比如上了科學課,知道了為什麼秋天的樹葉會變黃,上了鋼琴課認識了五線譜。探索未知事物帶來的快樂,是強大、持續和難以取代的,只要孩子體味到其中的樂趣,就會更專注於探索本身,而不會僅僅為了獲得誇獎而學習,更不會因為他人誇獎而盲目自信、驕傲自滿。總是沉溺在和別人的比較中,並不能認識到真正的自己,甚至可能在比較中變得偏激、迷失自己。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時,請理解孩子的處境後幫他堅持下去。因為我們不僅需要為他們下一個20秒負責,更要對他們未來的20年負責。那點小傷,年紀上去了自己就會好的,但是,放棄而導致的後悔,會隨著歲月流逝而不斷膨脹。

*作者:小新媽媽,來源:新媽媽圖鑑(ID: newmomstyle),斯坦福媽媽育兒,735萬父母的早教選擇。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棉花糖分享」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讀出孩子的言外之意,判斷孩子的這個「不」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什麼——1. 害怕付出: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學不會,我不想學了……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他是在說:我真的付出了很多,但是看起來,這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我為什麼還要繼續付出呢?2.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說不想學的時候,爸媽們常常糾結:是聽孩子的選擇放棄,還是要繼續堅持,逼一下孩子?我覺得,在真的放棄之前,父母有責任適當地逼一逼孩子。因為放棄誰都會啊,可以說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要堅持下去卻要足夠的耐力和勇氣。怎麼理解這個「適當」,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
  • 「太難了,我不行!」當孩子這麼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而我們卻又總是習慣性地回應他:不要害怕困難,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自己拼好。結果,說了這句之後,小傢伙扭頭就跑,根本碰都不想碰。直到有一陣子,兒子在每次開始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問我:媽媽,這個難不難?我才意識到,小傢伙現在對於「難」這件事,有多麼大的抗拒。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前兩天,送孩子去書法班的時候,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你不想考樂理了,沒問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放棄和失敗,就像我,我考交規考了兩次都沒過,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
  • 孩子放學後,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就像妻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丈夫不是說:「今天也辛苦了!」而是冷冰冰地催她:「飯做了嗎?」時間久了,妻子也會覺得難受和心寒:「丈夫並不關心我,只關心他自己。」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回到家,都渴望家人的關愛,所以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要避免冰冷地催促學習。
  •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了」,父母的應對很重要,可決定孩子的未來
    文/小熊育兒日記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為孩子安排了各式各樣的培養課程,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在幼兒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想要放棄的一瞬間,此時父母的應對極為重要,如果應對不當,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將來。
  •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某育兒節目上孩子吃飯的時候非要在餐桌上搭積木,爸爸媽媽勸他說吃完飯再玩,沒想到孩子突然就發起了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使勁的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有用,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標籤「你這孩子能不能聽點話」,孩子聽了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一邊哭一邊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如果我問他:「那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呢?」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
  • 比「我愛你」更重要的一句話,必須學著對孩子說
    我問她:「你和孩子道歉了嗎?」「我這不是拉下來臉嗎?沒事,我一會回去買根雪糕哄哄他就好了。」正如劉同在《我在未來等你》所說:「道歉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只是證明你對我很重要。」你的道歉,在孩子看來是很驚喜的行為:原來我是被父母尊重著的。
  • 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寫作文,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別人家的孩子,實在太厲害了。」之前,因為公交車太擠,四川的一名小學生寫的作文刷爆了朋友圈:「剎車的時候,如果你沒學過體操和輕功,一定會把你摔成國寶。」這樣有趣又委婉的表達,連工作人員都回了信,表示會進行整改。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2.關注成功後可查看往期內容3.轉載請註明出處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放學回家,家長應該給孩子聊點什麼呢?聊天是門學問,和孩子聊天亦是如此。接孩子回家路上的「親子交流」看似只是簡單平常的幾句話,卻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 孩子放學回家,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但是這樣問,只會讓孩子去想,自己有沒有打架、有沒有被老師批評。有的孩子為了讓父母得到「滿意」的答案,甚至會編造一些故事。老師沒有點名讓自己回答問題,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呢?還記得那時候我的兒子小小魚剛上幼兒園,我每天去園裡接他。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什麼東西讓你害怕?」冉寶:「怪物。」我:「哦,原來是個怪物。它長得什麼樣子?」冉寶(想了一會):「臉很像狗,頭上還有犄角,身上和魚一樣有鱗片,還有大尾巴。」我:「你說的怪物和四不像好像啊,四不像就是這樣,身體的某個部位總和別的動物很像。」冉寶:「對,就是四不像。媽媽,它為什麼來我們家?」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或許影響他一生
    如果我問他:「那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呢?」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那跟孩子怎麼聊呢?一定要多聊點正面的問題,其實孩子會很願意跟你談。什麼樣的問題是正面的呢?
  •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你家孩子是否也經常發脾氣?其實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暴露問題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樣能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而那些將情緒和壓力隱藏起來的孩子,才是潛在的危險。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你第一句話會說什麼?
  • 6歲小孩每天睜眼第一句話: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去騎馬!
    您身邊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第一句話是什麼?在北京的6歲小騎手王冠皓每天睜眼第一句話:「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去騎馬!」王冠皓,英文名Vincent,今年剛6歲,正在讀幼兒園大班。後來為了過馬癮,爸爸媽媽就經常帶王冠皓去北宮公園或十渡玩,再後來,王冠皓爸爸乾脆找到一位養馬的伯伯,只要天氣好,下了幼兒園就會帶著胡蘿蔔去他家餵馬,當然他們也會抱著小小的王冠皓在馬背上過癮……「不想去幼兒園,就想去騎馬!」
  • 孩子放學後,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轉給家長)
    很容易給孩子一種在學校「可能會有人欺負我」的錯覺,孩子在這個問題中,冥思苦想一天中的社交衝突,宛如「被欺負者」,讓他對正常的同學交往的產生負面的看法。孩子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件,如果真的存在欺凌,這樣一句話也很難問出什麼,反而讓孩子看到了你對他的焦慮和擔心。2.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 「媽媽,我不想學了」父母給孩子的回答,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
    相對於枯燥乏味的學習來說,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明顯會讓孩子感覺到更快樂。於是有的孩子就會歪著自己的小腦袋皺眉對家長說:「媽媽,我不想學了。」面對著孩子的請求,家長應該怎樣來給出自己的回答呢? 「媽媽,我不想學了
  • 孩子犯了錯,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誰幹的?」我立馬說:「不是我。」他轉向阿肥:「是你打破的嗎?」「不是!」爸爸一直在尋求答案,並觀察我們的反應。子打破了花瓶,他的心情是緊張得害怕的,因為他也知道自己犯錯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給他的反應是關心他,他一下子找到歸屬感,原來我對爸爸媽媽來說這麼重要,這個時候兩個人就建立情感連接了,然後你用了啟發式提問,問他怎麼處理現場,問題就算是圓滿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