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魚爸
來源 | 養育男孩
ID | breedboy
每天等孩子放學後,又回到了 「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現場。而小神獸們每天放學回家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學校過得如何?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但是這樣問,只會讓孩子去想,自己有沒有打架、有沒有被老師批評。有的孩子為了讓父母得到「滿意」的答案,甚至會編造一些故事。老師沒有點名讓自己回答問題,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呢?還記得那時候我的兒子小小魚剛上幼兒園,我每天去園裡接他。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比如「你今天有沒有打架?」就是負面的,是對孩子的一種質問和否定。可以換成「跟同學們在一起,好玩嗎?」就是正面的問題。有時,你問負面的問題,孩子以為你想要找他的麻煩了,是不是想兇他教訓他,反而會支支吾吾或者避之不談。假如你問孩子:「今天上課認真嗎?」或者「今天學了什麼呢?」不如看看當日的家庭作業通知,知道孩子大概學了什麼,就跟孩子談談當日所學的。比如小小魚剛上二年級,學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你如果跟孩子說,「今天,是不是學了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到底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呢?我都記不清楚了,可以跟我講下嗎?」這樣,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跟你講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比如拿一件物品,要孩子來量量它的長度,再做一個記錄,這樣就能看出他在學校學得如何。這樣會讓孩子產生疑惑,「我的爸媽是不是很不放心老師,難道老師不好?」他們甚至會去悄悄觀察老師,找一些問題出來,好跟父母匯報。這樣還有心思跟著老師學習嗎?如果孩子說老師太嚴厲,或者談到老師的缺點。父母反而應該告訴孩子,老師為何會這樣做。而且讓孩子明白,老師也會有缺點,人無完人,你要學會包容。還有很多孩子回家後,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父母反而插不進嘴。這時,你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說的都是沒用的廢話,所以愛聽不聽,只忙自己的。父母的認真傾聽,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傾聽的好榜樣,他們也會學著去傾聽其他人講話。另外,在這些不起眼的「廢話」裡面,也許藏著重要的信息。一個小女孩,放學回家後,告訴爸爸自己看到了鬼,很害怕不敢一個人睡。
幸好爸爸沒有認為她胡思亂想,就耐心地問她:「這個鬼長什麼樣?」
小女孩兒說:「是黑色的,看不清楚,看一眼就消失了。」
爸爸認真地和女兒聊了很久,得知女兒「經常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鬼」。
後來這個爸爸專門請假提前下班,在女兒身後跟著她,終於在第三天看到一個戴著帽子的中年男子跟蹤自己的女兒,他報了警,制服了這個跟蹤狂。
他沒有覺得這是孩子因為不敢一個人睡,而編造的理由,也沒有說孩子這是胡鬧。當孩子跟你提及一些聽上去「天馬行空」或者「莫名其妙」的事時,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說他們瞎說。反而要認真傾聽,看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到底是什麼緣故。如果孩子嘟著嘴,委屈地從學校回到家,可不要著急,去責備孩子怎麼這樣。如果孩子不回答,也不要急,讓他先洗手,放下書包,等他自己跟你來說。也許,他只是在回家的路上,沒有抓住那隻小昆蟲呢?或者自己不小心摔倒了,正難受呢。所以,相比於那些主觀地責備而言,不如耐心地傾聽一番再說,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哭、不發脾氣,好好說。父母說的話,往往體現了父母關注的焦點,也是引導孩子情緒和關注點的風向標,同時體現了父母的內心想法和生活態度。你如果關注的是孩子的內心感受,就會問孩子「你今天開心嗎?」、「有沒有有趣的事呢,跟爸媽講下。」如果你過度關心孩子的學習,會天天忍不住問,「今天上課認真嗎?」、「老師有沒有表揚你啊?」不管如何,孩子回家後的第一句話,儘量溫暖一點、平和耐心一點。就好像我們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中,希望聽到家人溫暖的話語和微笑一樣。END本文轉自公眾號 養育男孩(breedboy)。資深童書編輯魚爸,每天為您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已經有700多篇原創乾貨文章等你。著有暢銷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