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轉眼間,已經開學一周了,孩子放學回家,家長應該給孩子聊點什麼呢?
聊天是門學問,和孩子聊天亦是如此。接孩子回家路上的「親子交流」看似只是簡單平常的幾句話,卻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如何實現有效的親子溝通呢?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
01
很多家長都會利用接孩子回家的這段時間和孩子交流,這樣既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又增加了雙方的溝通,更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一見到孩子,就開始連環追問。
「今天有沒有跟同學打架?」
「有沒有挨老師批評呢?」
「你表現怎麼樣,哭臉了嗎?」
......
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其實這些問題充滿了焦慮。只會讓孩子去想,自己有沒有打架、有沒有被老師批評。在無形中傳遞給了孩子負能量:上學總是很不愉快!
如果家長問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玩得開心嗎?」孩子就會講述那天跟小朋友玩了什麼,非常開心。
如果家長問孩子:「那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呢?」孩子為了回答家長問題,也會想很久,哪怕是和同學之間的小摩擦,也會講出來,又回想起不開心的事情。
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
02
那應該跟孩子怎麼聊呢?
一定要多聊點正面的問題,其實孩子會很願意跟你談。
什麼樣的問題是正面的呢?
比如,把「今天有沒有跟同學打架?」換成「今天和朋友玩的怎麼樣?」,把「有沒有挨老師批評」換成「課堂上有沒有發生什麼趣事?」,把「今天有沒有哭喪臉」換成「講一件今天值得你開心的事情」。
其實,這些問題的內核並沒有改變,家長也能從這些問題裡獲得孩子今天在學校表現怎麼樣的信息,但是換種方式去引導孩子,能更容易讓他們接受。
有時候,你問負面的問題,孩子以為你想要找他的麻煩了,是不是想兇他教訓他。反而會支支吾吾或者避之不談。 所以,你很難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
這裡還有一個小技巧,如果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如何,迂迴的問反而更有效果。
比如想了解今天孩子語文課的學習成果,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引導孩子交流。
「「今天,是不是學了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到底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呢?我都記不清楚了,可以跟我講下嗎?」」
「家裡要量一下瓷磚的長度,你能用尺子幫幫我嗎?」
......
這樣,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跟你講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這不單單只是枯燥的告訴父母,今天學了什麼,而是把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還能讓他們信心滿滿,自己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
03
如果回家之後,孩子情緒低落,拒絕和你交流怎麼辦?
孩子不願意說,也是正常現象,說明孩子還沒有做好去說的心理準備,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先獨自冷靜一下,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等你想說的時候可以隨時告訴我們。」
最忌諱的是,孩子回家委屈的樣子,家長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孩子不願意說,那就讓孩子感受到,背後有信任的支持即可,這份信任支持的力量,會讓孩子倍感有能量感,不說,說明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家長需要做的是學會耐心等待,把打破砂鍋問到底換成:「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嗎?」,這樣或許會好很多。
父母說的話,往往體現了父母關注的焦點,也是引導孩子情緒和關注點的風向標。
不管如何,孩子回家後的第一句話,儘量溫暖一點、平和耐心一點。
就好像我們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中,希望聽到家人溫暖的話語和微笑一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首都教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