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是加州大學創始校區,創建於1868年3月23日,坐落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和最頂尖公立大學,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位列2020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4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位。
1980年,《拜杜法案》的頒布引發了美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變革,史丹福大學創立的技術許可辦公室(OTL),在各個高校複製推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繼斯坦福之後第二所建立OTL的高校,成立於1990年1月,隸屬於分管研究的副校長。
OTL與學校裡的發明者合作,推進伯克利的技術轉化為公眾使用的商業產品。OTL的工作程序為:第一步,取得科研成果、希望轉化的高校教師和研究生提交「發明披露表」,OTL記錄在案,並指派一名技術經理負責此後的全過程;第二步,技術經理對發明披露進行商業價值評估,決定學校是否要為這個發明申請專利、軟體著作權;第三步,技術經理與企業進行技術許可談判,籤訂協議;第四步,OTL負責收取和分配技術許可收入。
在與OTL的合作中,發明者或許希望學校能幫助宣傳其發明,公司或其他機構則希望從高校獲取技術研究或者技術許可的資源,因此OTL居中的職能就包括對新技術商業潛能的評估、測定專利性質、專利起訴、註冊產權、市場化專利和許可協議的談判等,並負責在專利授權後分發版稅和收入。美國各個高校的專利許可收入分配比例不同,伯克利的規定是發明人和其所在院系獲得收入的35%,校方獲得其中的30%。
伯克利分校的技術轉移辦公室每年大約收到220項發明披露,其中70%是專利,平均每年獲得技術許可收入1200萬美元。由於美國專利申請費用較高,達上萬美元,因此OTL會對這些發明披露進行嚴格的商業價值評估,控制專利申請數量。
在實際工作中,對於OTL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要儘可能準確地判斷學校的各項發明成果有多大價值、能夠帶來多少收益,以減少註定失敗的研發投入。OTL的一項重要工作,也包括幫助那些被判定為低收益、高風險的發明成果進一步找準定位,通過完善商業計劃、吸引投資、分析競爭對手等方式提高其回報率;對於一些低風險但同時也低收益的專利,選擇以非獨佔許可或減免許可費用的方式對外授權,或是作為公共發明和專利直接對外公布。
從上世紀40年代起,許多美國高校成立了資助項目辦公室(SPO),負責處理政府、企業資助的科研項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則是分別設立了SPO和產業研究聯盟辦公室(IAO),前者只負責聯邦政府、州政府的資助項目,企業資助的項目由IAO專門負責。在長期的工作中,由於IAO和OTL都多與企業打交道,所以組成了一個更大的部門——智慧財產權與產業研究聯盟(IPIRA)。
IPIRA成立於2004年,旨在通過建立和維護伯克利研究人員與私人公司之間的多方面關係,加強研究成果的商業化水平,這些關係包括贊助研究合作和智慧財產權商業化。高校科研人員如果取得了發明成果,便會到OTL進行披露流程,如果只是有一個創新想法,就可以聯繫IAO尋找有興趣資助他做這方面研究的企業。很多企業也會主動找到IAO,出資請高校科研人員為其進行研發項目。據介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IAO每年啟動約200個項目,2015財年獲得的企業資助金額為9000萬美元,其中部分經費轉給了史丹福大學,與後者合作為企業進行研發項目。
除了高新技術企業,IPIRA還與風險投資基金、法律事務所有合作關係。IPIRA幫助研究人員尋找行業研究夥伴、進行行業資助的研究、請求和轉讓材料、申請SBIR/STTR基金和贈款、保護智慧財產權、使技術商業化、創辦公司等,該校教師和研究生想創辦企業也可聯繫IPIRA,獲得資金、法律方面的服務。
正是通過IPIRA,伯克利的研究人員、學生成功創造出許多新的技術和產品、建立公司,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成為灣區和加利福尼亞州的關鍵經濟驅動力,也推動高校實現了在技術創新、商業發展和研究企業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中的快速發展。
企業與IPIRA合作流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不僅在科研成果發明的轉讓、許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創新系統的建設也成效顯著,是許多高校學習和研究的對象。為了幫助學生、教職員工、研究人員和其他創新者了解伯克利的可用資源,以支持企業家教育、研究商業化和促進創業,學校建立了專門的創業社區——伯克利創新門戶(BEGIN)。
BEGIN涵蓋了伯克利創新創業路線圖的四個關鍵環節:校園生活—創新創業教育—加速器—融資集資,每個環節又關聯著數個校內機構或支持項目,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全程指導與支持。
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包括伯克利-哈斯創業計劃、智慧財產權與產業研究聯盟(IPIRA)、布魯姆發展中經濟體中心、雅各布斯設計創新學院、Sutardja創業與技術中心等項目或者機構。
其中,伯克利-哈斯大學創業計劃(Berkeley-Haas)是為了將企業家思想融入大學的學生體驗中,協助哈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開展新事業而啟動的。該計劃為學生提供了多學科的體驗學習機會,並為選定的初創公司提供種子資金,進而融入灣區創業生態系統。在課程方面,哈斯大學的資深教職人員為參與的學生群體提供理論框架、經驗和實踐機會,課外也整合併擴展了伯克利-哈斯兩所高校提供的創業服務,通過廣泛的校友網絡以及校園競賽、加速器和多學科活動等,將學生與創業公司和創新型公司聯繫起來。
極速器環節,Big Ideas創意大賽、加利福尼亞大學深度技術創新中心CITRIS鑄造廠、灣區NSF創新團I-Corps培訓、孵化平臺LAUNCH、SkyDeck創新基金、伯克利法學院Startup項目等,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從技術、商業模式、資金、法律問題等全面的培訓指導和諮詢服務。
在伯克利的整個創新生態體系中,始終強調著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保持「質疑現狀」與「成為變革者」的心態,圍繞創新和創業來重塑校園文化,並將這種創造力映射到一個更大的社會效益中。
癌症免疫反應及腫瘤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商業化
詹姆斯·艾利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免疫學部門的教授和癌症研究實驗室的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艾利森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對癌症的反應,以及疾病是如何通過選擇性抑制T細胞的激活而擴散。
艾利森博士是最早確定並闡明 CTLA-4 的免疫功能的科學家之一。1996 年,艾利森在小鼠中證實抗 CTLA-4 的單抗可促使免疫系統殺傷腫瘤。然而在90年代早期,由於缺乏足夠的臨床實驗數據的支持,大型醫藥公司對將實驗室研究的成果商業化沒有足夠的興趣,為了尋求專利申請和商業合作夥伴的幫助,詹姆斯·艾利森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智慧財產權和產業研究聯盟辦公室求助。由於沒有足夠的渠道進行早期臨床試驗,學校選擇將其成果ipilimumab申請為一系列智慧財產權並將技術專利授權給NeXstar Pharmaceuticals公司進行後續研發。
1999 年,艾利森博士離開伯克利來到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擔任其免疫治療中心的主任,並與黑色素瘤臨床專家傑德·D·沃爾喬克醫生一起為 Mederax 研發抗 CTLA-4 抗體治療黑色素瘤。Medarex獲得此抗體的專利授權許可後,開始與百時美施貴寶合作進行測試。
在臨床試驗中,ipilimumab(商標名稱為Yervoy)的抗體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了數月,這是其他藥物無法做到的。基於隨機的、雙盲的第三期研究結果,該藥物在2011年3月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快速跟蹤並批准。在這個漫長的商業化過程中,NeXstar和Medarex兩家初創公司冒了10多年的風險,在一個未經驗證的新藥機會上進行時間冗長且資金投入昂貴的研發,是企業家精神和頑強的決心造就了一種藥品,使公司在生物製藥領域走向輝煌。
來源: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
本公眾號選發優質的科技相關內容,用於非盈利平臺,我們極其尊重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